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最新文章
《汲汲顾影》来历意思解释
ㄐㄧ ㄐㄧ ㄍㄨ ㄧㄥ j j g yng 370 ① 惶惶然自顾其影。形容孤苦失望的样子。梁启超《中国外债史》:“自兹以往,我民岁增二千馀万之负担,汲汲顾影,蹙蹙靡骋矣。”偏正 ①惶惶然看着自己的身影。形容孤独迷茫的样子。梁启超《中国外债史》:“自兹以往,我民岁增二千余
《汰劣留良》来历意思解释
谓淘汰掉低劣的而留下精良的。孙中山《致蒋介石书》:“若能汰劣留良,得一万则可给与一万,得二万亦可给与二万。”并列 淘汰掉坏的,留下好的。孙中山《致蒋介石书》:“若能~,得一万则可给与一万,得二万亦可给与二万。”△多用于取舍方面。
《汲汲于富贵》来历意思解释
汲汲:竭力求取的样子。指热衷于富贵利禄。《汉书.扬雄传上》:“清静亡为,少嗜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述补 贪图名利富贵。宋柳开《应责》:“圣坚异代而同出,其出之也,岂以~,私丰于己之身也?将以区区于仁义,公行于古之道也。”△贬义。用于指人热衷功名利
《汲引忘疲》来历意思解释
汲引:从井里提取水。比喻引荐和提拔人才非常热情积极。唐.骆宾王《上兖(yn)州刺史启》:“汲引忘疲,奖题不倦。”(奖题:也作“奖提”,称扬。)连动 从井里取水忘记了疲劳。比喻对人才的提拔培养非常热情。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奖题不倦。”△褒义。用于描
《汪洋自肆》来历意思解释
谓人的气度或文章气势宏大磅礴。唐.柳宗元《宣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凡为文,去藻饰之华靡,汪洋自肆,以适己为用。”亦作“汪洋自恣”。明.袁中道《李温陵传》:“且夫今之言汪洋自恣,莫如《庄子》,然未有因读《庄子》而汪洋自恣者也,即汪洋自恣之人,又未必读《庄子
《汪洋浩博》来历意思解释
水势浩大无边。形容人的气度宽广,文辞豪放,学识渊博。宋.陆游《答刘主簿书》:“德者前辈之学,积小以成大,以所有易所无,以所能问于不能。故其久也,汪洋浩博,该极百家,而不可涯矣。”《元史.陈绎曾传》:“绎曾字伯敷,处州人,为人虽口吃,而精敏异常,诸经注疏,多
《汪洋恣肆》来历意思解释
恣肆:放纵无忌。形容文章、言论或书法等潇洒豪放,气势浑厚雄健。语本唐.柳宗元《宣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凡为文,去藻饰之华靡,汪洋自肆,以适己为用。”主谓 水势浩大而且放纵不拘。比喻文笔、言谈豪放,自由无拘束。明归有光《震川集七与潘子实书》:“听其言~,而
《汪洋大海》来历意思解释
宽广无边的海洋。形容水势极其浩大。也比喻声势极大。《说岳全传》四三回:“轰天炮响,汪洋大海起春雷;震地锣鸣,万仞山前飞霹雳。”《野叟曝言》三回:“你看湖光山色,霎时间变成汪洋大海。此龙神力,亦不为小。”毛泽东《论持久战》:“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
《汤烧火热》来历意思解释
谓生病发高烧。《红楼梦》第二十回:“又见他汤烧火热,自己守着他,歪在旁边劝他:‘只养病,别想那些没要紧的事。’”并列 生病时发高烧。《红楼梦》20回:“又见他~,自己守着他,歪在旁边劝他:只养病,别想那些没要紧的事。”△用于描写生病发烧。
《污泥浊水》来历意思解释
污秽的泥,浑浊的水。三国魏.曹植《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后以“污泥浊水”比喻一切落后、腐朽或污秽的东西。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
《池鱼笼鸟》来历意思解释
池中之鱼,笼中之鸟。比喻处于困境之中,丧失自由。晋.潘岳《秋兴赋序》:“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并列 池塘的鱼,笼中的鸟。比喻处于困境,没有自由。晋潘岳《秋兴赋》:“譬犹~,有江湖山薮之思。”△用于丧失自由。
《污吏黠胥》来历意思解释
黠:狡诈。胥:小吏。贪赃枉法的狡猾官吏。宋.陆九渊《书与赵子直》:“比来道路田亩,皆鼓盛德,污吏黠胥,颇亦敛戢。”并列 指贪赃枉法的狡猾官吏。宋陆九渊《书与赵子直》:“此来道路田亩,皆鼓盛德,~,颇亦敛戢。”△贬义。多用于贪官污吏。→贪官污吏 赃官污吏͛
《池酒林胾》来历意思解释
胾:大块的肉。形容酒肉极多,生活奢糜。语本《史记.殷本纪》:“(纣王)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并列 胾,大块的肉。形容酒肉非常多,生活奢靡。语本《史记殷本纪》:“(纣王)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新唐书
《池台钟鼓》来历意思解释
居处有台榭池塘,行乐时撞钟击鼓。形容游乐场面热闹豪华。语本《左传.昭公二十年》:“高台深池,撞钟舞女。”并列 居处有台榭池塘,行乐时撞钟击鼓。形容游乐场面奢华热闹。语本《左传昭公二十年》:“高台深池,撞钟舞女。斩刈民力,输掠其聚。”北周庾信《哀江南赋》:“
《江翻海沸》来历意思解释
形容水势浩大。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三国演义》第十二回:“州衙中一声炮响,四门烈火,轰天而起;金鼓齐鸣,喊声如江翻海沸。”并列 江海汹涌翻腾。形容声势浩大威猛。《三国演义》12回:“金鼓齐鸣,喊声如~。”△多用于描写声势浩大。→天翻地覆 ↔风平浪静
《江翻海搅》来历意思解释
同“江翻海沸”。明 吴承恩《二郎搜山图歌》:“江翻海搅走六丁,纷纷水怪无留踪。”见“江翻海沸”。明吴承恩《二郎搜山图歌》:“~走六丁,纷纷水怪无留踪。”
《江翻海扰》来历意思解释
同“江翻海沸”。清无名氏《陆沉病》楔子:“遍地腥膻,直弄得江翻海扰,鼠偷狗盗,大劫何日了?”见“江翻海沸”。清无名氏《陆沉病》楔子:“遍地腥膻,直弄得~,鼠偷狗盗,大劫何日了?”
《江翻海倒》来历意思解释
同“江翻海沸”。京剧《乌龙院》第一场:“权臣当道,吸尽民膏。恨贪暴,聚集英豪,搅一个江翻海倒!”见“江翻海沸”。《说岳全传》29回:“虎踞深林,顷刻里~;蜂屯三澨,一霎时火烈烟飞。”
《江湖骗子》来历意思解释
原指闯荡江湖靠卖假药、占卜算命等骗术谋生的人。后用以喻指专事招摇撞骗的人。王仲方《〈骗子列传〉序》:“近几年来,发生了不少诈骗事件,出现了一些各式各样的骗子,其中有政治骗子、经济骗子、文化骗子和江湖骗子。”偏正 江湖上靠卖假药、算命等方法谋生的人。泛指从事
《江海同归》来历意思解释
百海千江同归于大洋。谓殊途而同归。宋.钱易《南部新书》乙:“贞元十二年天子降诞日,诏儒官与缁黄讲论。初若矛盾相向,后类江海同归。三殿谈经,自此始也。”主谓 千江万水同归于大海。由不同方向前进,最终汇聚到同一个目的地。宋钱易《南部新书》:“贞元十二年天子降诞
«
1
118264
118265
118266
118267
118268
118269
118270
118271
118272
1183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