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最新文章
《时然后言,义然后取》来历意思解释
时:适时,即时机适宜。义:合于道义。时机适宜时才说,合乎道义时才取。指不随便乱说乱取。语本《论语.宪问》:“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时清海宴》来历意思解释
时世清平,四方安定。《敦煌曲子词.献忠心》:“时清海宴定风波,恩光六塞,瑞气遍山坡。”并列 世间太平,社会安定。《敦煌曲子词献忠心》:“~定风波,恩光六塞,瑞气遍山坡。”△褒义。多用于描写社会状况。→国泰民安 四海安宁↔兵荒马乱 动荡不安
《时移世异》来历意思解释
时代已经变化,世事也已不同。唐 牛僧孺《玄怪录.顾揔》:“因为一章寄娇羞娘云:忆儿貌,念儿心,望儿不识泪沾襟,时移世异难相见,弃谢此生当重寻。”朱自清《诗教》:“汉以后时移世异,又书籍渐多,学者不必专读经,经学便衰了下来。”见“时移世易”。唐牛僧孺《玄怪录
《时望所归》来历意思解释
谓声望甚高,为时人所敬仰。《晋书.阮籍传》:“卿时望所归,今欲屈卿同受顾托。”主谓 声望很高,世人都很敬仰。《晋书阮籍传》:“卿~,今欲屈卿同受顾托。”△褒义。多用于称赞人物的声望。→众望所归 德高望众
《时来运转》来历意思解释
《文选.任昉〈策秀才文〉》:“因借时来,乘此历运。”李善注:“《魏志》刘广上疏曰:‘臣遭乾坤之灵,值时来之运。’”时:时机,机缘。谓本来处境不利,遇到机会,自逆境变为顺境。《隋唐演义》八三回:“然后渐渐时来运转,建功立业,加官进爵,天下后世,无不赞他的功高
《琴心剑胆》来历意思解释
意谓柔情侠骨,既有情致,又有胆略。元代吴莱《寄董与几》诗:“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并列 琴、剑,古时文人随身佩戴一琴一剑。琴象征文雅、风流,剑象征侠义、勇武。意谓侠骨柔情,刚柔兼备。语本元吴莱《寄董与几》:“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例]成龙~,吸引不
《剑胆琴心》来历意思解释
元 吴莱《岁晚恍然有怀》诗:“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后以“剑胆琴心”比喻刚柔相济,任侠儒雅。清 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剑胆琴心运意匠,推波助浪有奇方。”欧阳山《三家巷》二十:“这姓蒋的岂只有两下子而已?说实在话,简直是出类拔萃,剑胆琴心。”见“琴心
《商量》来历意思解释
商讨裁决。唐代吴兢《贞观政要.政体》,“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后称与人商讨问题、交换意见为“商量”。
《唾脠》来历意思解释
把唾液吐在肉酱上。后来比喻有意独吞,不让别人分享。汉代桓潭《新论.谴非》:“鄙人有得脠酱而美之。及饭,恶与人共食,即小唾其中;共者怒,因涕其酱,遂弃而俱不得食焉。”脠( ㄕㄢ shn 山):生肉酱。
《唾手》来历意思解释
又作“唾掌”。把唾液吐在手掌上。比喻极易办到。《魏书.路思令传》:“有汤武之贤,犹须伊望之佐;尧舜之圣,尚有稷契之辅。得其人也,六合唾掌可清;失其人也,三河方为战地。”《新唐书.褚遂良传》:“讨其逆,夷其地,固不可失。但遣一二慎将,付锐兵十万,翔旝云輣,唾
《唾余》来历意思解释
唾沫之余。清代江藩《汉学师承记.江永》:“考永学行乃一代通儒,……然所著乡党图考,四书典林,帖括之士,窃其唾余,取高第、掇巍科者数百人。”后因以“拾人唾余”,比喻意见或言论是他人之点滴余绪,微不足道。
《唼血》来历意思解释
同“歃( ㄕㄚ sh 霎)血”。古人会盟时,以牲血涂于口旁,表示守信。《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又《汉书.王陵传》:“始与高祖唼血而盟,诸君不在耶?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
《唯我独尊》来历意思解释
《五灯会元.释迦牟尼》:“天上天下,唯吾独尊。”吾,或作“我”。又作“唯我为尊。”《长阿含经.大本经》:“一当其生时,从右胁出,专念不乱。从右胁出堕地,行五步,无人扶持,遍观四方,举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为尊。’”本是佛教推崇释迦的话。后用以形容人极端自
《唯命是听》来历意思解释
对于命令不敢违抗,绝对服从。《左传.宣公十二年》:“郑伯袒肉牵羊以迎,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又作“唯命是从”。《左传.昭公十二年》:“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主谓 只要有命令就听从。意
《唯利是视》来历意思解释
一切都着眼于利益。《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吕布有九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覆,唯利是视。”今说作“唯利是图”。主谓 一心求利,别的什么都不顾。语出《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唐三绝》来历意思解释
指唐代伎艺才能卓绝的三个人,即善于诗赋的李白,善于剑舞的裴旻,善于草书的张旭。《新唐书.李白传》:“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唐临晋帖》来历意思解释
唐人临摹晋人碑帖,学其法变其体。比喻善于摹仿而很少独创。元代陶宗仪《辍耕录.论诗》:“尝有问于虞先生曰:‘仲弘诗如何?’先生曰:‘仲弘诗如百战健儿。’‘德机诗如何?’曰:‘德机诗如唐临晋帖。’”主谓 唐人临摹晋人的字帖。后比喻善于摹仿而没有独创性。明陶宗仪
《品题》来历意思解释
评论人物,定其高下。《后汉书.许劭传》:“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靖:许劭的从兄许靖。
《哄堂》来历意思解释
本作“烘堂”。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以年资最高者主杂事,称杂端。平时公堂会食,不苟言笑。惟杂端笑,在坐其他人也跟着笑,谓之“烘堂”。事见唐代赵璘《因话录.御史三院》,曾慥《类说》引作“哄堂”。后用以形容大家同时大笑。《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刘姥姥两只
《品竹弹丝》来历意思解释
又作“品竹调弦”。吹弹乐器。明代丹丘生(朱权)《荆钗记》:“欢宴乐人,只应品竹弹丝敲象板。”《水浒传》第六十九回:“董平心灵机巧,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品竹调弦,无有不会。”并列 竹,指管乐器。丝,指弦乐器。吹奏弹弄乐器。语出元无名氏《货郎担》4折:“又不会卖
«
1
117533
117534
117535
117536
117537
117538
117539
117540
117541
1183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