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最新文章
《拙口钝腮》来历意思解释
同“拙嘴笨舌”。《西游记》第四三回:“沙僧道:‘二哥,你和我一般,拙口钝腮,不要惹大哥热擦。’”又第八八回:“师父,我等愚卤,拙口钝腮,不会说话。”见“拙嘴笨舌”。钱钟书《围城》6:“方鸿渐平日爱唐小姐聪明,这时候只希望她~,不要这样咄咄逼人。”
《拙嘴笨舌》来历意思解释
嘴巴笨拙。谓不善于言辞。杨朔《中国人民的脚步声.望南山》:“我一个草木之人,拙嘴笨舌的……说错了,你也别怪。”亦作“拙嘴笨腮”。刘厚明《常河叔叔》:“不行,不行,我拙嘴笨腮的。”并列 形容不善于言辞。李晓明、苗冰舒《风扫残云》:“小弟~也实难胜任,老兄另请
《拙口笨腮》来历意思解释
同“拙嘴笨舌”。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南郭秀才》:“咬文嚼字,秀才当行;拙口笨腮,农人本色。”章振荣《借驴》:“俺这拙口笨腮说不过你。”见“拙嘴笨舌”。
《拘而多忌》来历意思解释
忌:忌讳。原指拘泥于阴阳时辰,动辄畏首畏尾。后泛指行动拘谨,缩手缩脚。语本《史记.太史公自序》:“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
《拙口钝辞》来历意思解释
拙、钝:粗笨。指不善于说话。元.高文秀《
《拘文牵义》来历意思解释
拘:拘泥。文:条文。牵:牵制。义:字义。拘执于条文或字义。指谈话、做事、作文拘泥刻板,不知灵活变通。《野叟曝言》五三回总评:“非素臣侃侃而争,任彼俗吏拘文牵义,其能免乎?”清.王坤《〈两般秋雨盦随笔〉后序》:“然世之拘文牵义者,以呫哗章句为可传,祸枣灾梨者
《拘挛补衲》来历意思解释
拘挛:拘泥,拘束。补衲:缝补,补缀。引申为缀合而成之意。多指诗文勉强拼凑,做作不自然。南朝.梁.钟嵘《诗品.总论》:“近任昉、王元长等,词不贵奇,竞须新事,尔来作者,浸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元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并列 互相牵扯拉引,缝补连缀。比喻
《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来历意思解释
见“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拘奇抉异》来历意思解释
搜求奇异的文句。唐 皮日休《郢州孟亭记》:“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并列 搜求奇异的文句。唐皮日休《郢州孟亭记》“先生之作,遇景人咏,不~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
《各人自扫檐前雪,莫管他家屋上霜》来历意思解释
见“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人为万物之灵》来历意思解释
灵:聪明,通晓事理。 人类是万物中最灵秀的。语出《书.泰誓上》:“惟人万物之灵”。蔡沈集传:“万物之生,惟人得其秀而灵,具四端,备万善,知觉独异于物。”唐.陈子昂《谏刑书》:“唯人万物之灵。”宋.陈亮《问答上》:“然人为万物之灵,而仁义礼智盖不可以杂而行也
《人不学,不知道》来历意思解释
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来历意思解释
见〔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其他 比喻对人的考察和评价不能只看表面。《醒世恒言》卷3:“银匠是小辈,眼孔极浅,见了许多银子,别是一番面目,想道:‘~。’”△多用于对人评价的方式。也作“凡人不可貌相”、“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人无貌相,水无斗量”。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来历意思解释
亲近仁义,结交邻国,这是国家的重要措施。 表示治国要把睦邻友好放在重要地位。语出《左传.隐公六年》:“往岁,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资治通鉴.晋纪.成帝咸康三年》:“(段)辽数与(慕容)皝相攻,(阳)裕谏曰:
《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乡中水》来历意思解释
见〔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京洛多风尘》来历意思解释
京洛:指西晋的京都洛阳。 京都洛阳风沙特重,尘土飞扬。 比喻京都政治昏暗。语出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文史盛纷纶,京洛多风尘。犹轻五车书,未重一囊贫。”
《亦已焉哉》来历意思解释
见〔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交浅而言深》来历意思解释
指对交情不深的人说出恳切的意见。语出《战国策.赵策四》:“公之客独有三罪:望我而笑,是狎也;谈语而不称师,是倍也;交浅而言深,是乱也。”《后汉书.崔駰传》:“駰闻交浅而言深者,愚也。”明.陆深《燕闲录》:“刘恕尝著自讼文,以为平生有二十失:交浅而言深,戏谑
《亡国之音哀以思》来历意思解释
音:音乐。哀:哀怨。以:而。思:悲伤。 国家将亡时,人民困苦不堪,音乐多悲哀愁苦。语出《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晋书.袁甫传》:“夫亡国之音哀以思,鼎足强邦,一朝失职,愤叹甚积。”唐.顾陶《唐诗类选序》:“晋宋诗人,不失雅正。逮齐梁陈隋
《五谷熟而民人育》来历意思解释
谷物成熟可以养育百姓。语出《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宋.李攸《宋朝事实》卷五:“政和四年十一月十四日南郊赦文:‘上穹孚佑,列圣垂休。甘露降而风雨时,五谷熟而民人育。’”
«
1
117871
117872
117873
117874
117875
117876
117877
117878
117879
1183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