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捐金沉珠》来历意思解释
汉.陆贾《新语.术事》:“珠玉无用而宝之于身,故舜弃黄金于崭岩之山,捐珠玉于五湖之川,以杜淫邪之欲,绝琦玮之情。”舜把黄金抛到山中,把珠玉抛到河湖中去,是为了杜绝贪财爱宝的庸俗贪欲。后以“捐金沉珠”用为不贪爱财货的高尚情操之典。《文选》卷一班固《东都赋》:
《捋髭钱》来历意思解释
宋.郑文宝《江表志》载:南唐张崇帅庐州,好为不法,士庶苦之。尝入觐,江都、庐人幸其改任,皆相谓曰:‘渠伊必不复来矣。’崇归,闻之,计口征“渠伊钱”。明年,再入觐,盛有罢府之耗,人不敢指实,皆道路相目,捋髭相庆。崇归,闻其事,又征“捋髭钱”。后因以此用为酷吏
《捋虎须》来历意思解释
《三国志.吴书.朱恒传》:“桓曰:‘天授陛下圣姿,当君临四海,猥重任臣,以除奸逆,臣疾当自愈。’”裴松之注引《吴录》曰:“桓奉觞曰:‘臣当远去,愿一捋陛下须,无所复恨。’权冯几前席,桓进前捋须曰:‘臣今日真可谓捋虎须也。’权大笑。”虎为猛兽,俗云有百步之威
《捉月仙》来历意思解释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三《李太白》:“世俗多言李太白在当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五万,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赋《临终
《捉刀人》来历意思解释
《世说新语.容止》:“魏武(曹操)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据梁刘孝标注引《魏氏春秋》说:“武王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使崔季珪(《三国志.魏书.崔琰传》:“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也。”“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
《挽须》来历意思解释
唐.杜甫《北征》:“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挽须,拉扯胡须,写孩童天真之举。因用为天伦之乐之典。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二《定拆号日喜而有作》:“挽须预想诸儿喜,倒指犹为五日留(《汉书》卷七十《陈汤传》:“诎指计其日,曰:‘不出五日
《杀孝妇》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东海孝妇”。谓枉杀无辜,好人蒙冤。唐 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之十:“东海杀孝妇,天旱逾年月。”
《挽舟不回》来历意思解释
《晋书.邓攸传》:“攸为吴郡,刑政清明。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少停,夜中发去。”晋.邓攸为吴郡太守,清正廉明,深得民心。离职之日,当地百姓数千人牵留邓攸所乘之船,不愿使他离去。后因用为咏官吏有政绩深得人民爱戴的典故。宋.苏轼《徐州
《叶县双凫舄》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王乔凫舄”。喻指县令的行踪。宋 范成大《李子永赴溧水过吴访别戏书送之》诗:“匆匆叶县双凫舄,换却山阴访戴船。”
《叶县凫舄》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王乔凫舄”。指仙人踪迹。元 范梈《古杉行》:“飘飖叶县凫舄影,牢落丰城龙剑魂。”
《叶剪桐》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桐叶之封”。谓分封王侯。唐太宗《过旧宅》诗之二:“纫珮兰凋径,舒圭叶剪桐。”
《叶凫》来历意思解释
同“叶县凫”。元 马祖常《送毛真人还山》诗:“叶凫今日还沧海,汉鹄当年下建章。”
《叶县凫》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王乔凫舄”。借指得到皇上眷念的县令。唐 高適《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诏宠金门策,官荣叶县凫。”
《叶公龙》来历意思解释
同“叶龙”。明 李梦龙《七夕边马二宪使许过繁台别业不成辄用七字句述我志怀二十韵》:“宠岂尽轩卫国鹤,画宜偏骇叶公龙。”
《叶公室》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叶公好龙”。比喻徒好虚名者的居室。宋 朱淑真《题余氏攀鳞轩》诗:“潇洒新轩傍翠岑,攀鳞勃勃此潜心。易惊谁羡叶公室,入梦当为傅说霖。”
《叶公好尚》来历意思解释
同“叶公好龙”。唐 郑谷《兵部卢郎中光济借示诗集以四韵谢之》:“叶公好尚浑疏阔,忽见真龙几丧明。”宋 洪炎《叶少蕴出示郑先觉阅骏图为作长歌》:“叶公好尚有祖风,苦爱真龙似画龙。”
《叶公》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叶公好龙”。比喻徒有虚好的人。唐 周昙《哀公诗.再吟》:“好龙天为降真龙,及见真龙瘁厥躬。接下不勤徒好士,叶公何异鲁哀公?”
《叶令双凫》来历意思解释
同“叶县凫”。唐 李元操《和从叔禄愔元日早朝》:“叶令双凫至,梁王驷马来。”
《叶令乘凫》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王乔凫舄”。借指地方官行踪。唐 马令《早春陪敕使麻先生慈力祭岳》诗:“叶令乘凫入,浮丘驾鹤旋。”
《右袒》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左右袒”。表示倒向不义者一方。唐 韩偓《八月六日作四首》诗:“左牵犬马诚难测,右袒簪缨最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