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王良御》来历意思解释
《淮南子.览冥训》:“昔者王良、造父之御也,上车摄辔,马为整齐敛谐,投足调均,劳逸若一,心怡气和,体便轻毕,安劳乐进,驰鹜若灭。”高诱注:“王良,晋大夫邮无恤子良也。所谓御良也。一名孙无政,为赵简子御。”御,驾御车马,赶车人也称御。王良是春秋时晋国的善御马
《王胡索食》来历意思解释
《世说新语.方正》:“王修龄(王胡之字)尝在东山,甚贫乏。陶胡奴(即陶范,小字胡奴,陶侃第十子,官光禄勋)为乌程令,送一船米遗之。却不肯取(却,推辞),直答语:‘王修龄若饥,自当就谢仁祖(谢尚字)索食,不须陶胡奴米。’”晋王胡之生活虽然贫穷,却不肯接受自己
《王翦在频阳》来历意思解释
《史记.王翦列传》:“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
《王粲登楼》来历意思解释
《文选》卷十一王仲宣(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情眷眷以怀旧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王粲所登之楼为何地?据唐.李善注引盛弘之《荆州记》曰:“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作赋。”
《王粲复棋》来历意思解释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粲传》:“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棋局子乱),粲为覆(与复同,恢复)之。棋者不信,以帊(音p,手巾,古时人以帛二幅或三幅为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
《王粲哀》来历意思解释
《文选》卷二十三王仲宣(粲)《七哀诗二首》其一:“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东汉末年,王粲因西京动乱中原兵燹而离开长安,南赴荆州
《王粲去国》来历意思解释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文选》卷二十三王仲宣(粲)《七哀诗二首》其一:“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王粲字仲宣,山阳
《王符逄掖》来历意思解释
《后汉书.王符传》:“渡辽将军皇甫规解官归安定,乡人有以货得雁门太守者,亦去职还家,书刺谒规,规卧不迎,既入而问:‘卿前在郡食雁美乎?’有顷,又曰:‘王符在门。’规素闻符名,乃惊遽而起,衣不及带,屣履出迎,援符手而还,与同坐极欢。时人谓之语曰:‘徒见二千石
《王祖师度马半仙》来历意思解释
元.马致远《马丹阳三度任凤子》杂剧第一折述全真教七真人之一马钰自叙身世:“贫道祖居宁海,莱阳人也。俗姓马,名从义,乃伏波将军马援之后。钱财过万倍之余,田宅有半州之盛。家传秘行,世积阴功。初蒙祖师(指全真教教主王嚞,zh音哲)点化,才得正道。”全真教为金、元时
《王烈成仙》来历意思解释
晋.葛洪《神仙传》卷六:“王烈者,字长休,邯郸人也。常服黄精及铅,年三百三十八岁犹有少容,登山历险,行步如飞,……又按《神仙经》云:‘神山五百年辄开,其中石髓出,得而服之,寿与天相毕。’烈前得者必是也。”传说王烈以服食黄精草和铅而得道升仙。后用为咏仙道之典
《王濛新帽》来历意思解释
《晋书.外戚传.王濛传》:“王濛字仲祖,哀靖皇后父也。……濛少时放纵不羁,不为乡曲所齿,晚节始克己励行,有风流美誉。……不修小洁,而以清约见称。善隶书。美姿容,尝览镜自照,称其父字曰:‘王文开生如此儿邪!’居贫,帽败,自入市买之,妪悦其貌,遗以新帽,时人以
《王浚筏》来历意思解释
《晋书.王浚传》:“太康元年正月,浚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杨,克之,擒其丹杨监盛纪。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祜获吴间谍,具知情状。浚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余步,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
《王浚爱旌旗》来历意思解释
《晋书.王浚传》:“浚(按:即王濬)博涉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节(指改变了原来的性情行为),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人或谓之何太过,浚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众咸笑之,浚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王济尚味》来历意思解释
《晋书.王济传》:“(王济)性豪侈,丽服玉食……帝常幸其宅,供馔甚丰,悉贮琉璃器中。蒸肫甚美,帝问其故,答曰:‘以人乳蒸之。’帝色甚不平,食未毕而去。”王济极为豪华奢侈,竟以人乳蒸食,后以“王济尚味”为称代豪华奢侈的典故。唐.刘禹锡《崔元受少府自贬所还,遗
《王沉出赈》来历意思解释
《晋书.王沈传》(按:沈同沉):“王沈字处道,太原晋阳人也。……寻迁尚书,出监豫州诸军事、奋武将军、豫州刺史。至镇,乃下教曰:‘自古贤圣,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论,刍荛有可录之事,负薪有廊庙之语故也。自至镇日,未闻逆耳之言,岂未明虚心,故令言者有疑。其宣下
《王母留桃核》来历意思解释
《汉武故事》:“因出桃七枚,母自啖二枚,与帝五枚,帝留核箸前。王母问曰:‘用此何为?’上曰:‘此桃美,欲种之。’”汉武帝食王母仙桃而留核欲种,因为仙桃味美。后以“王母桃”为鲜美之桃的赞称。唐.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仙翁遗竹杖,王母留桃核。”
《王母顾方朔》来历意思解释
晋.张华《博物志》卷八《史补》:“汉武帝好仙道,祭祀名山大泽以求神仙之道。时西王母遣使乘白鹿告帝当来,乃供帐九华殿以待之。七月七日夜漏七刻,王母乘紫云车而至于殿西。……帝东面西向,王母索七桃,大如弹丸,以五枚与帝,母食二枚。……唯帝与母对坐,其从者皆不得进
《王母桃》来历意思解释
旧题东汉.班固《汉武帝内传》:“又命侍女更索桃果,须臾,以玉盘盛鲜桃七颗,大如鸭卵,形圆青色,以呈王母。母以四颗与帝,三颗自食。桃味甘美,口有盈味。帝食辄收其核,王母问帝,帝曰:‘欲种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帝乃止。”汉.班固
《王果石崖》来历意思解释
《太平广记》卷三九一《王果》:“唐左卫将军王果被责,出为雅州刺史,于江中泊船。仰见岩腹中有一棺,临空半出。乃缘崖而观之,得铭曰:‘欲堕不堕逢王果,五百年中重收我。’果喟然叹曰:‘吾今葬此人,被责雅州,固其命也。’乃收窆而去。”(出《稽神录》)唐朝左卫将军王
《王枚》来历意思解释
《汉书.王褒传》:“王褒字子渊,蜀人也。……褒既为刺史作颂,又作其传,益州刺史因奏褒有轶材。上乃征褒。……上令褒与张子侨等并待诏,……所幸宫馆,辄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顷之,擢褒为谏大夫。”《汉书.枚乘传》:“枚乘字叔,淮阴人也,为吴王濞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