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最新文章
《桀骜不逊》来历意思解释
凶悍倔强,傲慢不顺从。宋 陈亮《酌古论.先主》:“臣恐既解之后,胜者张势,败者阻险,桀骜不驯,以拒陛下。”偏正 马性烈,不驯良。比喻性格凶悍倔强,傲慢难管教。宋陈亮《酌古论先主》:“胜者张势,败者阻险,~,以拒陛下。”△贬义。多用于表示人的性格暴烈孤傲不受管
《桀贪骜诈》来历意思解释
凶暴贪婪而又傲慢狡诈。清薛福成《代李伯相拟陈督臣忠勋事实疏》:“虽其桀贪骜诈若李世忠、陈国瑞之流,苟有一节可用,必给以函牍,殷勤讽勉,奖其长而指其过,劝令痛改前非。”并列 强暴贪婪而又狡诈。清薛福成《代李伯相拟陈督臣忠勋事实疏》:“虽其~若李世忠、陈国瑞之
《桀敖不驯》来历意思解释
同“桀骜不逊”。茅盾《追求》:“学生们侮辱师长,如此桀敖不驯,即使现在不入‘西歪’,将来要做‘西歪’也是难免的。”见“桀骜不逊”。茅盾《追求》:“学生们侮辱师长,如此~,即使现在不入‘西歪’,将来要做‘西歪’也是难免的。”
《桀傲不驯》来历意思解释
同“桀骜不逊”。储安平《在塔里木河的下游》:“就在这蜿蜒的沙山脚下,流着来自千里以外,历史上久享盛名的这条旷达、豪壮的、同时也是桀傲不驯的塔里木河。”见“桀骜不逊”。储安平《在塔里木河的下游》:“就在这蜿蜒的沙山脚下,流着来自千里以外,历史上久享盛名的这条
《桀傲不恭》来历意思解释
同“桀骜不逊”。《二程遗书》附录《门人朋友叙述并序》:“人有不及,开导诱掖,惟恐其不至。故虽桀傲不恭,见先生,莫不感悦而化服。”见“桀骜不逊”。《二程遗书》附录《门人朋友叙述并序》:“人有不及,开异诱掖,惟恐其不至。故虽~,见先生,莫不感悦而化服。”
《格高意远》来历意思解释
指文章的格调高雅,含意深刻。宋.王禹偁《送丁谓序》:“去年得富春生孙何文数十篇,格高意远,大得六经旨趣。”并列 指文章的格调高雅,含意深刻。宋王禹偁《送丁谓序》:“去年得富春生孙何文数十篇,~,大得六经旨趣。”△褒义。含赞赏意。
《格物穷理》来历意思解释
格:推究。穷:穷尽。推究事物,尽致其原理。清.黄宗羲《余姚县重修儒学记》:“唯其难视圣人,或求之静坐澄心,或求之格物穷理,或求之人生以上。”连动 格,推究。穷,尽力。推究事物,尽致其原理。《朱子语类》卷8:“若仔细看,里面有多少伦序,须是仔细参研方得,此便是
《格格不纳》来历意思解释
谓难以接受。清 昭槤《啸亭杂录.诗文涩体》:“其《新唐书》好用僻字涩句,以矜其博,使人读之,胸臆间格格不纳,殊不爽朗。”偏正 纳,接受。有抵触,难以接受。清昭梿《啸亭杂录诗文涩体》:“其《新唐书》好用僻字涩句,以矜其博,使人读之胸臆间~,殊不爽朗。”△用于描
《格格不吐》来历意思解释
谓有所格碍,不能尽情论述。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元丰类稿》:“《上欧阳舍人书》文弱而碎,其论事又格格不吐,此少作故也。”鲁迅《花边文学.做文章》:“因为要推倒旧东西,就要着力,太着力,就要‘做’,太‘做’,便不但‘生涩’,有时简直是‘格格不吐’了。”偏正 说
《格格不入》来历意思解释
格格:扞格,阻遏。谓抵触不合。清.袁枚《寄房师邓逊斋书》:“以前辈之典型,合后来之花样,自然格格不入。”梁启超《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在学校里养成空腹高心的习惯,与社会实情格格不入。”鲁迅《致章廷谦》:“我本不知‘运动’的人,所以凡所讲演,多与该同盟格格
《格杀勿论》来历意思解释
格杀:打死。勿论:不论罪。指把行凶拒捕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后汉书.刘盆子传》:“诸卿皆老佣也!今日设君臣之礼,反更殽乱,儿戏尚不如此,皆可格杀!”《清史稿.宣统皇帝本纪》:“谕严行禁止,傥有匪徒从中煽惑,意在作乱者,照惩治乱党例,格杀勿
《格天彻地》来历意思解释
感天动地。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卷二:“此种精诚,格天彻地,呕血剖心,能与龙 比并忠,曾 闵齐孝。”并列 感天动地。清冒襄《影梅庵忆语》卷2:“此种精诚,~,呕血剖心,能与龙、比并忠,曾、闵齐考。”△褒义。用于描写感动。→感深肺腑
《格古通今》来历意思解释
格:推究。推究古代,通晓当今。形容知识渊博。明.无名氏《东篱赏菊》四折:“贤才抱德隐田园,格古通今众所传。今番诏取为官后,保祚皇图亿万年。”并列 格,推究。推究古代,通晓当今。形容知识渊博。明无名氏《东篱赏菊》:“贤才抱德隐田园,~众所传。今番诏取为官后,
《格于成例》来历意思解释
为传统的惯例所限制。表示不能达到目的。《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内中只有安公子此时不但自知旗人格于成例,向来没个点鼎甲的,便是他在前十名也早密密的得了信儿了。”述宾 格,阻碍。成例,现成的条例。被传统惯例所限制,不能通融办理。《儿女英雄传》36回:“内中只有
《格不相入》来历意思解释
犹言格格不入。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如果专是请教别人,则各人的嗜好不同,总是格不相入的。”又《扣丝杂感》:“从格不相入,而成为视之懵然,结果即不免有些弄得乱七八糟,谁也莫明其妙。”偏正 有抵触,不能互相契合。鲁迅《读书杂谈》:“如果专是请教别人,则各
《根连株逮》来历意思解释
犹株连。《元典章.刑部二.系狱》:“小有词诉,根连株逮,动至什伯,系累满途,囹圄成市。”其他 逮,捉。抓起株就连根一起逮着。《元曲章刑部二系狱》:“小有词诉,~,动至什伯,系累满途,囹圄成市。”△用于描写彻底清除。→斩草除根
《根蟠节错》来历意思解释
犹言盘根错节。明 李东阳《灵寿杖歌》:“根蟠节错相纠缠,含风饱雪经炎寒。”并列 蟠,蟠曲,根交错盘绕。比喻事情复杂难解。明李东阳《灵寿杖歌》:“根蟠节错相纠缠,含风饱雪经炎寒。”△用于描写互相勾结或纠缠一起。→盘根错节
《根连株拔》来历意思解释
连根拔除。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严嵩》:“传闻二处所抄不及十四五,盖行赂于权要者十二三,顿寄于亲戚者十三四,郿坞久营,兔窟多术,安能根连株拔,风翦霆灭。”其他 整株连根一起拔除。明田艺蘅《留青日札严嵩》:“郿坞久营,兔窟多术,安能~,风剪霆灭。”△用于描写根
《根结盘固》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关系错综牢固。《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根结盘固,牢不可脱。”并列 比喻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又十分牢固。《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牢不可脱。”△褒义。用于描写牢固,难于分开。→根盘蒂结 根牢蒂固根结盘据 ↔摇摇欲坠
《根结盘据》来历意思解释
形容基础牢固,势力强大。盘,通“磐”。《新唐书.文艺传下.李翰》:“有如贼因江淮之资,兵广而财积,根结盘据,西向以拒,虽终歼灭,其旷日持久必矣。”并列 形容有牢固的基础,强大的势力。《新唐书文艺传下李翰》:“有如贼困江、淮之资,兵广而财积,~,西向以拒,虽
«
1
118177
118178
118179
118180
118181
118182
118183
118184
118185
1183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