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最新文章
《巢倾宁问卵》来历意思解释
同“巢倾卵破”。清 张远《鹊巢为童子所破》诗:“巢倾宁问卵,身在竟安之。”
《揽权纳贿》来历意思解释
把持权力,收受贿赂。《官场维新记》六回:“到了湖北,方才晓得李统领因为京里有人参他揽权纳贿等事。”并列 把持权力,收受贿赂。《官场维新记》6回:“到了湖北,方才晓得李统领因为京里有人参他~等事。”△贬义。用于人的品行方面。
《揽名责实》来历意思解释
犹言循名考实。观其名而考核其实绩。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考功名》:“考绩绌陟,计事除废,有益者谓之公,无益者谓之烦,揽名责实,不得虚言。”并列 按照名来考核实绩。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考功名》:“考绩绌陟,计事除废,有益者谓之公,无益者谓之烦,~,不得虚言。”△
《援笔而就》来历意思解释
援笔:拿起笔。就:完成。拿起笔来就完成。形容才思敏捷。《新唐书.韦承庆传》:“时议草赦令,咸推承庆,召使为之,无挠色误辞,援笔而就。”清.李渔《意中缘.名逋》:“我想求诗求字的,还容易打发,唯有索画一事,最难应酬。须要逐笔图写出来,不是可以倚马而成、援笔而
《援笔立成》来历意思解释
援笔:拿起笔。一拿起笔就写成文章。形容才思敏捷。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六:“李太白一斗百篇,援笔立成;杜子美改罢长吟,一字不苟。”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句法》:“命属题意,如有神助,归于自然之句;命题立意,援笔立成,归于容易之句。”亦作“援笔成章”。唐
《援笔成章》来历意思解释
援笔:执笔。拿起笔来便可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一挥而就。语本《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并列 援,拿。拿起笔就写成文章。唐蒋防《霍小玉传》:“生素多才思,~。”△褒义。用于形容文思敏捷。→援笔而就 援笔立成 倚
《援溺振渴》来历意思解释
溺:指落水者。振:救济。援救落水者和干渴者。比喻援救受难的人。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五:“曾未期月,援溺振渴,事无巨细,悉究本末。”并列 溺,指落水者;振,救济。援救落水者和干渴者。宋邵博《闻见后录》卷15:“曾未期月,~,事无巨细,悉究本末。”△褒义。用于
《援古证今》来历意思解释
援:引。援引古事以证明今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宋史.韩肖胄传》:“援古证今,切于时用,非世官不能也。”清.楝园《后南柯.檀谋》:“贵公使博闻多识,援古证今,办理交涉事宜,可称第一等人才。”
《援之以手》来历意思解释
援:牵拉,牵引。以手相拉。泛指帮助。《孟子.离娄上》:“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
《援古刺今》来历意思解释
借引用古代故事以讽刺现实。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三:“援古刺今,箴戒得失,谓之箴。”清.陈启源《毛诗稽古编》卷六:“日月,君臣之象也。东方,明盛之时也。援古刺今之词耳。”并列 引用古代事义讽刺当今。明杨慎《升庵诗话》卷6:“~,箴戒得失,谓之箴。”△用于
《揭箧担囊》来历意思解释
盗窃箱笼等财物。《庄子.胠箧》:“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亦作“揭箧探囊”。《旧唐书.酷吏传序》:“今夫国家行斧钺之诛,设狴牢之禁以防盗者,虽云固矣,而犹逾坦掘冢,揭箧探囊,死者于前,盗者于后,何者?”并列 偷盗箱笼和财物。《庄子胠箧》:“然而巨
《揭地掀天》来历意思解释
犹言翻天覆地。清 蒋涟《〈于忠肃公集〉序》:“公乃以一身支柱其间,扶危定倾,使揭地掀天之日,为苞桑磐石之安。”张西曼《辛亥招募革命骑兵记》:“安良除暴已足贵,揭地掀天应有心。”并列 将天地翻转过来。形容声势强大。张西曼《辛亥招募革命骑兵记》:“安良除暴已足贵
《揣骨听声》来历意思解释
原指旧时相法之一种。不相其面,而摸其骨骼,听其语声,以判贵贱。后以比喻牵强附会,妄加评判。宋 彭乘《墨客挥犀》卷一:“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为佳画。此又在耳鉴之下,谓之揣骨听声。”清 纪昀《〈沈氏四声考〉后序》:“因吾书而考见今韵之由来,不至
《揣时度力》来历意思解释
忖度形势,估量自己的能力。明 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书》:“不肖揣时度力,屡欲乞归。”并列 忖度形势,估计自己的能力。明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书》:“不肖~,屡欲乞归。”△用于揣测方面。
《揣歪捏怪》来历意思解释
藏着歪心,搞着怪事。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俺两个全仗俺父亲的虎威,拿粗挟细,揣歪捏怪,帮闲钻懒,放刁撒泼。”明.无名氏《拔宅飞升》楔子:“自小里偷东摸西,揣歪捏怪,胡行乱走,不老实。”并列 藏歪心,搞坏事。明无名氏《拔宅飞升》楔子:“自小里偷东摸西
《揣奸把猾》来历意思解释
揣:藏。心藏奸诈,行为狡猾。元.无名氏《十样锦》二折:“因某生前揣奸把猾,死后永做饿鬼。”
《揣合逢迎》来历意思解释
揣:揣测,揣摩。指揣摩迎合别人的意旨,以求达到自己的目的。《儒林外史》五五回:“所以那些大户人家,冠、昏、丧、祭,乡神堂里,坐着几个席头,无非讲的是些升、迁、调、降的官场;就是那贫贱儒生,又不过做的是些揣合逢迎的考校。”并列 揣摩迎合,以求其利。《儒林外史
《握风捕影》来历意思解释
汉.牟融《理惑论》:“神仙之书,听之则洋洋盈耳,求其效,犹握风而捕影,是以大道之所不取。”比喻徒费苦心而无所得。唐.杜牧《献诗启》:“某苦心为诗……今谨录一百五十篇,编为一轴,封留献上。握风捕影,铸木镂冰,敢求恩知,但希镌琢。”见“捕风捉影”。唐杜牧《献诗
《握雾拿云》来历意思解释
形容本领极大。元.无名氏《连环记》一折:“这其间多亏了张子房说地谈天口,韩元帅握雾拿云手。”明.无名氏《暗度陈仓》三折:“轻舒握雾拿云手,稳取山河定太平。”亦作“握云拿雾”。元.陈以仁《存孝打虎》一折:“你八面威风大,端的是将相才,则你那龙韬虎略人难赛,握
《握纲提领》来历意思解释
犹提纲挈领。《艺文类聚》卷三一引晋 潘尼《答傅咸》诗:“悠悠群吏,非子不整;嗷嗷众议,非子不靖。忽荷略纽,握纲提领;矫矫贞臣,惟国之屏。”并列 比喻抓住要领或简明扼要地把内容提示出来。晋潘尼《答傅咸》:“悠悠群史,非子不整;嗷嗷众议,非子不靖,忽荷略纽,~;矫
«
1
117882
117883
117884
117885
117886
117887
117888
117889
117890
1183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