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最新文章
《沸天震地》来历意思解释
形容声音极其喧腾。叶圣陶《一个朋友》:“那一对小新人面对面站着,在一阵沸天震地的拍手声里,他们俩鞠上三个大躬。”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于是在沸天震地的锣鼓鞭炮中,这一对小人儿——他十五,她十六——如一对羔羊,昏惑而惊惧,被人笑嘻嘻地推到焰光熊熊的龙凤喜烛
《河门海口》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说大话。元无名氏《午时牌》第二折:“你忒河门海口,不要我拣好的,我不道的拣好的去哩。”并列 比喻说话虚浮不实。元无名氏《午时牌》2折:“你忒~,不要我拣好的,我不道的拣好的去哩。”△贬义。多用于形容言语的可信度。→信口开河
《沸反盈天》来历意思解释
反:翻转。声音像烧到沸点的水那样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团。清.李伯元《中国现在记》十二回:“刚刚到门,听见里面哭的沸反盈天。”《孽海花》二六回:“不多会儿,外边闹得沸反盈天,一片声的喊着‘捉贼,捉贼’。”鲁迅《花边文学.迎神和咬人》:“还有
《河落海干》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一点不剩。《红楼梦》四五回:“这会子你怕花钱,挑唆他们来闹我,我乐得去吃个河落海千,我还不知道呢!”亦作“河涸海干”。《儿女英雄传》一回:“如今到了这时候不见动静,大约早报完了,不必再等。你们就弄了这些吃的,我乐得吃个河涸海干睡觉。”见“河涸海干”。《
《河溓海夷》来历意思解释
同“河清海晏”。《宋书.礼志三》:“故精纬上灵,动殖下瑞,诸侯轨道,河溓海夷。”亦作“河溓海晏”。唐 陈集源《龙龛道场铭序》:“地平天成,河溓海晏。”见“海晏河清”。溓,恬静貌。夷,平。《宋书礼志三》:“故精纬上灵,动殖下瑞,诸侯轨道,~。”
《河目海口》来历意思解释
河目:上下眶平正而长的眼睛。海口:大而深的嘴巴。古时以为圣贤不同凡庸的奇异相貌。《诗.大雅.生民》“后稷呱矣。”孔颖达疏:“异之于人,谓有奇表异相,若孔子之河目海口,文王之四乳龙颜之类。”并列 平正而长、灵活而闪光的眼睛,深而大的嘴巴。古人以此为圣贤的相貌
《河清海竭》来历意思解释
黄河水清,大海干涸。比喻难得遇到的事情。《西京杂记》卷四引汉 枚乘《柳赋》:“小臣莫效于鸿毛,空衔鲜而嗽醪。虽复河清海竭,终无增景于边撩。”并列 黄河水清,大海干枯。比喻难得发生的事情。晋葛洪《西京杂记》4卷引汉枚乘《柳赋》:“小臣莫效于鸿毛,空衔鲜而嗽醪。
《河润泽及》来历意思解释
润:浸润。泽:恩惠。指将恩惠广泛地施与众人,使能得到好处和利益。语本《庄子.列御寇》:“河润九里,泽及三族。”
《河清云庆》来历意思解释
黄河水清,云呈五彩。古人以为太平祥瑞的象征。明 张居正《承天大志纪赞.龙飞纪》:“河清云庆,祥光烛天。”并列 河,指黄河。黄河水清,云现五彩,象征太平吉祥。明张居正《承天大志纪赞龙飞纪》:“~,祥光烛天。”△褒义。多用于形容时局。→河清三日河清社鸣
《河涸海干》来历意思解释
河流干涸,大海枯竭。比喻穷尽、彻底,不留余地。《三侠五义》第五五回:“谁知那姓展的不知好歹,他说菜是剩的,酒是浑的,坛子也摔了,盘子碗也砸了,还骂了个河涸海干。”亦作“河落海干”。《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你们就弄了这些吃的,我乐得吃个河落海干睡觉。”并列
《河沙世界》来历意思解释
指多如恒河沙数的佛世界。语出《金刚经.一体同观分》:“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南汉 张瀛《赠琴棋僧歌》:“河沙世界尽空空,一寸寒灰冷灯畔。”偏正 指如恒河沙粒般多的佛世界。语本《金刚经一体同观分》:“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河汉江淮》来历意思解释
黄河、汉水、长江与淮河的合称。比喻胸怀宽广。明 黄叔初《端正好.寿李如真明府》套曲:“生就的准绳规矩,养成的河 汉 江淮。”并列 黄河、汉水、长江、淮河的合称。比喻心胸宽广。明黄叔初《端正好寿李如真明府》套曲:“生就的准绳规矩,养成的~。”△褒义。多用于形容心
《河汉无极》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恩泽之广。唐.王勃《上皇甫常伯启》:“循襟佩德,抚事知恩,山岳有轻,河汉无极。”
《河奔海聚》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思路开阔,文辞畅达。元刘壎《隐居通议.理学二》:“与朱文公往复辨论,每书辄倾竭浩荡,河奔海聚。”并列 比喻文思开阔,文辞流畅。元刘壎《隐居通议理学二》:“与朱文公往复辨论,每书辄倾竭浩荡,~。”△多用于形容文章。→酣畅淋漓
《河汉斯言》来历意思解释
谓夸大言词。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 “如我将来,亦出一辙,性情同者,当不河汉斯言。” 参见:○河汉
《河同水密》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彼此关系密切。《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邵氏故意欲责秀姑,却教秀姑引得贵以塞其口。彼此河同水密,各不相瞒。”并列 比喻彼此关系密切。[例]他们之间~,有事互不相瞒。△用于表示人的关系。→亲密无间
《骈肩叠迹》来历意思解释
同“骈肩累迹”。清 刘大櫆《乞捐输以待周急引》:“京师为四方之会,万民之所聚处,仕宦宾旅,骈肩叠迹。”清 杜濬《后快哉行》:“观者倾城如堵墙,骈肩叠迹惟知笑。”见“骈肩累迹”。清杜濬《后快哉行》:“观者倾城如堵墙,~惟知笑。”
《骈枝俪叶》来历意思解释
谓偶句俪辞。清 钱谦益《〈汤义仍先生文集〉序》:“吾少学为文,已知訾謷王 李,搰搰然骈枝俪叶,从事于六朝,久而厌之,是亦王 李之朋徒耳。”并列 骈、俪,并列成双。并列成双的枝叶。指对偶的文辞。语出清钱谦益《〈汤义仍先生文集〉序》:“吾少学为文,已知訾謷王李,搰
《骈四俪六》来历意思解释
骈:两马共驾一车,引申为并列。俪:成对。指骈体文。盛行于六朝时期,多用四言、六言的句子对偶排比。唐.柳宗元《乞巧文》:“骈四俪六,锦心绣口。”清.汪琬《乔石林〈赋草〉序》:“既不能出骈四俪六之辞,以续骚颂,又不能网罗胜国之典章,上下二百七十余年之人物,以资
《骈兴错出》来历意思解释
谓不断涌现。明 宋濂《送王文冏序》:“上既立太学,以育才俊士,六七年间,奇能足用之人,骈兴错出,布列乎内外,为政咸有可称。”并列 骈,并列。一齐兴起交错出现。指不断涌现。语出明宋濂《送王文同序》:“六七年间,奇能足用之人,骈兴错出,布列乎内外。”毛纪仁《乡忆
«
1
117544
117545
117546
117547
117548
117549
117550
117551
117552
1183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