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最新文章
《胶漆交》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陈雷胶漆”。比喻深厚的交情。唐 元稹《说剑》诗:“吾友有宝剑,密之如密友。我实胶漆交,中堂共杯酒。”
《胶漆》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陈雷胶漆”。比喻友情极深,像胶漆相投,亲密无间。唐 白居易《和〈寄乐天〉》:“贤愚类相交,人情之大率;然自古今来,几人号胶漆?”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白居易》:“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
《胶柱调瑟》来历意思解释
同“胶柱鼓瑟”。唐 刘知幾《史通.断限》:“举一反三,岂其若是;胶柱调瑟,不亦谬欤?”见“胶柱鼓瑟”。《艺文类聚》引晋鲁褒《钱神论》:“而子尚质,而子守实。无异于遗剑刻舡,~。”
《胶柱》来历意思解释
同“胶柱鼓瑟”。明 张居正《答蓟镇巡抚刘百川书》:“蓟 永事势,与他镇不同,若俟贼已见形,而后调兵支粮,则无及矣。事有权宜,不宜胶柱,惟公裁之。”
《胶折》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折胶”。指秋高气爽宜于行军之时。唐 虞世南《从军行》之一:“全兵值月满,精骑乘胶折。”宋 杨亿《驾幸河北起居表》:“敢因胶折之候,辄为鸟举之谋。”
《胶庠》来历意思解释
《礼记.王制》:“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郑玄注:“东胶亦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又《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周时称大学为胶,称小学为庠。后世以“胶庠”通称学校。《梁书.裴子野传》:“且章句洽悉,训故可传,脱置之胶庠,以弘奖后
《胶序》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胶庠”。又《礼记.王制》:“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郑玄注:“皆学名也。”因以“胶序”为学校的通称。南朝 齐 王融《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虬书》:“胶序肇修,经法敷广。”明 袁宏道《寿存斋张公七十序》:“而尊人存斋公,少困胶序,老为邑博士,未期月
《屏风误点》来历意思解释
唐.白居易辑撰,宋.孔传续撰的《白孔六贴.图画》:“(三国吴)曹不兴误点屏风,因就画为蝇,孙权谓是真,以手弹之。”三国吴画家曹不兴奉命为孙权作画屏风,误落墨点儿,于是将其改绘成蝇状。孙权以为真蝇落在上面,曾以手去弹。后因以“屏风误点”用为补拙成巧的典故。唐
《倔强倨傲》来历意思解释
并列 形容禀性生硬直拗,傲慢自大。汉桓宽《盐铁论论功》:“~,自称老夫。”※强,不读作qing,倨,不读作j。△贬义。常用以写人性情狂妄傲慢。→桀骜不驯 ↔俯首听命 谦虚谨慎
《睠顾回隐》来历意思解释
并列 既眷恋世俗生活而又想逃避。宋曾巩《抚州颜鲁公祠堂记》:“乃欲几以市~于世,其可乎?”△多用于指人对生活观念方面的矛盾心情。
《眷眷不忘》来历意思解释
《诗经•小雅小明》:“念彼共人,眷眷怀顾。”
《涓滴微利》来历意思解释
偏正 好像小水滴那样细小的利益。形容只能收取一点小利。《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贪取涓滴之微利,而自弃丘山之大功乎!”△多用于写人贪小失大的行为。↔一本万利
《涓滴之劳》来历意思解释
偏正 只有很微小的一点功劳。唐李世明《赐刘洎自尽诏》:“刘洎出自闾伍,言行罕称,于国无~,在朕匪枌榆之旧。”△多用于写人的功劳极其微小。→尺寸之功 ↔劳苦功高
《涓滴不遗》来历意思解释
见“涓滴不漏”。宋普济《五灯会元宋振首座》:“如水传器,~。
《涓滴不漏》来历意思解释
主谓 一点小水珠也不会遗漏掉。唐杜甫《杜工部集倦夜》:“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多用于表示处事时的认真态度。↔挂一漏万。 也作“涓滴不遗”。
《涓埃之报》来历意思解释
宋苏辙《代张刍谏议南京谢表》:“臣敢不瞻望京邑,推广风教之余;勉强疲驽,少致涓埃之报。”
《涓埃之功》来历意思解释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恨无涓埃之功,以为进见之礼。”
《涓埃之力》来历意思解释
宋岳珂《金佗粹编》卷九:“念臣寒陋无堪,上感圣恩,备员军事,未有涓埃之力,以报国家。”
《捐躯济难》来历意思解释
连动 舍弃自己的生命,挽救国家危难。《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夫忧国忘家,~,忠臣之志也。”△褒义。多用于指人勇于为国献身的高尚情操。→为国捐躯
《捐躯殉国》来历意思解释
连动 为了国家的利益甘愿奉献自己的生命。《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都排阵使苻彦卿曰:‘就使束手就擒,莫若~。’”△褒义。多用于表示为国献身的高尚情操。 →以身许国 捐躯报国 ↔贪生舍义。也作“捐身徇义”、“捐生殉国”。
«
1
118072
118073
118074
118075
118076
118077
118078
118079
118080
1183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