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最新文章
《国步艰难》来历意思解释
国步:国家的命运。《诗.大雅.桑柔》:“於乎有哀,国步斯频。”国家处于困难危急之中。《旧五代史.唐书.萧顷传》:“时国步艰难,连帅倔强,率多奏请,欲立家庙于本镇,顷上章论奏,乃止。”明.陶宗仪《辍耕录.越民考》:“而当国步艰难之日,既不思涓埃补报之道,又不
《国是日非》来历意思解释
国是:国家大计。国家大事一天比一天坏。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自是朝政反复,国是日非,卒至夷虏之祸。”又有【国事蜩(tio)螗(tng)】。(蜩:蝉。螗:一种似蝉而小的虫。蜩螗:蝉鸣聒人,因而指纷扰不宁。)指国家处于紊乱不安状态。《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一十
《国无宁日》来历意思解释
宁:安宁。国家没有安定的日子。毛泽东《南京政府向何处去?》:“战犯不除,国无宁日。”主谓 国家没有安定太平的日子。《东周列国志》11回:“宋,大国也,起倾国之兵,盛气而来,……吾~矣!”△贬义。用于描写动荡。→天无宁日 鸡犬不宁 ↔国泰民安 鸡犬不惊。 也作
《国尔忘家》来历意思解释
尔:助词。为了国事不顾家庭。《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明.陆采《怀香记.飞报捷音》:“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待国事太平,我家事自行停当。”鲁迅《两地书》九:“而当时改革的人,个个似乎有匈奴未灭
《国将不国》来历意思解释
谓国家将要不成为国家了。指局势很糟,面临亡国危险。《孽海花》三二回:“国将不国,这才是糊涂到底呢!”鲁迅《二心集.“友邦惊诧”论》:“可是‘友邦人士’一惊诧,我们的国府就怕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主谓 国家将不成其为国家了。指国库储备已不能维持自立
《国富兵强》来历意思解释
国家富足,军队强大。《韩非子.定法》:“赏厚而信,刑重而必,是以其民用力劳而不休,逐敌危而不却,故其国富而兵强。”《淮南子.兵略训》:“地广民众,主贤将忠,国富兵强,约束信,号令明,两军相当,鼓錞相望,未至兵交接刃,而敌人奔亡,此用兵之次也。”《晋书.杜预
《国利民福》来历意思解释
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幸福。孙中山《社会革命谈》:“今吾国之革命,乃为国利民福革命。拥护国利民福者,实社会主义。”并列 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幸福。孙中山《社会革命谈》:“今吾国之革命,乃为~革命。拥护国利民福者,实社会主义。”△褒义。用于描写向往。
《国家大事》来历意思解释
与国家利益有关的大事。《后汉书.贾复传》:“是时列侯唯高密、固始、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恩遇甚厚。”《三国演义》第八回:“近见大人两眉愁锁,必有国家大事,又不敢问。”郭沫若《王安石》:“普通一般学者,只在书斋里打圈子,对于国家大事则不闻不问。”也作【
《国家多故》来历意思解释
故:事故,患难。国家连续出现重大患难。《三国志.魏志.钟会传》:“方国家多故,未遑修九伐之征也。”(未遑:没有闲暇。)太平天国.赖文光《自述》:“六年秋,值国家多故之际……弃文而就武,奉命出师江右。”也作 ① 【国家多难】。《礼记.檀弓上》:“虽然,吾君老矣
《国于天地》来历意思解释
国:立国。立国于天地之间。《左传.昭公元年》:“国于天地,有与立焉。不数世淫,弗能毙也。”
《国仇家恨》来历意思解释
国家被欺凌之仇,家庭被破坏之恨。《兴唐传.闹花灯》第九回:“唉,孩子,想当初你姑爹……也是为了报国仇家恨呀!”邓拓《传奇的艺术之花》:“在《别府》一折里,她忍着国仇家恨,被迫去和番,剧情转为悲恻。”也作【国恨家仇】。《中国地方戏曲集成.湖北卷.〈二度梅〉第
《国中之国》来历意思解释
指一个国家内不受中央政权统辖的政权或地方。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四三章:“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国中之国’,中国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举行爱国运动,无不恨恨不已。”偏正 指一个国家内不受中央政权统辖的政权或地方。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6章:“
《固步自封》来历意思解释
故步自封。比喻墨守成规,不求进步。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二二章:“我一到这里就给我这样的恶劣印象,始知老段(祺瑞)当政,只是陈陈相因,固步自封,丝毫没有改革求进步的意思。”参见“故步自封”。见“故步自封”。张贤亮《小说中国》:“有的~,想把原来计划经济翻新一下
《固执己见》来历意思解释
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宋史.陈宓传》:“固执己见,动失人心。”巴金《春》三○:“觉新知道他们虽说来同他商量事情,其实他们还是固执己见,不肯听从他的劝告。”述宾 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语本《旧唐书李纲传》:“时左仆射杨素、苏威当朝事,纲每固执所见
《固壁清野》来历意思解释
固壁,谓加固壁垒,使敌不易攻击;清野,谓转移人口、物资,使敌无所获取。这是对付优势入侵敌人的一种策略。《北齐书.李浑传》:“社客(崔社客)宿将多谋,诸城各自保,固壁清野。”参见“坚壁清野”。见“坚壁清野”。《北齐书李浑传》:“宿将多谋,诸城各自保,~。”
《囹圄空虚》来历意思解释
囹圄:监狱。狱中无人。形容政治开明,罪犯极少。《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家给人足,畜积有余,囹圄空虚。”《淮南子.主术训》:“法宽刑缓,图圄空虚。”《北齐书.循吏传.房豹》:“豹阶廷简静,囹圄空虚。”也作【囹圄生草】。《隋书.刘广传》:“狱中无系囚
《围城打援》来历意思解释
军事术语。先以部分兵力包围守城之敌,引诱别处敌人前来救援,然后以主力部队将援敌一举歼之。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八节:“只有在‘围城打援’的方针下,目的不在打围敌,而在打援敌,对围敌作战是准备着相当地持久的,但对援敌仍然是速决。”杜鹏程《保
《困而学之》来历意思解释
困:困惑,不明白。遇到困惑就学习。《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连动 遇到困难问题,就下苦功夫学习。《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困而不学》来历意思解释
困:困惑,不理解。意谓既困惑又不去学习。《论语.季氏》:“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述补 困,困惑,不理解。遇见困惑又不学习。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7:“~,终于不知,斯为下尔。”△贬义。常用于形容基础很差又不愿刻苦学习。→胸无点墨 无所用心 ↔手不释
《困知勉行》来历意思解释
困知:遇到困难而求知。勉行:勉力实行。谓必须克服困难才能求得知识;必须强制自己实践,事业才能成功。《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宋.朱熹《中庸章句》:“吕氏曰,所入
«
1
118046
118047
118048
118049
118050
118051
118052
118053
118054
1183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