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东山起》来历意思解释
南朝.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排调》:“谢公(谢安,字安石)在东山(指会稽东山,地在今浙江上虞县西南),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桓温)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
《东山意》来历意思解释
《世说新语.排调》:“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东晋.谢安有一度曾隐居会稽东山,无出仕之心,有山水之意。后因用为咏隐居志向之典。唐.陈子昂《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诗:“闻君东山意,宿昔紫芝荣。”唐.贾至《赠裴九侍御昌江草堂弹
《东山妓》来历意思解释
《世说新语.识鉴》:“谢公在东山畜妓,简文曰:‘安石必出,既与人同乐,亦不得不与人同忧。’”南朝.梁.刘孝标注:“宋明帝《文章志》曰:‘安纵心事外,疏略常节,每畜女妓,携持游肆也。’”东晋.谢安游乐会稽东山时,每出游,常有妓相随。后用作咏蓄妓之典。唐.萧颖
《东山佩玦》来历意思解释
《左传.闵公二年》:“晋侯使大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北狄一支系,在今山西垣曲一带。)……大子帅师,公衣之偏衣(偏衣,以背缝中分,左右异色,故曰偏,半同公服色),佩之金玦(金玦,青铜做成像玉玦之佩饰,起兵符之用。)。……狐突叹曰:‘……衣之龙服,远其躬也;佩以
《东山之意》来历意思解释
《诗经.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这是远征军士还乡途中思念家乡的诗。共有四段。后因以咏叹征戍劳苦思乡望归之典。《文选》卷七扬雄《甘泉赋》:“函甘棠之惠,挟东征之意。”
《东家枣树》来历意思解释
班固《汉书.王吉传》:“始吉少时学问,居长安。东家有大枣树垂吉庭中,吉妇取枣以啖(dn)吉。吉后知之,乃去妇。东家闻而欲伐其树,邻里共止之,因固请吉令还妇。里中为之语曰:‘东家有树,王阳妇去。东家枣完,去妇复还。’”王阳即王吉,王吉字子阳。“东家枣树”代表着
《东家之子》来历意思解释
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宋)五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
《东家丘》来历意思解释
《书言故事.师儒类.东家丘》注引《孔子家语》曰:“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能识孔子是圣人,乃曰:‘彼东家丘,吾知之矣。’”传说孔子的西邻不知孔子的才学和名望,故随口称之为:“东家丘”。后遂用为不识贤者的典故,也可用称多智之人的典故。《三国志.魏书.邴原传》斐松之
《东壁》来历意思解释
《晋书.天文志上》:“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秘府也。星明,王者兴,道术行,国多君子;星失色,大小不同,王者好武,经士不用,图书隐;星动,则有土功。”东壁二星,主图书文章,后因用为咏文治或咏宫廷藏书之秘府的典故。唐.陆龟蒙《奉和袭美二游诗.徐诗》:“灵
《东堂老》来历意思解释
东堂老是元.秦简夫所著杂剧《东堂老劝破家子弟》(简名为《东堂老》)中的主要人物。他名叫李实,为人正直,受富人赵国器生前嘱托管教其子扬州奴浪子回头,重振家业。此剧影响较大,因此“东堂老”成了老实敦厚、劝人学好之人的代称。元.无名氏〔越调.柳营曲〕《晋王出寨》
《刀笔吏》来历意思解释
见“刀笔之吏”。《隋书列传》35:“樊哙市井徒,萧何~。”
《东堂策》来历意思解释
《《晋书.郤诜传》:“(郤诜)累迁雍州刺史,武帝(晋武帝司马炎)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诜字广基,博学多才,泰始中以贤良对策举上第),犹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东堂为晋宫正殿。晋文士郤诜于东堂对策举上第
《东坡肉》来历意思解释
宋.周紫芝《竹坡诗话》:“东坡性喜嗜猪,在黄冈时尝戏作〈食猪肉诗〉云:‘黄州好猪肉,价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指用大块不切割的猪肉烹煮而成的肴馔。因北宋诗人苏轼的“食猪肉诗”而得名
《东园祕器》来历意思解释
《汉书.孔光传》:“及霸(孔光父)薨,上素服临吊者再,至赐东园祕器、钱帛。”又《汉书.董贤传》:“及至东园祕器,珠襦玉柙,豫以赐贤,无不备具。”东园,是汉代专造丧葬器物的机构,祕器是棺材之类的葬具。后以“东园祕器”为棺木的代称。《晋书.王祥传》:“诏赐东园
《东京望重两并州》来历意思解释
《后汉书.郭丹传》:“郭丹字少卿,南阳穰人也。……有清名。……大司马吴汉辟举高第,再迁并州牧,有清平称。……”《后汉书.郭伋传》:“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也。建武时调伋为并州牧。”后汉时,郭丹、郭伋都曾任并州牧,也都是当时有名望的人物。故因以为称颂郭姓之典。宋
《折柳攀花》来历意思解释
旧指男子狎妓等放荡行为。元.周德清《蟾宫曲.别友》曲:“茶也无多,醋也无多,七件事尚且艰难,怎生教我折柳攀花?”见“寻花问柳”。元关汉卿《不伏老》:“浪子风流,凭着我~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
《折冲厌难》来历意思解释
谓能压服困难,御敌致胜。《汉书.辛庆忌传》:“故贤人立朝,折冲厌难,胜于亡形。”并列 折冲,击退敌人;厌,通“压”;厌难,克服困难。克服困难,战胜敌人。《汉书杜邺传》:“其于为国~,岂不远哉?”※厌,不读作yn。△褒义。多用于御敌方面。也作“厌难折冲”。
《折桂攀蟾》来历意思解释
蟾:蟾蜍,相传月中有蟾蜍。折月中桂花,攀月中蟾蜍。喻科举及第。元.关汉卿《陈母教子》二折:“二哥哥枉展污了你那折桂攀蟾的钓鳌手。”元.无名氏《三化邯郸》二折:“折桂攀蟾姓字标,入省登台意气豪。”并列 折月中桂花,攀月中蟾蜍。比喻科举及第。元关汉卿《陈母教子
《折冲千里》来历意思解释
冲:冲车,古代战车的一种。折冲:使敌人的冲车后撤。意谓退敌取胜。指在远离战场千里的朝堂上制敌取胜。多指以外交谈判战胜远方之敌。语本《吕氏春秋.召类》:“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子罕之谓乎?”
《抗颜高议》来历意思解释
抗颜:不顾别人的脸色,不怕别人不高兴。高议:发表高明的见解、议论。指不顾别人态度如何,直陈己见。宋.苏轼《上刘侍读书》:“抗颜高议,自以无前,而天下不以为无让。”并列 不看别人的脸色行事,态度严正不阿地发表自己的议论、见解。宋苏轼《上刘侍读书》:“~,自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