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最新文章
《樗铅》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樗栎”。又《淮南子.齐俗训》:“铅不可以为刀。”后因以“樗铅”比喻材劣不堪用。常为自谦之词。唐 沈亚之《上使主第三书》:“诚以亚之樗铅之材,处不当任可逃,遭此众辱宜矣。”
《樗里多智》来历意思解释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樗里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与惠王异母。母,韩女也。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秦人谚曰:‘力在任鄙,智则樗里。’”后用为咏出众智慧者的典故。唐 李瀚《蒙求》:“樗里多智,边韶经笥。”
《模棱两可》来历意思解释
《旧唐书.苏味道传》载:唐朝苏味道为宰相,遇事怕担责任。尝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棱以持两端可矣。”摸,通“模”。后因以“模棱两可”形容对事情的双方不置可否,是非不分。《明史.余珊传》:“坚白异同,模棱两可,是盖大奸似忠,大诈似
《樗里》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樗里多智”。樗里疾的省称。用以指多智的人或出众的智慧。《汉书.王莽传上》:“虽有贲 育不及持刺,虽有樗里不及回知。”宋 苏轼《忠懿王赞》:“文武忠懿,堂堂如春。中有樗里,不以示人。”
《樗栎庸材》来历意思解释
同“樗栎”。《三国演义》三六回:“庶曰:‘某樗栎庸材,何敢当此重誉。’”偏正 樗栎,不成材的树木。比喻无用之材或平庸无能的人。又作自谦之词。《三国演义》36回:“庶曰:‘某~,何敢当此重誉’。”△用于人才方面。也作“樗栎散材”、“樗栎之才”。
《樗枥》来历意思解释
同“樗栎”。《陈书.蔡景历传》:“《云咸》斯奏,自辍《巴渝》,杞梓方雕,岂盼樗枥。”
《樗栎》来历意思解释
《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又《人间世》:“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曰:‘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
《樗材》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樗栎”。喻无用之材。多用为谦词。元 王逢《得尚书汪公凶问》诗:“樗材荷推奖,思报辑遗编。”
《樗朽》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樗栎”。腐朽的樗木。喻无用之人。常用为自谦之词。明 张四维《双烈记.策封》:“不意朝庭垂念老臣,复有封爵,樗朽何当,不免再整冠裳。”
《樗散材》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樗栎”。喻无用之材。宋 李纲《建炎行》:“末言樗散材,初不堪梁柱。鼎颠将覆
《樗丑》来历意思解释
同“樗朽”。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五三:“半生中外小回翔,樗丑翻成恋太阳。挥手唐朝八司马,头衔老署退锋郎。”
《樊须稼》来历意思解释
同“樊迟稼”。樊迟名须。宋 辛弃疾《踏莎行.赋稼轩》词:“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
《樊迟稼》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樊迟之问”。泛指务农。唐 韩愈《县斋有怀》诗:“犹嫌子夏儒,肯学樊迟稼?”
《樊迟圃》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樊迟之问”。泛指种菜。宋 陆游《春雨》诗:“相呼长沮耕,分喜樊迟圃。”
《樊迟之问》来历意思解释
《论语.子路》:“樊迟(名须,字子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后因以“樊迟之问”指种田、种菜的事。明 李贽《卓吾论略》:“吾时已知樊迟之问,在荷蒉丈人间。然而上大人丘乙己不忍也,故曰‘小人哉,樊须也’。则可知矣。”
《樊素口》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樊素”。借指女子的樱桃小口。宋 王寀《蝶恋花》词:“京兆画眉樊素口,风姿别是闺房秀。”
《樊素》来历意思解释
唐 白居易《不能忘情吟》序:“妓有樊素者,年二十余,绰绰有歌舞态,善唱《杨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闻洛下。”唐 孟启《本事诗.事感》:“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樊素、小蛮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家的歌姬。后以代指
《樊口》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樊素”。借指善歌者的歌喉。明 阮大铖《燕子笺.写像》:“樊口停,蛮腰罢,准备同心,怎离鞍马,收拾了按板红牙,弹筝银甲。”
《槱薪》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薪槱”。比喻国家选拔人才。南朝 宋 谢庄《求贤表》:“考绩之风载泰,槱薪之歌克昌。”明 吾丘瑞《运甓记.藩府贺正》:“但喜槱薪能得士,待看驱策佐明庭。”
《槐鼎》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三槐九棘”。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亦泛指执政大臣。鼎,国之重器,有三足。《后汉书.方术传序》:“故王梁、孙咸名应图箓,越登槐鼎之任。”《南齐书.褚渊传》:“裂邑万户,登爵槐鼎。”
«
1
117551
117552
117553
117554
117555
117556
117557
117558
117559
1183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