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最新文章
《攀恋》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攀辕卧辙”。攀住车马,恋恋不舍。形容对解任良吏的挽留眷恋。北周 庾信《周车骑大将军宇文显和墓志铭》:“在州遘疾,解任还朝,吏人攀恋,刊石陉山。”《隋书.伊娄谦传》:“以疾去职,吏人攀恋,行数百里不绝。”
《攀弓剑》来历意思解释
同“攀髯”。元 邓文原《奉题延祐宸翰》诗:“曾听《箫韶》瞻晓日,仰攀弓剑泣秋云。”
《攀慕》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乘龙出鼎湖”。对去世帝王的哀悼思慕。《梁书.简文帝纪》:“大行皇帝奄弃万国,攀慕号擗,厝身靡所。”清 恽敬《太子少师体仁阁大学士戴公墓志铭》:“高宗纯皇帝宾天……公夙夜攀慕。”亦泛指哀悼。北周 庾信《周大将军上开府广饶公郑常墓志铭》:“以大象元年薨于州
《攀尾柱》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尾生抱柱”。指守信义。谢无量《己酉岁未尽七日自芜湖溯江还蜀》诗:“义皆攀尾柱,泣为下苏坑。”
《攀墙唤玉》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东墙窥宋”。形容佳人对男子的倾心爱慕。明 徐渭《握锥郎》诗:“攀墙唤玉已三年,玉对楚王坚可怜。”
《攀号》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乘龙出鼎湖”。哀悼帝丧。号,痛哭。《陈书.后主纪》:“上天降祸,大行皇帝奄弃万国,攀号擗踊,无所迨及。”唐 刘禹锡《慰国哀表》:“伏惟皇帝陛下,孝思至性,攀号罔极。”
《攀凤》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攀龙附凤”。比喻结交比自己高一等的人。明 汤显祖《牡丹亭.闹宴》:“此生委系乘龙,属官礼当攀凤。”
《攀丹桂》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郤诜丹桂”。喻指求取科举功名。唐 黄滔《寓题》诗:“损生莫若攀丹桂,免俗无过咏紫芝。”
《擿埴索途》来历意思解释
同“冥行擿埴”。清 唐孙华《题眼医何藏之小照》诗:“擿埴索途竟何适,阶前咫尺迷西东。”见“擿埴索涂”。清唐孙华《题眼医何藏之小照》:“~竟何适,阶前咫尺迷西东。”
《擢颖》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毛遂自荐”。指显露头角。晋 庾阐《吊贾生文》:“飞荣洛汭,擢颖山东。”《北史.高允传》:“崔 宗二贤,诞性英伟,擢颖闾阎,闻名象魏。”
《擢桂》来历意思解释
同“郤诜丹桂”。唐 杜诵《哭长孙侍御》诗:“礼闱曾擢桂,宪府旧乘骢。”宋 杨万里《送罗宣卿主簿之官巴陵》诗:“印山三子十一孙,六人擢桂两特恩。”
《解颐》来历意思解释
《汉书.匡衡传》:“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也。父世农夫,至衡好学,家贫,庸作以供资用,尤精力过绝人。诸儒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三国魏.如淳注:“使人笑不能止也。”西汉学者匡衡,讲解《诗经》妙语联珠,使人喜笑颜开,有“解人颐”
《解鞍》来历意思解释
《史记.李将军列传》:“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
《解铃系铃》来历意思解释
明.瞿汝稷《指月录》卷二十三“法灯”:“金陵清凉〔寺〕泰钦法灯禅师在众日,性豪逸,不事事,众易之,法眼独契重。眼一日问众:‘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众无对。师适至,眼举前语问,师曰:‘系者解得。’眼曰:‘汝辈轻渠不得。’”“解铃系铃”本是佛教禅宗语,后常用以
《解连环》来历意思解释
《战国策.齐策六》:“秦始皇尝使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知,而解此环不?’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君王后,齐襄王之后。襄王卒,子建立,君王后摄政。秦国欺她是女子,乃遣使送玉连环以求解。君王后引椎破之,以
《解语花》来历意思解释
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解语花》:“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怎)如我解语花!’”唐明皇所谓“解语花”,是说花虽美丽,但不“解语”;美人貌如花,自然是胜于花的。后因用以比
《解薜》来历意思解释
《晋书.谢安传论》:“暨于褫薜萝而袭朱组,去衡泌而践丹墀。”古之隐士,多穿薜萝(薛荔、女萝都是植物名)织成的服装,解去薜萝,是离开山林弃隐之意。后遂用为弃隐入仕之典。唐.李群玉《始忝四座奏状闻荐蒙恩授官旋进歌诗延英宣赐言怀纪事呈同馆诸公二十四韵》诗:“解薜
《解菜》来历意思解释
《南史.齐废帝东昏侯纪》记载南朝齐东昏侯萧宝卷的父亲死后,宝卷饮食如常;他的潘妃的小女儿死了,他却好多天不想吃。“左右直长阉竖王宝孙诸人,共营肴羞,云为天子解菜。”“解菜”同“解素”,开荤的意思。宋.王楙《野客丛书》二二:“今人久茹素,而其亲若邻,设酒殽之
《解狐荐仇》来历意思解释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解狐荐其仇于简主(赵简子,名鞅,春秋后期晋大夫,实为晋国执政者)以为相。其仇以为幸且释己也,乃因往拜谢。狐乃引弓迎而射之,曰:‘夫荐汝,公也,以汝能当之也。夫仇汝,吾私怨也,不以私怨汝之故拥汝于吾君。故私怨不入公门。’”春秋时,赵
《解巾》来历意思解释
《后汉书》卷二十六《韦彪传》附《韦著传》:韦著屡被征辟,不应命。灵帝即位,中常侍曹节“白帝就家拜著东海相。诏书逼切,不得已,解巾之郡。”唐.李贤注:“巾,幅巾也。既服冠冕,故解幅巾。”东汉韦著被迫入仕,戴冠冕,解去幅巾。后遂用为入仕之典。唐.权德舆《送岳州
«
1
117745
117746
117747
117748
117749
117750
117751
117752
117753
1183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