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方面大耳》来历意思解释
方面:方脸。方脸盘,大耳朵。旧时迷信,指所谓富贵之相。《儒林外史》第三回:“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又有【面如方田】。《南齐书.李安民传》:“卿面如方田,封侯状也。”并列 方正的脸,大大的耳朵。《儒林外史》3回:“你不看见
《方言矩行》来历意思解释
谓言行方正,合乎规范。清钱泳《履园丛话.科第.孝感》:“彭一庵,名珑,字云客,长洲人,方言矩行,士林推重。”并列 言行正派,合乎规范。清钱泳《履园丛话科第孝感》:“彭一庵,名珑,字云客,长洲人,~,士林推重。”△褒义。多用于人品性方面。
《方趾圆颅》来历意思解释
借指人。《南史 陈武帝纪》:“……茫茫宇宙,惵惵黎元,方趾圆颅,万不遗一。”参见:○圆首方足并列 (指人)四方的脚趾,圆形的头。后用以指人类。南朝陈徐陵《陈王九锡文》:“~,万不遗一。”△多用于称人方面。也作“方足圆颅”、“圆顶方趾”、“圆颅方趾”、“圆首方
《方底圆盖》来历意思解释
借指截然相反的两种事物。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 “今使疏薄之人,而节亮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 参见:○圆凿方枘见“方枘圆凿”。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
《方生方死》来历意思解释
方:正在。指万事万物正不断地生,也不断地死。《庄子.齐物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郭沫若《苏联纪行.八月九日》:“我们是处在方生方死之间的……我们要使方死的迅速死去,方生的蓬勃成长。”并列 一边不断出生成长,一边不断死亡消灭。《庄子齐物论》:“~,方死
《方正不阿》来历意思解释
阿:阿谀。指为人正直,不逢迎谄媚。《明史.王徽传》:“有方正不阿者,即以为不肖,而朝夕谗谤之,日加浸润,未免致疑。”亦作“方正不苟”。苟:苟且,不正派。清.钱泳《履园丛话.者者居》:“嘉定有老儒,名朱纲,为人方正不苟,颇信佛老之说。”并列 阿,阿谀。为人刚
《方斯蔑如》来历意思解释
方:比。斯:此。蔑:没有。与此相比,没有比得上的。《南齐书.高帝纪上》:“昔保衡翼殷,博陆匡汉,方斯蔑如也。”《梁书.武帝纪上》:“虽伊尹之执兹壹德,姬旦之光于四海,方斯蔑如也。”其他 方,比。斯,此。蔑,没有。与这个相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指为人的情操。
《方寸之地》来历意思解释
借指心。《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庶(徐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 ‘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 ” 参见:○方寸地偏正 喻指内心。《列子仲尼》:“吾见子之心矣,~虚矣。”△多用于心情方面。
《方寸不乱》来历意思解释
形容人在遇到特殊紧急情况时能够从容镇定。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屈突蒋公通》:“亡家徇国,方寸不乱。”
《方头不劣》来历意思解释
方头:俗谓不合时宜。不劣:倔强不顺。形容倔强、执拗或强横。元.关汉卿《绯衣梦》三折:“俺这里有个裴炎,好生方头不劣。”亦作“不劣方头”。元.无名氏《陈州粜米》二折:“我从来不劣方头,恰便似火上浇油,我偏和那有势力的官人每卯酉。”亦作“方头不律”。元.郑廷玉
《方外之人》来历意思解释
泛指僧道等出家之人。《镜花缘》第五六回:“宋良箴道: ‘侄女出家多年,乃方外之人,岂可擅离此庵。尚求伯母原谅。’ ” ●《庄子大宗师》: “孔子曰: ‘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外内不相及,而丘使女往吊之,丘则陋矣。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
《方圆殊趣》来历意思解释
殊趣:不同的意趣。方和圆形状不同,其意趣也就大不相同。比喻不同的人或事物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宋书.礼志一》:“今者见(现)生,或年在劼(hn)格,方圆殊趣,宜听其去就,各从所安。”(见生:国子学的现有学生。劼格:互相抵触,格格不入。)主谓 方和圆不同,其意趣
《马革还》来历意思解释
同“马革裹尸”。唐 薛能《筹笔驿》诗:“葛相终宜马革还,未开天意便开山。”
《马革盛尸》来历意思解释
同“马革裹尸”。金 何宏中《述怀》诗:“马革盛尸每恨迟,西山饿踣更何辞!”见“马革裹尸”。金何宏中《述怀》:“~每恨迟,西山饿踣更何辞。”
《方命圮族》来历意思解释
方命:不遵守命令。圮:毁坏。族:族类。违背法纪命令,危害同族的人。也指民族败类。《尚书.尧典》:“吁!咈哉,方命圮族。”章炳麟《终制》:“是时唯欲神州宁恤(x),汉族全制,诚不意狂狡据之以方命圮族也。”(恤:清静。) 也作【放命圮族】。《汉书.傅喜传》:“高
《马革敛尸》来历意思解释
同“马革裹尸”。唐 慧偘《闻侯方儿来寇》诗:“羊皮赎去士,马革敛还尸。天下方无事,孝廉非哭时。”
《马革尸收》来历意思解释
同“马革裹尸”。清 李渔《风筝误.请兵》:“拚一个马革尸收,还只怕乱军中狐死难丘首。”
《马革尸》来历意思解释
同“马革裹尸”。清无名氏《偷甲记.甲圆》:“丈夫际遇原难测,戴德应酬马革尸。”
《马革之愿》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马革裹尸”。指誓死报国之志。《隋书.李圆通陈茂等传论》:“终能振拔污泥之中,腾跃风云之上,符马革之愿,快平生之心,非遇其时,焉能至于此也?”
《马革包尸》来历意思解释
同“马革裹尸”。明 朱鼎《玉镜台记.系狱》:“吾儿今死王事呵,纵然马革包尸,国史清名无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