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最新文章
《遗簪弊屦》来历意思解释
同“遗簪坠屦”。《北齐书.高德政传》:“魏静帝曰:‘人念遗簪弊屦,欲与六宫别,可乎?’乃入与夫人嫔御以下诀别,莫不嘘欷掩涕。”见“遗簪坠屦”。《北齐书高德政传》:“魏静帝曰:‘古人念~,欲与六宫别,可乎?’乃入与夫人嫔御以下诀别,莫不嘘欷掩涕。”
《遗簪弊履》来历意思解释
同“遗簪坠屦”。《魏书.孝静帝纪》:“帝曰:‘古人念遗簪弊履,欲与六宫别,可乎?’”
《遗篇断简》来历意思解释
同“遗编断简”。清 梅曾亮《陈硕士〈学士授经图〉记》:“而苟其学之不足传,与传之不得其人,虽当时为诸儒所宗,而遗篇断简不可见于后世者,往往有之。”见“遗编绝简”。清梅曾亮《陈硕士〈学士授经图〉记》:“而苟其学之不足传,与传之不得其人,虽当时为诸儒所宗,而~
《遗篇坠款》来历意思解释
指散佚的诗文篇章和书画款识。宋 张淏《云谷杂记.藏金石刻》:“前代遗篇坠款,因得概见于方册间,此尤可贵也。”并列 指失传的诗文和书画款识。宋张淏《云谷杂记藏金石刻》:“而前代~,因得概见于方册间,此尤可贵也。”△褒义。用于散佚的珍贵的文学资料。→遗文逸句 遗
《遗笑大方》来历意思解释
谓让内行见笑。语出《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玉娇梨》第八回:“晚生小子,怎敢在老先生面前放肆,况才非七步,未免一时遗笑大方。”桂剧《梁红玉》第九场:“女子有才一样处理国事,军师少见多怪,岂不遗笑大方。”亦作“遗哂大方”。《鼓掌绝尘》第二回:
《遗祸无穷》来历意思解释
谓留下祸害没有穷尽。宋 张元幹《跋〈了堂先生文集〉》:“已而子婿兄弟表里祖述,遗祸无穷。”曲波《林海雪原》三:“除匪不尽,遗祸无穷。”见“贻害无穷”。曲波《林海雪原》3:“除匪不尽,~。”
《遗物识心》来历意思解释
谓舍弃一切外在形式而彼此心意一致。晋 陆机《赠冯文罴迁丘令》:“出自幽谷,及尔同林。双情交映,遗物识心。”并列 舍弃一切外部形式而彼此心意投合。晋陆机《赠冯文罴迁斥丘令》:“双情交映,~。”△褒义。用于志同道合的双方。
《遗爱在民》来历意思解释
遗爱:遗留仁爱于后世。仁爱的政绩常留在人民中间。用以称颂离职的好官。语本《国语.晋语二》:“死必遗爱,死民之思,不亦可乎?”
《遗珠弃璧》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散佚后仅存的好作品。宋.陆游《曾裘父诗集序》:“然裘父得意可传之作,盖不止此,遗珠弃璧,识者兴叹。”明.孙继皋《答何世兄书》:“秋榜四驰,亟物色中州贤书,觖然不无遗珠弃璧之恨。”并列 比喻散佚的优秀作品。宋陆游《曾裘父诗集序》:“然裘父得意可传之作,盖
《遗物忘形》来历意思解释
泯灭物我界限,谓舍弃外在形式,精神进入忘我境界。宋 秦观《心说》:“目无外视,耳无外听,遗物忘形,在我而已。”并列 泯灭物我界限,舍弃一切外在形式,进入忘我精神境界。宋秦观《心说》:“目无外视,耳无外听,~,在我而已。”△用于表述一种物我交融的精神状态。→遗
《遗文逸句》来历意思解释
指散佚的文章和句子。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虽千古茫昧,理世玄远,遗文逸句,容或可寻,沿途隐显,方土可验。”并列 失落分散的文章和句子。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虽千古茫昧,理世玄远,~,容或可寻。”△褒义。用于散佚的、世上难以找到的文字资料。
《遗惠余泽》来历意思解释
前人留下的恩惠德泽。《晋书.挚虞传》:“前乙巳赦书,远称先帝遗惠余泽,普增位一等,以酬四海欣戴之心。”并列 指先辈留下的恩泽。《晋书挚虞传》:“前乙巳赦书,远称先帝~,普增位一等,以酬四海欣载之心。”△褒义。用于称颂前人的恩德。
《遗文轶事》来历意思解释
遗文:前人所留下的诗文,多指未收入作者文集的著作。轶事:也作“逸事”,流传在外而未经官家史书记载的事迹。宋.朱熹《监潭州南岳庙刘君墓志铭》:“搜集先世遗文轶事,纤悉无遗。”又有【遗闻轶事】。(遗闻:遗留下来的传闻。)张伟《〈履园丛话〉点校说明》:“且内容多
《遗恩余烈》来历意思解释
前人遗留下的恩德功业。《后汉书.王昌刘永传论》:“观更始之际,刘氏之遗恩余烈,英雄岂能抗之哉!”并列 烈,业绩。指前人留下的恩德和业绩。《后汉书王昌刘永传论》:“观更始之际,刘氏之~,英雄岂能抗之哉!”△褒义。用于对前人的歌颂。→遗德余烈 遗风遗泽 遗风余烈
《遗恨终天》来历意思解释
谓终身感到悔恨。《历史研究》1976年第2期:“洪仁玕后来谈到这遗恨终天的事件时指出,‘安庆一失,沿途至天京之城相继陷落不可复守矣。’”述补 留下终身的悔恨。丛磊竹《回忆编纂〈汉语大词典〉若干往事》:“时代和社会环境使老一辈语言学家的宏愿无法实现,他们只能赍志以
《遗恨千古》来历意思解释
留下的怨恨永远存在。宋.徐铉《包府君墓志铭》:“昔者郑都涕产,知怀仁之有诚;孔门恸渊,见福善之先验。遗恨千古,可胜言乎!”清.徐瑶《太恨生传》:“且生与女相爱怜若此,而卒不相遇,真堪遗恨千古。”述补 留下的怨恨永不泯灭。清徐瑶《太恨生传》:“且生与女相爱怜
《邓杖》来历意思解释
同“邓林杖”。柳亚子《赋诗遥奠邓择生先烈》诗之二:“孽子孤臣吾未死,阳戈邓杖汝宁虚。”
《邓攸忧》来历意思解释
同“邓攸无子”。元 柯丹丘《荆钗记.启媒》:“嗟吁独负邓攸忧,一子难留。”
《邓攸无子》来历意思解释
《晋书.邓攸传》载:邓攸,字伯道,西晋 永嘉末年,因避石勒兵乱逃难到江南。南逃时,步行,担其儿及侄儿。途中屡遇险,度难两全,乃弃去儿子,保全了侄儿,后竟无嗣。东晋时,官至尚书右仆射。后以“邓攸无子”谓无子嗣。唐 元稹《三遣悲怀》诗之三:“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
《邓家无子》来历意思解释
同“邓攸无子”。唐 白居易《老来生计》诗:“陶令有田唯种黍,邓家无子不留金。”
«
1
117682
117683
117684
117685
117686
117687
117688
117689
117690
1183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