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止沸益薪》来历意思解释
本来要使开水不再沸腾,却反而在锅子下面加柴火。比喻所做的事跟想要达到的目的相反。明.李贽《焚书.为黄安二上人书》:“对高洁人谈高洁,已为止沸益薪,况高洁十倍哉!”并列 要止住锅内水的沸腾,却反而在锅底添加木柴。比喻所做的事与所希望的结果完全相反。明李贽《为
《止戈散马》来历意思解释
放下武器,解散战马。谓战争结束。《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止戈散马,各事家业。”并列 戈,古代兵器。停用兵器,放回战马。战争结束。《北齐书神武帝纪下》:“~,各事家业。”△多用于军事、政治方面。
《止戈兴仁》来历意思解释
停止战争,实行仁政。《三国志.吴志.孙皓传》“陈事势利害,以申喻皓”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将欲止戈兴仁,为百姓请命。”并列 停止战争,实行仁政。《三国志吴书孙皓传》:“陈事势利害,以申喻皓。”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将欲~,为百姓请命。”△褒义。多用
《歙漆阿胶》来历意思解释
歙县之漆和东阿之胶。胶漆相粘,比喻情意投合。明.李昌祺《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歙漆阿胶忽纷解,清尘浊水何由逢?”并列 歙县的漆和东阿的胶,胶漆相粘。比喻情投意合。明李昌祺《剪灯余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忽纷解,清尘浊水何由逢?”△褒义。用于情感亲
《歌莺舞燕》来历意思解释
歌声宛转如黄莺,舞姿轻捷如飞燕。用以形容一派升平宜人的景象。元.曾瑞《青杏子.骋怀》曲:“明眸皓齿,歌莺舞燕,各逞温柔,人俊惜风流。”亦作“舞燕歌莺”。明.张凤翼《灌园记.齐王拒谏》:“计日周秦兼并,烽烟罢警,正好酣柳眠花,舞燕歌莺。”并列 形容歌声宛转如
《歌舞升平》来历意思解释
唱歌跳舞,一片太平景象。《孽海花》六回:“一班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却又个个兴高采烈,歌舞升平起来。”鲁迅《两地书》一三一:“后见邻居仍然歌舞升平,吃食担不绝于门外,知是无事。”亦作“歌舞太平”。陈天华《猛回头》:“无奈我们的同胞沉迷不醒,依然歌舞太平。”述
《款语温言》来历意思解释
谓诚恳而温和的言辞。《红楼梦》二○回:“宝玉见了这样,知难挽回,打叠起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并列 诚恳而又温和的言辞。《红楼梦》20回:“宝玉见了这样,知难挽回,打叠起百样的~来劝慰。”△褒义。 用于待人接物方面。→款款而言 ↔风言风语 冷言冷语
《歌台舞榭》来历意思解释
榭:建在高台上的敞屋。供歌舞用的楼台和厅堂。泛指演出歌舞的场所或寻欢作乐之地。唐.吕令问《云中古城赋》:“歌台舞榭,月殿云堂。”宋.柳永《一寸金》:“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田汉《影事追怀录.〈三个摩登女性〉与阮玲玉》:“歌台舞榭之间常
《款学寡闻》来历意思解释
谓学问浅、见识少。语出《庄子.达生》:“今休,款启寡闻之民也。”清 黄宗羲《答万充宗质疑书》:“诚不意款学寡闻之夫,得相抵掌。”见“款启寡闻”。清黄宗羲《答万充宗质疑书》:“诚不意~之夫,得相抵掌,聊述所闻。”
《歌功颂德》来历意思解释
歌颂功绩和恩德。《史记.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野叟曝言》三三回:“那道姑、水手感谢,自不消说。合船人也都歌功颂德,赞叹不绝。”巴金《忆.断片的纪录》:“权力阶级豢养文人来做工具,给他们歌功颂德,那是再便宜没有的事情。”并列 颂扬功劳和高尚的德
《歃血为誓》来历意思解释
以牲口之血涂于口旁起誓,表示决心。《云笈七签》卷六七:“受金液,经投金人八两于东流水中,歃血为誓,乃告之。”明.朱鼎《玉镜台记.新亭流涕》:“我自愿漆身吞炭,尝胆卧薪,同心协力期雪耻,须歃血为誓,歃血为誓。”连动 以牲畜血涂嘴边起誓,表决心。宋张君房《云笈
《款款而谈》来历意思解释
指诚恳而从容地谈话。《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又兼看着九公有个师徒分际,褚大娘子有个姐妹情肠,才得这样款款而谈。”又有【款语温言】。《红楼梦》第二十回:“宝玉见了这样,知难挽回,打叠起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偏正 款,诚恳,恳切。诚恳而又从容地谈话。《儿
《款启寡闻》来历意思解释
款启:见识狭小。谓见识短浅见闻寡陋。《庄子.达生》:“今〔孙〕休,款启寡闻之民也。”亦作“款学寡闻”。清.黄宗羲《答万充宗质疑书》:“诚不意款学寡闻之夫,得相抵掌,聊述所闻。”并列 款启,见识狭小。学问浅、见识少。《庄子达生》:“今休(孙休),~之民也。”△
《欺霜傲雪》来历意思解释
霜雪本寒冷严酷之物,而敢于欺凌傲视,象征着坚贞不屈的精神。元.无名氏《玩江亭》一折:“如麝如兰香喷喷,端的有欺霜傲雪的精神。”明.无名氏《长生会》三折:“俺端的欺霜傲雪志清高,看岩前斗巧,不比蓬蒿。”见“傲雪欺霜”。元无名氏《玩江亭》1折:“如麝如兰香喷喷
《欺软怕硬》来历意思解释
欺负软弱的,害怕强硬的。明.高明《琵琶记.五娘请粮被抢》:“点催首放富差贫,保上户欺软怕硬。”《红楼梦》七回:“〔焦大〕因趁着酒兴,先骂大总管赖二,说他‘不公道,欺软怕硬’。”亦作“怕硬欺软”。元.关汉卿《窦娥冤》三折:“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
《欺硬怕软》来历意思解释
吃硬不吃软,即不惧怕强硬的意思。元.王实甫《西厢记》二本楔子:“我从来欺硬怕软,吃苦不甘,你休只因亲事胡扑俺。”
《欺瞒夹帐》来历意思解释
欺骗营私。《醒世姻缘传》六四回:“这是众人众事的事,万一有甚差池,他众人们只说我里头有甚么欺瞒夹帐的勾当。”
《欺己欺人》来历意思解释
既欺骗自己,又欺骗别人。明.李贽《焚书.答邓明府》:“世之学者,但知欲做无我无人工夫……不免流人欺己欺人,不能诚意之病。”见“自欺欺人”。
《欺天诳地》来历意思解释
犹欺天罔地。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这等穷儿乍富,瞒心昧己欺天诳地,只要损别人,安自己,正是一世儿不能勾发迹的。”见“欺天罔地”。张平《抉择》:“粉饰太平的是他们,暴殄天物的是他们,~的是他们,祸国殃民的也是他们!”
《欺天罔地》来历意思解释
欺骗天地。极言欺骗之甚。唐.胡曾《代高骈回云南牒》:“〔苻坚〕以六十万精兵寇于东晋,谢玄以八千之卒败于寿春,岂不为欺天罔地所致者也。”《三国演义》五回:“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亦作“欺天诳地”。元.无名氏《看钱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