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大王雄风》来历意思解释
同“大王风”。明 徐渭《谑雪》诗:“初起青蘋本亦同,大王毕竟是雄风。”【典源】 楚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迺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王曰:‘夫
《大煞风景》来历意思解释
同“大杀风景”。鲁迅《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去年,不知怎的这位勗本华尔先生忽然合于我们国度里的绅士们的脾胃了,便拉扯了他的一点《女人论》;我也就夹七夹八地来称引了好几回,可惜都是刺,失了蔷薇,实在大煞风景,对不起绅士们。”见“大杀风景”。高和《越轨诉
《大槐枕》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南柯梦”。借指睡梦。元 揭傒斯《宿华盖山赠赵尊师》诗:“我有大槐枕,相见东蓬莱。”
《击鞭锤镫》来历意思解释
谓驱马疾行。指急行军。清李渔《奈何天.攒羊》:“破釜焚舟,击鞭锤镫,休怕风寒雪冷。”并列 驱马奔驰。形容快速行军。清李渔《奈何天攒羊》:“破釜焚舟,~,休怕风寒雪冷。”△用于写行军场面。
《函电交驰》来历意思解释
函:信件。电:电报。交:交错。指情况紧急时,来往的信件、电报很多。《孽海花》第二十四回:“请了英、俄、法、德各国出来,竭力调停,口舌焦敝,函电交驰……只看北洋总督署给北京总理衙门往来的电报,少说一日中也有百来封。”主谓 函,信件。电,电报。发生紧急情况时,
《击石弹丝》来历意思解释
谓奏乐。宋 秦观《代贺兴龙节表》:“加笾折俎,初尝露酎之醇;击石弹丝,始奏《钧天》之妙。”并列 弹奏乐器。宋秦观《代贺兴龙节表》:“加笾折俎,初尝露酎之醇;~,始奏《钧天》之妙。”△用于写演奏技艺。
《击碎睡壶》来历意思解释
唾壶:古代的吐痰的手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来即用“击碎唾壶”形容对文学作品的极度赞赏。宋.何梦桂《感寓》诗:“击碎唾壶歌不尽,荒台残雨梦扬州。”清.曹
《击电奔星》来历意思解释
形容快速。《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天兵有限,不可久停,马乃击电奔星,行至子胥妻舍。拟迎妇归吴国。”并列 如闪电流星的速度。形容行动迅疾。《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天兵有限,不可久停,马乃~,行至子胥妻舍。拟迎妇归吴国。”△用于描写行动快速。
《束緼举火》来历意思解释
同“束緼请火”。清 钱谦益《吕季臣诗序》:“国破家亡,年衰岁暮,束緼举火,轹釜待炊,季臣意殊安之。”
《束椽为柱》来历意思解释
捆扎椽子当柱子用。比喻小材大用。明 刘基《吊祖豫州赋》:“委弃九鼎兮,烹饪瓦釜。截梁为杙兮,束椽为柱。”兼语 把椽子捆绑起来当柱子用。明刘基《吊祖豫州赋》:“委弃九鼎兮,烹饪瓦釜。截梁为杙兮,~。”△贬义。比喻小材大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物尽其用
《束杖理民》来历意思解释
束:约束。杖:刑具。治理百姓时不滥施刑罚。旧时形容官员清正爱民。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则要你奉公守法,束杖理民。”明.无名氏《女姑姑》楔子:“老夫常则是奉公守法,束杖理民。”明.无名氏《齐天大圣》头折:“上圣自从炀帝封为嘉州太守,爱惜黎庶,束杖理民
《束手自毙》来历意思解释
谓捆住双手,自取灭亡。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但使兵连不解,馈运不休,古犹忌之,矧今日兵无可连,馈无可运,徒束手自弊何益。”连动 自己捆住双手,等待灭亡。比喻在危难时不采取或无法采取积极措施。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1 :“但使兵连不解,馈运不休,古犹忌之
《束手束脚》来历意思解释
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法制要遵守。按照法律办事,不等于束手束脚。”《人民日报》1965.7.6:“如果因为有失败的可能,就束手束脚,这也不敢动,那也不敢弄,那就会永远落后。”亦作“束手缚脚”、“束手束足”。《何
《束手无计》来历意思解释
同“束手无策”。清 傅维鳞《明书.名臣传.申时行》:“即有缓急,外廷不得闻,宿卫不入,吾辈大臣束手无计。”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巩仙》:“登楼共视,则葛端系櫺上;欲解援之,则葛细不堪用力。遍索道人已杳矣。束手无计,奏之鲁王。”见“束手无策”。明申时行《杂记》
《束手无术》来历意思解释
同“束手无策”。《水浒传》第九六回:“公孙胜用麈尾化成大鹏,将五条泥龙搏击的粉碎,望北军头上,乱纷纷打将下来……乔道清束手无术,不能解救。”见“束手无策”。《水浒传》96回:“乔道清~,不能解救。”
《束手无策》来历意思解释
手被捆住,无法解脱。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的办法。《宋季三朝政要.度宗咸淳五年》:“〔秦〕桧死而逆〔完颜〕亮南牧,兵号百万,孰不束手无策。”《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小姐已是十死九生,只多得一口气了。马少卿束手无策。”巴金《秋》二六:“觉民对那许多人的束手无
《束手无措》来历意思解释
同“束手无策”。宋 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王小官人》:“有大酒楼失银器数百两,总所移文制司,立限构捕严甚,少违则身受重谴矣。束手无措,用是冒急求策耳。”《清史稿.讷尔经额传》:“讷尔经额回驻临洺关,素不知兵,束手无措。”见“束手无策”。宋文天祥《己未上皇帝书
《束手旁观》来历意思解释
犹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加过问。《歧路灯》第六二回:“咱们不得束手旁观,睁着眼叫他陷于不义。”巴金《秋》三九:“梅因吐血而死。现在年轻的枚少爷又在吐血……又是一个悲剧,他们仍然只有束手旁观。”见“袖手旁观”。巴金《秋》39:“梅因吐血而死。现在年轻的枚少
《束手待毙》来历意思解释
束手:自缚其手。毙:死。捆起手来等死。比喻危难时不想方设法,坐等败亡。《封神演义》九四回:“今天下诸侯会兵至此,眼见灭国,无人替天子出力,束手待毙而已。”茅盾《子夜》二:“难道我们就此束手待毙么?不!我们还要拼一下呢!”亦作“敛手待毙”。清.黄小配《廿载繁
《束手待死》来历意思解释
同“束手待毙”。《三国演义》第十回:“曹兵既至,岂可束手待死,某愿助使君破之。”《隋唐演义》第九四回:“愿先生早示良策,我必不肯束手待死。”见“束手待毙”。《三国演义》10回:“曹兵既至,岂可~! 某愿助使君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