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最新文章
《计出万全》来历意思解释
万全:非常安全周到。形容计划十分周密稳妥,不会发生意外。《汉书.黥布传》:“我之取天下可以万全。”《隋唐演义》八八回:“但今不难于举事,而难于成事,须要计出万全,庶几一举而大勋可以集。”《老残游记》一六回:“我也没有长策。不过这种事情,其势已迫,不能计出万
《计不旋踵》来历意思解释
旋踵:旋转脚跟,后退。指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打定主意。也指遇事时行动迅速,毫不徘徊观望。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夫边郡之士……触白刃,冒流矢,议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唐.孙伏伽《陈三事疏》:“陛下龙举晋阳,天下响应,计不旋踵,大位遂隆。”
《计不旋跬》来历意思解释
谓计谋的实现十分神速。《新唐书.孙伏伽传》:“陛下举晋阳,天下响应,计不旋跬,大业以成。”主谓 计谋的实现非常神速。《新唐书孙伏伽传》:“陛下举晋阳,天下响应,~,大业以成。”△多用于写事物进展快速。
《讋谀立懦》来历意思解释
谓使谄谀者知所畏忌,怯懦者知所自立。宋 岳珂《桯史.陈了翁始末》:“前书《尊尧集表》,盖与此互见始末,讋谀立懦,不厌屡书也。”
《计上心来》来历意思解释
计谋一下子涌上心头。形容计谋来得快。元.马致远《汉宫秋》一折:“不要倒好了他。眉头一纵,计上心来。”姚雪垠《李自成》三卷二二章:“祥符知县王燮见李自成等仍在驻马观望,忽然计上心来,对陈永福说:‘军门大人,何不趁此机会下令开炮,将闯贼一伙打死?’”亦作“计上
《誓海盟山》来历意思解释
同“山盟海誓”。明 王玉峰《焚香记.折证》:“想当初誓海盟山,他把香云痛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蘅舫是一向有了交情的,誓海盟山,已有白头之约。”见“山盟海誓”。明王玉峰《焚香记折证》:“想当初~,他把香云痛剪。”
《警愦觉聋》来历意思解释
发出很大的声音,使昏愦的人警醒,耳聋的人感知。比喻用语言文字等唤醒糊涂麻木的人。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贤士大夫主持风教,固宜默握其权,时与厘定,以为警愦觉聋之助,初非徒娱心适志已也。”并列 告诫昏愦的人,使耳聋的人得到感知。比喻用良言益语唤醒昏庸麻木的
《誓死不渝》来历意思解释
立誓至死不变。唐 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乞讨黄贼状》:“陈力之志,誓死不渝。”述补 发誓至死不变心。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乞讨黄贼状》:“陈力之志,~。”△褒义。多用于赞扬坚定不移的节操。 →誓死不二 誓无二心 ↔反复无常 出尔反尔
《謇謇谔谔》来历意思解释
謇謇:忠诚,正直。谔谔:直言争辩的样子。形容忠正不阿,敢于直言。清.汪琬《广西巡抚右副都御史郝公墓志铭》:“显允郝公,謇謇谔谔,迅击乱臣,如鹯如鹗。”(鹯:古书中指一种猛禽。) 也作【蹇蹇谔谔】。(蹇蹇:同“謇謇”。)宋.杨万里《浯溪赋》:“欻(x)两峰之际
《誓死不贰》来历意思解释
立誓至死不生二心。形容忠贞不渝或意志坚定专一。《宋书.邓琬传》:“宜速处分,为一战之资,当停据盆城,誓死不贰。”亦作“誓死不二”。鲁迅《华盖集.夏三虫》:“被吃者也无须在被吃之前,先承认自己之理应被吃,心悦诚服,誓死不二。”见“誓死不二”。《宋书邓琬传》:
《誓死不屈》来历意思解释
宁死而不屈服,形容很有气节。宋.朱熹《跋王枢密答司马忠洁公帖》:“司马忠洁公仗节虏廷,誓死不屈。”刘流《烈火金钢》二七回:“唱古的有岳飞保国誓死不屈,唱今的有五壮士战斗在狼牙山上。”述补 发誓宁死也不屈服。宋朱熹《跋王枢密答司马忠洁公帖》:“司马忠洁公仗节
《誓死不二》来历意思解释
二:亦作“贰”。立志至死不生二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宋书.邓琬传》:“宜速处分,为一战之资,当停居盆城,誓死不贰。”鲁迅《华盖集.夏三虫》:“肚子饿了,抓着就是一口,决不谈道理,弄玄虚。被吃者也无须在被吃之前,先承认自己之理应被吃,心悦诚服,誓死不二。”
《誓天断发》来历意思解释
断发向天起誓。《新五代史.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偏正 截断头发,向天发誓。《新五代史伶官传序》:“至于~,泣下沾襟,何其衰也!”△用于表示誓言之坚定。→信誓旦旦 ↔誓日指天
《誓山盟海》来历意思解释
同“山盟海誓”。《群音类选.四块玉.女相思》:“顿忘了誓山盟海,顿忘了音书不寄来。”见“山盟海誓”。《群音类选〈四块玉女相思〉》:“顿忘了~,顿忘了音书不寄来。”
《誓无二志》来历意思解释
立下誓言决不变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东周列国志》五五回:“倘蒙矜厄之仁,退师三十里,寡君愿以国从,誓无二志。”亦作“誓无二心”。清.洪昇《长生殿.献饭》:“万岁爷休出此言,臣等情愿随驾,誓无二心。”述补 立下誓言决不改变,形容意志坚定。《东周列国志》55回
《誓天指日》来历意思解释
对着天、日发誓。明方孝孺《正俗》:“而其臣抱君之遗孤,奔走海岛,誓天指日,拥立为帝。”亦作“誓日指天”。清 钱泳《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沥肝碎首,无以鸣冤,誓日指天,莫能伸曲。”偏正 对着青天、白日发誓,形容意志坚定。明方孝孺《正俗》:“而其臣抱君之
《誓同生死》来历意思解释
立志同生共死。形容十分密切,不可拆散。《醒世恒言》卷二八:“儿与吴衙内誓同生死,各不更改。望母亲好言劝爹曲允,尚可挽回前失。”《隋唐演义》五二回:“三则单雄信是义盟之首,誓同生死,安忍轻抛。”述补 发誓生死以共,形容亲密得不可分离。《醒世恒言》卷28:“儿与
《誓以皦日》来历意思解释
谓誓同生死,亲爱终生。语出《诗.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女曰:‘能矢山河,勿令秋扇见捐,则惟命是听。’公乃誓以皦日,女不复拒。”偏正 对着太阳发誓同生共死相爱终生。语本《诗经王风大车》:“谷
《誉美失实》来历意思解释
誉美:称誉赞美。失实:与事实不符。指称誉赞美的话与事实不符。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世俗弗察,贸然推许,至谓一言为法,百世为师,障川挽澜,起衰于八代。誉美失实,毋亦以耳代目之蔽欤?”
《詹言曲说》来历意思解释
烦琐、片面的言论。清 徐芳《〈书影〉序》:“其他詹言曲说,戋戋琐琐,又无讥焉。”并列 琐碎、片面的言论。清徐芳《〈书影〉序》:“其他~,戋戋琐琐,又无讥焉。”△贬义。多用于描写无意义的言辞。→闲言碎语
«
1
117955
117956
117957
117958
117959
117960
117961
117962
117963
1183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