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最新文章
《乌鸦嘴》来历意思解释
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我变成乌鸦嘴了。”
《乌头白马生角》来历意思解释
《史记•刺客列传》:“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
《毕门圭窦》来历意思解释
见“筚门圭窦”。宋苏轼《论积欠状》:“虽有白圭猗顿,亦化为~矣。”
《筚门闺窦》来历意思解释
柴门小户。喻指穷人的住处。《左传.襄公十年》:“筚门闺窦之人,而皆陵其上,其难为上矣。”杜预注:“筚门,柴门;闺窦,小户,穿壁为户,上锐下方,状如圭也。”亦作“筚门圭窦”。清 钱谦益《陈府君墓志铭》:“长身伟衣冠,遇筚门圭窦,伛偻而入。”梁启超《新民说》:
《筚门陋巷》来历意思解释
见“筚门圭窦”。《晋书刘琰传》:“家贫,织艺屩以为养,虽~,晏如也。”
《荜门圭窦》来历意思解释
同“筚门圭窦”。编竹为门,穿墙作窗。指贫穷人所居之处。《魏书.逸士传.李谧》:“绳枢瓮牖之室,荜门圭窦之堂,尚不然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不料这荜门圭窦中,有这等明理女子。”见“筚门圭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34回:“不料这~中,有这等明
《油干灯草尽》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很快就要死亡。邹韬奋《〈萍踪寄语初集〉弁言》:“中国有句俗语叫做‘油干灯草尽’,资本主义进展到了第三期,它的渐渐地崩溃,在目前‘油’虽还未‘干’,‘灯草’虽还未‘尽’,但这样下去,是朝着‘油干灯草尽’的路线走去,这是很显然的趋势。”亦省作“油干灯尽”。
《油干火尽》来历意思解释
形容罄尽。《二刻拍案惊奇》卷八:“〔丁生〕直赢得两人油干火尽,两人也怕起来。只得忍着性子住了,垂头丧气而别。”并列 形容事或物已经完结。《二刻拍案惊奇》卷8:“(丁生)直赢得两人~,两人也怕起来,只得忍着性子住了,垂头丧气而别。”△贬义。多用于财物方面。→一无
《油头粉面》来历意思解释
形容女子打扮娇艳俏丽。也形容男子打扮得花哨轻浮。元.石子章《竹坞听琴》一折:“改换了油头粉面,再不将蛾眉淡扫鬓堆蝉。”明.无心子《金雀记.掷果》:“谁想那油头粉面女子,看见小潘儿美貌,就将果子掷下,满满一车。”欧阳山《三家巷》五六:“不大一会儿,那油头粉面
《油头滑脸》来历意思解释
形容人狡猾轻浮。《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正看之间,有小和尚疾忙进报。随有中年和尚油头滑脸,摆将出来。”叶圣陶《城中》:“他们原是一伙儿!你们想他们那个会的名儿,一批会员又尽是些油头滑脸的小伙子。”亦作“油头滑面”。老舍《四世同堂》六三:“招弟的那
《油头光棍》来历意思解释
指浮浪子弟。《官场现形记》第五一回:“七大人进来了。穿的衣服并不像什么大人老爷,简直油头光棍一样。”偏正 指浮浪子弟。《官场现形记》51回:“七大人进来了。穿的衣服并不像什么大人老爷,简直~一样。”△贬义。用于到处游荡、不务正业的流氓、地痞。
《油头滑脑》来历意思解释
形容人又轻浮,又狡猾。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现在的中国电影,还在很受着这‘才子+流氓’式的影响,里面的英雄,作为‘好人’的英雄,也都是油头滑脑的。”亦作“油头滑脸”。叶圣陶《城中》:“你们想他们那个会的名儿,一批会员又尽是些油头滑脸的小伙子。”
《油嘴花唇》来历意思解释
形容说话油滑虚浮。清 李玉《清忠谱.创祠》:“日日假忙,说道某乡绅叫管家来邀;时时捣鬼,说道某官府着农民相召。止不过油嘴花唇,无非要骗人钱钞。”并列 形容说话油滑虚浮。清李玉《清忠谱创祠》:“止不过~,无非要骗人钱钞。”△贬义。用于形容说话的态度与腔调。→油
《油嘴滑舌》来历意思解释
形容说话油滑,态度轻浮。《金瓶梅》八八回:“这贱小淫妇儿,学的油嘴滑舌。”《镜花缘》二一回:“俺看他油嘴滑舌,南腔北调,到底算个甚么!”鲁迅《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北京的报纸上,油嘴滑舌,吞吞吐吐,顾影自怜的文字不是比六七年前多了吗?”亦作“油嘴油舌”
《油嘴油舌》来历意思解释
形容说话油滑轻浮。《西游记》第三六回:“你这游方的和尚,便是有些油嘴油舌的说话。”《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汤镇台见他油嘴油舌,恼了道:‘我出门三十多年,你长成人了,怎么学出这般一个下流气质。’”亦作“油嘴滑舌”。《醒世姻缘传》第六回:“谁想晁大舍且不敢便叫
《油光水滑》来历意思解释
形容光亮润滑。《儿女英雄传》七回:“原来这顶柜子里面……那后面的背板,一扇到底,抹的油光水滑。”老舍《四世同堂》二:“矮个子,相当的胖,一嘴油光水滑的乌牙。”也形容为人狡诈、圆滑。《醒世姻缘传》一二回:“因临清是马头所在,有那班油光水滑的光棍,真是‘天高皇
《油光晶亮》来历意思解释
形容非常光滑明亮。茅盾《泡沫.第一个半天的工作》:“雪白西装领上一个油光晶亮的头和两个烫得蓬蓬松松的头斗成个‘品’字。”见“油光锃亮”。茅盾《泡沫第一个半天的工作》:“雪白西装领上一个~的头和两个烫得蓬蓬松松的头斗成个‘品’字。”
《沸沸汤汤》来历意思解释
水奔腾汹涌的样子。《山海经.西山经》:“〔峚山〕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见“沸沸扬扬”。《山海经西山经》:“丹水出焉……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
《油光可鉴》来历意思解释
形容非常光亮润泽。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吴组缃《山洪》五:“他年近三十岁,留着‘西洋装’的头,梳的蓬蓬的,油光可鉴。”主谓 鉴,照。油光可以照见人。形容非常光亮润
《沸沸扬扬》来历意思解释
像水烧沸后热气蒸腾,水泡翻滚一样。形容议论纷纷。《水浒传》一八回:“后来听得沸沸扬扬地说道:‘黄泥岗上一伙贩枣子的客人,把蒙汗药麻翻了人,劫了生辰纲去。’”《东周列国志》五回:“州吁即位三日,闻外边沸沸扬扬,尽传说弑兄之事。”清.洪昇《长生殿.哭像》:“点
«
1
117543
117544
117545
117546
117547
117548
117549
117550
117551
1183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