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亶聪》来历意思解释
《书.泰誓》:“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孔传:“人诚聪明,则为大君,而为众民父母。”后以“亶聪”谓天子聪明。亦借指天子。清 昭梿《啸亭杂录.孔王祠》引履端亲王 永诚《孔王祠》诗:“素帛全忠节,丹忱报亶聪。”
《亲舍白云》来历意思解释
同“白云亲舍”。林之夏《行路难》诗之二:“呜呼罗织穷编廛,亲舍白云归不得。”
《亲舍暮云孤》来历意思解释
同“白云亲舍”。元 陈旅《与陈敬初同舟北游题饯行卷后》诗:“八月官河秋水大,三江亲舍暮云孤。”
《亲舍云飞》来历意思解释
同“白云亲舍”。元 龚璛《次韵郑佥事送干寿道之慈湖长》:“亲舍云飞千里白,客篷雨涨一川黄。”
《亲舆》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潘舆”。旧时奉亲乘坐的板舆。借指居官迎养父母或致仕奉亲归田。宋 张先《天仙子.公择将行》词:“坐治吴州成乐土,诏卷凤飞来圣语。亲舆乞得便藩归。”
《亲老须三釜》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三釜养”。谓父母待养。宋 陈师道《送赵教授》诗:“可堪亲老须三釜,又着儒冠忍一羞。”
《不疑诬金》来历意思解释
指直不疑被冤诬盗金之故事。后以此典称赞人能宽容忍让;或指人遭诬蒙冤。直不疑,西汉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汉文帝时任郎(帝王侍从)官。有一次,与他同住的一个人告假回家,误将另外一个人的金带走。金主人发觉后,胡乱猜疑是直不疑所偷,直不疑立即承认偷金,并向金主人道歉
《鼎食鸣钟》来历意思解释
击钟列鼎而食。形容富贵人家生活豪侈。宋 王禹偁《贤人不家食赋》:“将期乎鼎食鸣钟,宁虞往吝。”明 张景《飞丸记.埋轮没产》:“拥侯封鼎食鸣钟,赖朝廷破格推崇。”参见“钟鸣鼎食”。见“钟鸣鼎食”。
《鼎镬刀锯》来历意思解释
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泛指最残酷的刑罚。《警世通言》卷四:“若见此奸贼,必手刃其头,刳其心肝而食之。虽赴鼎镬刀锯,亦无恨矣!”并列 指动用最残酷的刑罚。《警世通言》卷4:“若见此奸贼,必手刃其头……虽赴~,亦无恨矣!”△用于刑罚方面。
《鼎足而立》来历意思解释
鼎:古代烹煮用的青铜器物,三足两耳。像鼎的三只脚一样,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势均力敌,各自分立相持。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见“鼎足而居”。
《鼎玉龟符》来历意思解释
旧指传国之宝及受命之符篆。宋 叶廷琯《海录碎事.帝王上》:“干戈揖让取之也殊途,鼎玉龟符成之也一致。”并列 帝王的符箓。宋叶廷珪《海录碎事帝王部帝王》:“干戈揖让,取之也殊涂;~,成之也一致。”△用于帝王方面。
《鼎铛玉石》来历意思解释
谓视鼎如铛,视玉如石。形容奢侈。唐 杜牧《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并列 铛,平底锅。视鼎如铛,视玉如石。比喻生活极端奢侈。唐杜牧《阿房宫赋》:“~,金块珠砾。”※铛,不读作dng。△多用于生活方面。→挥金如土
《鼎足而三》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三人才学相当而成并举之势。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卷十四: “梁(梁鼎芬)身极短而蓄长髯,与康有为、陶森甲可谓鼎足而三矣。” 参见:○三分鼎足见“鼎足三分”。
《鼎足之势》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三方面力量分立的局势。《三国演义》第一○一回: “后主(刘禅)曰: ‘方今已成鼎足之势,吴、魏不曾入寇,相父何不安享太平? ’ ”相父:指诸葛亮。○三分鼎足见“鼎足而居”。
《鼎新革故》来历意思解释
《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旧时多以“鼎新革故”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后泛指事物的破旧立新。《参同契》卷上:“御政之首,鼎新革故。”宋 李格非《〈洛阳名园记〉序》:“配造物而相妩媚,争妍竞巧于鼎新革故之际。”见“革故鼎新”。
《鼎折覆𫘫》来历意思解释
鼎:古代烹煮用的青铜器物,三足两耳。
《鼍鸣鳖应》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声气相通,互相感应。《旧唐书.李密传》:“豹变鹊起,今也其时,鼍鸣鳖应,见机而作。”
《鼎折覆餗》来历意思解释
《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孔颖达疏:“施之于人,知小而谋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灾及其身也,故曰其形渥,凶。”后以“鼎折覆餗”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九:“后之人傥经纶理学不逮文贞万万者,复以谀言日至
《鼍愤龙愁》来历意思解释
如鼍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宋 苏轼《过江夜行武昌山上闻黄州鼓角》诗:“谁言万方声一概,鼍愤龙愁为余变。”
《鼋鸣鳖应》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上下精诚团结,通力合作。《旧唐书李密传》: “诸君等花冠世胄,杞梓良才,神鼎灵绎之秋,裂地封侯之始,豹变鹊起,今也其时,鼋鸣鳖应,见机而作,宜各鸠率子弟,共建功名。” ●《后汉书张衡传》: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自去史职,五载复还,乃设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