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高见远识》来历意思解释
谓见识高远。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圣人高见远识,固不可以小智测度也。”《三国演义》第四八回:“元直如此高见远识,谅此有何难哉!”亦作“高识远见”。宋 王楙《野客丛书.王珪母妻识见》:“其高识远见,甚非常人所能及者。”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况他
《高自骄大》来历意思解释
犹“自高自大”。《魏书.沮渠蒙逊传》:“扬言西戎,高自骄大,罪五也。”并列 犹自高自大。语出《魏书沮渠蒙逊传》:“扬言西戎,高自骄大,罪五也。”[例]我们不管对人对事,都要谦虚谨慎,绝不可~。△贬义。用于写人的骄傲自大。→自高自大 ↔谦虚谨慎
《高节清风》来历意思解释
高节:高超的气节。清风:清正的风操。比喻人品高洁。明.孙仁孺《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高节清风今已矣,英雄须识时宜。”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正排着低品走狗奴才队,都做了高节清风大英雄!”参见“高洁清风”。明孙仁孺《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
《高自位置》来历意思解释
同“高自标置”。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狂生某者,性悖妄,诋訾今古,高自位置。”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盖此公夸而懒,又高自位置,托以小事,能拖延至一年半载不报。”见“高自标置”。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狂生某者,性悖妄,诋
《高耸入云》来历意思解释
耸:高起,直立。高高直立,伸入云端。形容山峰、建筑物等高峻挺拔。刘伯承《回顾长征》:“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黄药眠《文艺漫谈》:“纪念碑,要建得高些……但不要建得高耸入云,使人感到高不可攀。”也作 ① 【高出云表】。(云表:云外。)《
《东山再起》来历意思解释
出东山而被起用。原比喻隐居后再次出来任职。现多比喻失势后再起。谢安(事迹见“高卧东山”条)辞官后隐居于东山,直到四十多岁。其弟谢万任西中郎将,掌握各地军队大权,但声望不如谢安高,后被罢免,谢安因而始有入仕之意。征西大将军桓温辟之为司马,从新亭出发时,朝中大
《柘枝娘》来历意思解释
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六《柘枝词》题解:“《乐府杂录》曰:‘健舞曲有《柘枝》,软舞曲有《屈柘》。’《乐苑》曰:‘羽调有《柘枝曲》,商调有《屈柘枝》。此舞因曲为名,用二女童,帽施金铃,抃转有声,其来也,于二莲花中藏,花坼而后见,对舞相占,实舞中雅妙者也
《染须》来历意思解释
唐.刘禹锡《与歌者米嘉荣》:“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刘禹锡在诗中对世上不尊重老人而愤慨,故以染须表意以讽之。后以此为咏老人之典。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一《谢李平叔郎中问疾》:“缘瘦重裁帽,因衰学染须。”
《柔水攻坚》来历意思解释
《老子.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这句是说因为没有什么能够代替它)。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指承担国家的屈辱),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指承担国家的祸难),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染指》来历意思解释
《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大鳖,又名团鱼)于郑灵公。公子宋(字子公)与子家(归生)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掌管膳食的小官吏)将解鼋(此指把熟鼋分解开,以便于食用),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
《染丝之叹》来历意思解释
《墨子.所染》:“(墨子)见染丝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墨子见到染丝为什么感伤呢?这是因为他从“染丝”,联想世间事理产生了深刻的感触。丝本是洁白无瑕的,一旦放入青色的染液中,它就成为青色;放入黄色的染液中,它就成为黄色;染
《柏舟之节》来历意思解释
《诗.鄘风.柏舟》诗:“凡彼柏舟,在彼中河,髡彼雨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他,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诗序:“其妻共姜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故共妻作此以自誓。”相传春秋时卫国的共伯早死,父母逼迫他的妻子共姜改嫁。于是共姜写了《柏舟》诗表示拒绝。后来比喻夫死后守
《柏涂》来历意思解释
《汉书.东方朔传》:“幸倡郭舍人……为谐语曰:‘令壶龃,老柏涂,伊优亚,狋吽牙。何谓也?’朔曰:‘……老者,人所敬也。柏者,鬼之廷也。涂者渐洳径也。’”唐.颜师古注:“言鬼神尚幽暗,故以松柏之树为廷府。”“渐洳,浸湿也。”西汉时郭舍人给东方朔出了一个谜语,
《柏梁灾》来历意思解释
《史记.封禅书》:汉武帝太初元年“十一月乙酉,柏梁灾。……上还,以柏梁灾故,朝受计甘泉。……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灾,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万门户。前殿度高未央。”汉武帝兴修的柏梁台曾遭火焚。后遂用为咏叹宫室兴废之典。唐.李乂《奉和幸
《柏梁唱和》来历意思解释
《古文苑》卷八“柏梁诗”:“汉武帝元封三年,作柏梁台,诏群臣二千石(注:二千石,是汉代内九卿郎将,外郡守尉的俸禄等级),有能为七言诗,乃得上座。帝诗曰:‘曰月星辰和四时。’和者自梁孝王而下至东方朔,凡二十四人。”相传汉武帝于元封三年柏梁台建成后,曾在台上与
《柏梁台》来历意思解释
《三辅黄图》卷五《台榭》:“柏梁台,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台在长安城中北关内。《三辅旧事》云:‘以香柏为梁也,帝尝置酒其上,诏群臣和诗,能七言诗者乃得上。’”汉武帝曾在长安城中建柏梁台,能七言诗的臣子方得上台。故后用为宫廷文人赋诗宴饮之典。唐.李世民:“驻辇
《柏人》来历意思解释
《左传.哀公四年》:“国夏伐晋,会鲜虞,纳荀寅于柏人。”柏人,古地名。春秋时是晋的地方,战国时属赵国。在今河北隆尧西部。唐.李白《枯鱼过河泣》诗:“万乘慎出入,柏人以为诫。”
《柏人诫》来历意思解释
《史记.张耳列传》:“高祖从平城过赵,赵王朝夕袒韝蔽,自上食,礼甚卑,有子婿礼。高祖箕踞詈,甚慢易之。赵相贯高、赵午……说王曰:‘……高祖无礼,请为王杀之!’”“汉八年,上从东垣还,过赵,贯高等乃壁人柏人,要之置厕。上过欲宿,心动,问曰:‘县名为何?’曰:
《枹鼓稀鸣》来历意思解释
《汉书.张敞传》:“长安市偷盗尤多,百贾苦之。上以问敞,敞以为可禁……穷治所犯,或一人百余发,尽行法罚。由是枹鼓稀鸣,市无偷盗,天子嘉之。”汉时京师长安治安较乱(宣帝时),张敞任京兆尹,执法严明,其政颇杂儒雅,表贤显善,颇有成效。长安大治。后常以“枹鼓稀鸣
《枳棘栖凤》来历意思解释
《后汉书.循吏传.仇览传》:“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仇)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无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涣谢遣曰:‘枳棘非鸾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今日太学曳长裾,飞名誉,皆主簿后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