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最新文章
《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来历意思解释
元明时熟语。意谓再机密的事,也有泄漏的可能。 表示消息封锁不住。语出元.无名氏《举案齐眉》二折:“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这小贱人无礼,瞒着老夫,引着梅香去书房中看梁鸿去了,兀的不气杀老夫也!”元.郑廷玉《后庭花》一折:“你休恼犯那女魔君,可知道钱是人之胆
《隐心而后动》来历意思解释
隐:审度。动:行动。 经过认真思考然后行动。 表示行动之审慎。语出汉.崔瑗《座右铭》:“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唐.骆宾王《钓矶应诘文》:“夫至人之处世也,拟迹而后投,隐心而后动,终始不易其道,悔吝不生其情。”唐.张说《赠广州大都督冯府君神道碑铭》:“资孝
《隐居以求其志》来历意思解释
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愿。 这是古人生逢乱世所采取的一种全身远害的态度。语出《论语.季氏》:“孔子曰:‘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后汉书.逸民传.序》:“或隐居以求其志,或曲避以全其道……”
《随时之义大矣哉》来历意思解释
随时:谓顺应时势。 表示顺应时势的重要。语出《易.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文选.干宝〈晋纪.论晋武帝革命〉》:“尧舜内禅,体文德也;汉魏外禅,顺大名也;汤武革命,应天人也;高光争伐,定功业也。各因其运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陶复陶穴》来历意思解释
陶:通“掏”,挖土。复:也作“窗”,土窟,即窑洞。 掏窑洞,挖地穴。 形容人类祖先居住条件简陋。语出《诗.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清.昭槤《啸亭杂录》卷一〇:“仰见祖宗勤俭之风,譬夫陶复陶穴,可并驾而驱矣。
《民力雕弊》来历意思解释
人民生活穷困。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四》:“当武帝之世,赋役烦众,民力雕弊。”亦作“民生雕敝”。《清史稿.洪承畴传》:“臣受任经略,目击民生雕敝,及土司降卒尚怀观望,以为须先安内,乃可剿外。”见“民生凋敝”。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四》:“当武帝之世,赋役烦众,
《民为邦本》来历意思解释
邦:国家。人民是国家的根本。语本《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见“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吴晗《海瑞罢官》9:“~口头讲,袒官虐民好人装,为虎作伥欺皇上,昼行愧影夜愧床。”
《民不安枕》来历意思解释
形容百姓不能安宁地生活。《文明小史》四三回:“被他这一闹,却闹得人心皇皇,民不安枕了。”主谓 安枕,宁静平安地睡觉。形容百姓的生活不安宁。《文明小史》43回:“被他这一闹,却闹得人心皇皇,~了。”△贬义。多用于社会生活方面。
《民不聊生》来历意思解释
聊:依赖。老百姓无法赖以生存下去。形容人民生活极端困苦。《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宋.朱熹《辞免直秘阁状一》:“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据罪论刑,岂容幸免?”清.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一回:“奸贼当朝,正人避地,弄得国
《毫毛斧柯》来历意思解释
毫毛:细毛。柯:斧柄。细小的树苗如果不拔掉,就会长成斧柄那样粗的树木。比喻不杜绝小的隐患,可能酿成大祸。语本《周书》曰:“绵绵不绝,蔓蔓奈何。毫毛不拔,将成斧柯”。
《毫毛不犯》来历意思解释
丝毫不侵占。晋.常璩《华阳国志.广汉士女》:“〔郑〕纯独清廉,毫毛不犯,夷汉歌叹。表闻,三司及京师贵重多荐美之。”又《南中志》:“广汉郑纯,独尚清廉,毫毛不犯。夷汉歌咏,表荐无数。”主谓 丝毫不侵犯。晋常璩《华阳国志广汉士女》:“纯独清廉,~,夷汉歌叹,表
《毫末之差》来历意思解释
毫末:毫毛的末梢。指极小的差错。《晋书.律历志下》:“累日为月,累月为岁。以新故相涉,不得不有毫末之差。”
《毫末之利》来历意思解释
极微小的利益。宋.欧阳修《原弊》:“有司屡变其法,以争毫末之利。”偏正 比喻极细小的好处。宋欧阳修《原弊》:“有司屡变其法,以争~。”△多用于形容不足一提的小利。
《毫无疑义》来历意思解释
疑义:可以怀疑的道理,可疑之点。一点也不怀疑。《老残游记》第十六回:“为什么他毫无疑义,就照五百两一条命算帐呢?是第二据。”现多指没有一点可疑的地方。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我们的工作成绩是很显然的,毫无疑义的。”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难。《孔子家语.观周》:“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王肃注:“札,拔也;寻,用者也。”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毫发无憾》来历意思解释
毫发:毫毛和头发,比喻极其微小。没有丝毫遗憾。多形容诗文完美无缺。语本唐.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思飘云物外,律中鬼神惊;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毫无二致》来历意思解释
丝毫没有两样。形容完全相同。《官场现形记》二九回:“佘道台见了这副神气,更觉得同花小红一式一样,毫无二致。”郭沫若《屈原研究》二:“那时候的文体的变革和近代的文学革命,由文言文改为白话文的,实在是毫无二致。”述宾 丝毫没有两样。《官场现形记》29回:“佘道台
《毫发丝粟》来历意思解释
形容极其微小。宋 陈亮《跋焦伯强帖》:“诸公巨人踵武相接,天下毫发丝粟之才,皆得以牵连成就,况若伯强之卓然能自见者乎!”并列 形容极微小的事物。宋陈亮《跋焦伯强帖》:“诸公巨人踵武相接,天下~之才,皆得以牵连成就,况若伯强之卓然能自见者乎!”△多用于形容微小
《毫发不爽》来历意思解释
形容丝毫不差。《朱子语类》卷一四:“便是心中许多道理,光明鉴照,毫发不差。”《聊斋志异.邑人》:“呼邻问之,则市肉方归。言其斤数、片数,毫发不爽。”亦作“毫厘不爽”。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此见神理分明,毫厘不爽。”主谓 形容丝毫不错。明李
《毫厘丝忽》来历意思解释
古代“分”以下四个微小长度单位的并称。比喻指极微细的事物。《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我来时不知吃了多少苦楚,真个性命是毫厘丝忽上挣来的。”并列 古代“分”以下四个长度单位的并称。形容极细微的东西。《醒世恒言》卷38:“我来时不知吃了多少苦楚,真个性命是
«
1
118005
118006
118007
118008
118009
118010
118011
118012
118013
1183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