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最新文章
《抓耳挠腮》来历意思解释
抓抓耳朵,搔搔腮帮子。形容人在喜悦、生气、焦急或苦闷时的神情。《西游记》二回:“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歧路灯》七四回:“我心中这个焦法,抓耳挠腮,也不敢对你妗子说。”老舍《赵子曰》六:“赵子曰抓耳挠腮的在屋里等着。”亦作“抓耳搔腮”
《抓破脸皮》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感情破裂,公开争吵。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娘儿们也不行》:“虽说娘儿们打起仗来不用机关枪,然而动不动就抓破脸皮也就不得了。”亦作“抓破脸子”、“抓破面皮”。张天翼《清明时节》二:“我一直忍住了没跟人抓破脸子,你莫逼得太狠。”老舍《二马》第五段二:“我忍
《抓尖要强》来历意思解释
谓争强好胜,爱出风头。《红楼梦》七四回:“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并列 指爱争强,好出风头。《红楼梦》74回:“天天打扮的像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贬义。多用于描写为人好表现方面。→争强好胜 ↔谨言慎行
《抓乖弄俏》来历意思解释
耍聪明,卖弄乖巧。《西游记》第五六回:“沙僧道:‘莫争讲,这里不是那抓乖弄俏之处。’”亦作“抓乖卖俏”。《红楼梦》第六九回:“秋桐正是抓乖卖俏之时,他便悄悄的告诉贾母、王夫人等。”并列 耍小聪明,卖弄乖巧。《西游记》56回:“沙僧道:‘莫争讲,这里不是那~之
《不逢杨意》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狗监揄扬”。谓贤才无人荐举。清 全祖望《杭州府钱塘县教谕左丈江樵墓幢铭》:“不逢杨意,肯学王维。老我布褐,洁我儒衣。”
《不逢安道》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访戴”。形容逸情放旷,在兴在情不在实。宋 薛季宣《樊口见郑崇阳不遇》诗:“却上渡船归去也,不逢安道故无妨。”
《不过虎溪》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虎溪相送”。形容高僧深居尘外,精修佛法。唐 王维《能禅师碑》:“禅师子牟之心,敢望凤阙;远公之足,不过虎溪。”
《抑郁不平》来历意思解释
抑郁:忧愤烦闷。指愤闷不满。柯灵《墨磨人.不废江河万古流》:“鲁迅小说的忧愤深切,郁达夫小说的抑郁不平,风格迥异,却同样传达了时代的呼声,震撼了读者的心灵。”并列 抑郁,忧愤郁结。因有不公平的事不能申诉而愤懑。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尤~。”△
《不辨牛马》来历意思解释
同“不分牛”。宋 叶梦得《水调歌头.濠州观鱼台作》词:“两淮不辨牛马,轻浪舞回风。”
《不足挂齿》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何足挂齿”。谓不值得一提。袁鹰《深深的怀念》:“这对于以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作为唯一宗旨的革命军队……从来是不足挂齿的。”述宾 挂齿,提起,谈到。不值得一提。魏树海《沂蒙山好》:“想当年,我家先父与令尊也是深交,后来为了一件~的事,令尊竟弃家背主
《不赞一词》来历意思解释
《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原谓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用为一言不发之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八三回:“倒是侯制军屡次劝他,他却是说到续娶的话,并不赞一词,只有垂泪。”述宾 文章写得很好,别人
《不贪宝》来历意思解释
同“不贪为宝”。宋 苏轼《梦中作寄朱行中》诗:“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
《不赏之功》来历意思解释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后以“不赏之功”极言功大。《晋书.刘牢之传》:“自开辟以来,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而见容于暗世者而谁?”见“功高震主”。《晋书刘牢之传》:“自开辟以来,戴震主之威,挟~;以见容于闇世者而谁?”
《不识钟鼓飨》来历意思解释
同“不乐钟鼓养”。唐 杜甫《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鶢鶋至鲁门,不识钟鼓飨。”
《不识颜平原》来历意思解释
《新唐书.颜真卿传》:“〔颜真卿出为平原太守。〕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玄宗始闻乱,叹曰:‘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邪?’及平至,帝大喜,谓左右曰:‘朕不知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后因以“不识颜平原”为忠臣未遇之典。宋 苏轼
《不言家》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将军辞第”。谓一心为国,不顾私利。唐 李昂《从军行》:“匈奴未灭不言家,驱逐行行边徼赊。”
《不识丁》来历意思解释
同“不识一丁”。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彼所重王剧、王勔、苏味道者,一以钩党取族,一以模棱贬窜,区区相位,何益人毛发事,千古肉食不识丁,人举为谈柄,良可笑也。”
《不识东家》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东家丘”。“不识东家丘”的略语。谓不识近邻是圣贤。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荀济人非许、郭,不识东家,虽复莠言自口,未宜荣辱也。”述宾 相传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识孔子为圣人,称之为“东家丘”,不识近邻是圣贤。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
《不识一丁》来历意思解释
《旧唐书.张宏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三》:“窦平《唐书音训》云:‘丁恐当作个。’予尝以窦说虽当,而无所据。偶读孔毅父《续世说》,引宏靖曰:‘汝曹能挽两石弓,不若识一个字。’乃作此个字。因知个误为丁
《不见全牛》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庖丁解牛”。形容对事物观察透彻,深谙其规律,技艺高超。宋 黄庭坚《别蒋颖叔》诗:“三品衣鱼人仰首,不见全牛可下刀。”
«
1
117376
117377
117378
117379
117380
117381
117382
117383
117384
1183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