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万年历黄历查询网站

狮子和黄牛①


国王大布沙林对婆罗门人的首席哲学家白得巴说:“请你给我举例说明两个知心好友受到坏人的谣言离间和挑拨,因而互相仇视的情况。”
  白得巴说:“两个好友受到坏人离间挑拨时,很快就会断绝友谊,迸而互相敌视。这里有个显明的例证”:
  大司太弯地方,有一个老人,有三个儿子,都已或年。三个儿子都不务正业,专门讲究挥霍打扮,因此常常受到父亲的呵责。
  一天,父亲对三个儿子说:“要做一个英雄好汉,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要想具备这三个条件,又必须学会四件本领。哪三个条件呢?就是:一、金钱,二、地位,三、阴功;哪四件本领呢?就是:一、会以最好的方法赚钱,二、会把金钱处置得当,三、会利用金钱生产,四、会用金钱来改善生活,并和亲友们共同享受。若是没有这几件本领,生活就不能如意了。因为,不会赚钱,就没有生活所需的用费;有钱而不会处置,就不能保住它;既不能保住又不会使之生产,那末,无论怎样节衣缩食,也总有用尽的一天。正则眼药一般,每次使用不过几滴,但终久是会用尽的。就算能够使金钱生产了,但是,假如不善于使用,该用的不用,不该用的反而用,这和无钱的人就没有区别了。并且,金钱多了,也有害无益。如同蓄水池一般,水越灌越多,若是没有相当出路,那末,水满之后,必定会溢出。或许还会把水地冲垮,使满池的水,一流而尽。”
  三个儿子听了这席话,一个个大受感动。于是,各人立志出外谋生。
  最大的儿子发奋离家之后,赶着牛车到迈蒙地方去,路经一处泥塘,拉车的黄中失足陷在泥塘里,无法脱身。大儿子尽了最大的努力,无奈仍然不能把黄牛从泥塘里拉出来。他想,也许水干之后,黄牛就能够自己从泥塘里走出来,于是他嘱咐仆人守候着黄牛,自己先走了。仆人在那里等了一天,觉得一个人守在路途之中,非常孤寂,就撇下这头陷在泥塘里的牲口,径自追赶主人去了。
  仆人赶上了主人,便撒谎说:“如今我特来报告主人。那头黄牛已经死在泥塘里了。俗话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运数既尽,无论怎样防御,也是无益。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正如那沙漠中的旅行者一样。据说,有一个人在沙漠中旅行,一路上战战兢兢,提心吊胆,生怕遇见猛兽。因为,这人早就听说这条路崎岖险恶,并有猛兽出没,危险非同小可。走到中途,果然来了一只恶狼,拦住去路。他看见恶狼迎面而来,自然恐怖万分,四面张望,想找一个适当的地点躲避。远远看见河对岸有个村庄,他连忙拼命向那村庄跑去。跑到河边一看,上游下游都没有桥梁,这时恶狼已经赶到了,慌忙间他只得投身下水,可是他并不会游泳,下水之后,几乎淹死。幸好村人发觉得快,才把他打捞出来。这时他惊魂稍定,因见河畔有一间小屋,便想进去休息片刻。不料才一进门,就看见一伙土匪抢劫了一个商人,正在那儿分赃,并且还打算杀害那个商人。这人心中惊恐已极,回身跑回村庄,倚在一堵墙上喘气。忽然那堵墙倒下来,正巧把他压死了。”
  主人听了之后说道:“你说的一点儿不错。”
  再说陷在泥塘里的那头黄牛,仆人走后,它就自己挣脱出来,走到一个水草丰美的所在,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身体渐渐肥胖起来。每天除了吃喝,还洋洋得意地高声叫唱。
  离此不远有一座大森林,森林里有一头雄狮,是当地的百兽之王。所有虎、豹、豺、狼各种野兽,没有一个不是它的臣民。大家都称它狮王。狮王素来独裁专制,威权很大,每天幽居在深宫里,不必操劳,一切饮食,自然会有臣民送到口边。狮王原来没有见过黄牛,也没有听过黄牛的叫声。这时忽然听见黄牛的喊声,大为恐怖,但是它不愿意让臣民们发觉它畏惧的心情。
  狮王的侍从中有两只狐狸,一只名叫卡里来,另一只名叫笛木乃。两只狐狸都聪明伶俐,精通世故。
  有一天,笛木乃问卡里来道:“狮王每天安享宫贵,无所事事。这是什么道理呢?”
  卡里来答道:“这件事与你有什么相干?你管这种闲事做什么?我们是没有地位的侍从,怎么能够评论狮王的行动呢?请你最好不要再管这种闲事。凡是非分的事,要是勉强去做的话,一定会得到猴子那样的结果。”
  笛木乃问道:“那是怎么一回事?”
  卡里来答道:“据说有一只猴子,看见木匠锯木板;那木匠坐在木板上,用两个木钉插在锯缝里面。猴子见了,非常诧异。后来,木匠因别的事走开了,猴子便跳上去坐在木板上,背向着钉子,尾巴拖在锯缝里面,学着木匠一样工作。一会儿,把钉子弄脱了,木板的缝台拢来,正夹住了它的尾巴,痛得它昏了过去。木匠回来,看见这种情景,没头没脑打它一顿,打得它更加痛了。”
  笛木乃说道:“这个故事,我已知道了。但是,凡与君王接近的,目的倒并不是为饱肚子。因为,肚子不过是装东西的口袋而已,其目的却是在扬眉吐气,在朋友面前炫耀,使仇人畏惧。一般无志向的人,只要有些微成就,便洋洋自得,像狗一样,得了一块骨头,就心满意足了。至于有大志向的人,哪里看得起蝇头小利,却时时在想着怎样步步高升,直到获得最高的名利地位,才会满意。正像狮子一样,它本是要捕捉小兔的,因为看见了一头驴,便舍弃兔子而去捕驴。我们只看见摇尾乞怜的狗,摇了半天的尾巴,只要得到一点面包,便心满意足。怎不再看一看那庄重的大象,食品送到它口边,还等着人来代它搔痒,辗转逢迎,它才肯就食。有德行而肯周济人的富翁,是永远不朽的;反之,悭吝的人,却不如早死。要是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毫无作为,只日一饱,那末,还有什么意思呢?”
  卡里来说道:“你所说的我已知道了。可是,各人有各人的职位,要是职位适合自己的资才,就应该知足,这是无问题的。要是我们现在的职位,并不委屈我们的资才,那末,又何必再作非分的高攀呢?”
  笛木乃说道:“名誉和职位,都是靠才干谋得的。会运用才干,就能由卑下的职位升到显赫的职位;若无才干,虽然有显赫的职位,也难免要渐渐降低下来。由卑下而升为显赫是困难的;由显赫而降为卑下,却很容易。譬如一方大石头,抬上肩去,是很困难的;放下地来,就很容易了。我们原是有才干的,我们为什么不去图谋高升呢?现在所有的这区区职位,哪能满足我们平生的志愿?”
  卡里来问道:“你有什么高见可以使职位高升呢?”
  笛木乃答道:“我要趁此机会去见狮王。因为,狮王如今日益昏庸,部下早有上下相蒙的弊端。这时候,我若以忠言相谏,也许可以因此得到狮王的垂青,借此飞黄腾达。”
  卡里来问道:“你从何知道有上下相蒙的情形呢?”
  笛木乃答道:“凭我的细密观察。凡是精明者,必定深知他的主人。由表面可以推测到内里,由小处可以推测到大处,由言行可以揣度到心中的意愿。”
  卡里来问道:“你既不是狮王的相好,又不熟悉内宫的礼节,怎能取得最高的职位呢?”
  笛木乃答道:“身体强壮的人,虽然不习惯挑担子,但他不怕负亘担。反之,身体衰弱的人,虽然每天在挑担子,但他并不能胜任。”
  卡里来问道:“做君王的,虽然不只与左右的人来往,但是他所接近的人,毕竟有所选择。你呢?既不是狮王的左右,怎能达到这一目的呢?”
  笛木乃答道:“你所说的我完全明白。但是在君王左右的人,并不见得有什么殊才,他们还比不上一个早先离君王远、后来才与君王近的人。我现在可以竭力设法与君王接近!”
  卡里来问道:“假定你已经到了君王的面前,你将如何得到你所希望的职位呢?”
  笛木乃答道:“设若我接近了君王,我必定去揣摩它的性情。它所好的,我必定赞助完成;它所不愿意的,我便竭力反对。譬如:它要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本身是好的,我便竭力去称赞这件事情的好处,协助它成功,博取它的欢心;又譬如:它要做一件有害于它的事,我必定要解释这件事情的害处,并且尽我的力量把不做这件事情的好处说出来。这样逢迎它,它必定会另眼相看,使我满足愿望。而且,精巧的人,还可以颠倒黑白,错乱是非,正如有名的画师一样。画师绘在壁上的画,人人看着是凸出的。其实并没有凸出。他又能做凹入的画,人人看着是凹入的,其实并没有凹入,这一次,要是狮王赏识我的才干,它必定着重我,亲近我。”
  卡里来说道:“照你这样说来,我倒替你担忧了。因为接近君王是时时有危险的。俗言说:‘有三件事情,只有愚昧的人才肯尝试。一是接近君王,二是把秘密事告诉女人,三是服毒药下肚去试验其真伪。’尝试这三件事情而能免于受其害的,那真是难找了。因此,常有人把君王比成陡峭的高山,山巅上有珍贵的珠宝,同时还有毒蛇猛鲁种种可怕的东西,因此不但上去时困难,久住在上面,更是不容易的。”
  笛木乃说道:“你说的不错。但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敢冒险,怎能达到目的?若是老怕不测的事而畏缩不前,又怎会得到大的成功?侍奉君王,驾驶航船,与敌人决斗,这三件事情,没有毅力和冒险的精神,绝对不能成功。仁义道德只有两种人需要,这两种人就是恃奉贤明君王的人和与道士修贤讲道的人。大象有两种职务可贵:第一是做一个自由的野兽·第二是做君王的坐乘。”
  卡里来说道:“我祝你早日功成名就。”
  于是笛木乃就去觐见狮王,向狮王祝福。
  狮王问道:“这是谁?”
  侍从答道:“这是某某的儿子某某。”
  狮王说道:“你的父亲,当年我倒认识。”接着又问道:“你现在住在哪里?”
  笛木乃答道:“我现在是狮王的门房。我时时盼望着效忠狮王。狮王的事务很多,也许有些事情,需要无名小卒去做。俗言说:‘人到一百,各有一得。’莫说人类、动物,就是最细微的东西,也有它的用处。一根无人要的细木条,也许掏耳朵时,就有人需要它。”
  狮王听了这席话,内心很高兴,有意留它在左右供职,因而回顾左右的侍从道:“聪明伶俐的人,不能久居人下,总有升腾的一日。正像火焰一样,无论怎样压制,必得夺路上升。”
  笛木乃知道狮王爱它,因而说道:“君王的臣民,个个都盼望君王知道自己的特长。学者与学者比较。战士与战士比较。能人不在数量的多寡,而要看质量精不精。多而不精,有时反而有害。并且办理事务只要有相当的人就够了,不必要许多无甩的人。搬运大石头的人,一天到晚用力,结果没有多大用处:取宝石的人,看上去所得甚少,其实价值很大。需要谋略才可以做得到的事,就非聪明的人去做不可。须要大木材的地方,虽然用上许多的竹竿,结果也不济事。一个没有职位的人,若是他有才干,是不可以小视的。因为,小的东西,可以变大,正像筋络一样。它不过是由死物的身上取来的废物,但是做成弓以后,握在王公大臣的手里,却变成了贵重的东西。”
  笛木乃为了使大家知道它所以得到这个职位,全靠自己的本领,与狮王认识它的父亲,毫没有关系,便一味夸耀自己的才能。
  它说道:“君王亲近一个人,并不是看这个人的祖先的面子;它不任用一个人,也不是因为和这个人的祖先疏远。贤明的君工必须注意每个人的才干,因为没有什么比人的身体更接近自己。但是一到身体害病的时候,必须用与自己无关系的药物来医治。”
  笛木乃说了这席话以后,狮王异常痛快,就用好言安慰了它一番,并且转身对元老重臣们说道:“做君王的不可剥夺人民的权利,否则就有不测的祸患。人有善恶的分别;性恶的人如同蛇一样,一个人著是踏了一条蛇一次,虽然这条蛇没有报复,但是,这个人不可再次踏它。否则必然会受它的害。善人如同檀香木一样,若是过分地擦用,也必然会生热而有害的。”
  从此以后,笛木乃和狮王日益亲近。凡有机密大事,狮王必然和它商议。
  有一天,笛木乃说道:“狮王,你每天都不离开深宫,我不知道其中有什么道理?”
  正在谈话之间,忽然听见黄牛大叫,狮王非常惊恐。然而它佯作镇静,不愿让笛木乃知道。但是,笛木乃早已察觉狮王被这种叫声吓住了。
  笛木乃因而问道:“狮王对于这种声音,感到惊奇么?”
  狮王答道:“这种奇怪的声音,真使我怀疑,每天我不离开宫室,就是因为惧怕这种声音。料想这种可怕的声音,必定出于庞大可怕的动物。若果真是这样,我们怎能和它抗衡呢?”
  笛木乃说道:“请狮王不要惊恐!这种声音,有什么可怕呢?许多东西声音很大,其实毫无力量,不足畏惧,正像那大鼓一样。”
  狮王问道:“那大鼓是怎么回事?”
  笛木乃说:“有一只狼,到了山中。山上有一丛森林,森林里有一面大鼓。那面大鼓挂在大树上,风吹树动,树枝打在那面鼓上,常常发出隆隆的声音。狼听见了这声音,便偷偷去窥探,发现发出声音的原来是这样一个大东西。它想,身体既然这股大,里面必然装满了肥肉。于是它设法把鼓破开了,破开以后,才知道里面是空的,什么也没有,这只狼诧异道:‘真奇怪啊!身体庞大,声音如雷的东西,怎么这样空虚呢?’”
  笛木乃继续说道:“所以,我们刚才听见的声音,听着虽然有些可怕,但是若真的看见了它,就会知道它并不见得怎样的了不得!若是狮王肯下命令,我可以去打听消息来回报狮王。”
  狮王觉得笛木乃的话不错,立刻叫笛木乃去完成这个任务。
  笛木乃离开狮王以后,狮王细细的考虑了一番,颇有些后悔的意思:“原不该让笛木乃去做这桩事。”越想越觉得自己太欠思索。
  它继续自责道:“我不该过于相信笛木乃,让它知道我的机密大事。它原来不过是守门的,守门的人,是没有人看重的。它或许是被人欺负的,或是生活窘迫的,或是犯法畏罪的,或是有所图谋,蓄意加害于我。我是一个君王,怎么会这样糊涂,不明白事理,而轻易相信人呢?况且,笛木乃确是奸诈而有谋略的。也许是当日守门的时候,感到没有被重用,因此怀恨在心,想借这个机会,帮助敌人害我。说不定,每天在那里高声喊叫的,就是一个最有力量的君王。它和笛木乃同谋,要想来谋害我啊!”
  狮王想到这些,心中十分恐惧,使立起身来,决心离开这个地方,暂避一时的祸患。它刚走了不多远,就看见笛木乃回来,疑虑马上消失了,于是仍然转回原处。
  狮王将笛木乃召来,问道:“你看见了什么东西?带来什么消息?”
  笛木乃答道:“我看见了一头黄牛。每天喊叫的就是它。”
  狮王问道:“它的力量怎样?”
  笛木乃答道:“并不见得有什么力量,我走近它时,同它谈话,彼此交换意见,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
  狮王说道:“你不要被它欺骗啊!这个东西,决不可以小看。正像大风一样,细微的小草,它是不理会的;然而,高大的树木。就常常会被它摧折。”
  笛木乃说道:“狮王不必重视它,也不必畏惧它。像这样一头黄牛,有什么力量呢?我虽然弱小,可以去带它来拜见狮王,叫它从此做一个驯服的良民。”
  狮王说道:“你可得小心从事,见机而行啊!”
  于是,笛木乃又到黄牛那里,落落大方地对它说道:“你不要害怕!狮王派我来带你去见它。这是狮王的命令,你要从速起身。这样一来,你以前没有去朝见它的过失,可以一概不论。若再迟疑不去的话,我是奉命做事,只好迅速的将情形回享狮王。”
  黄牛问道:“派你来的狮王是谁?它住在什么地方?它的实际情形怎样?”
  笛木乃答道:“它是百兽的君王。我们现在所住的地方,就是它的国土。它现在某处,带领着无数勇猛的部队。”
  黄牛听说狮王的部队,颇有几分畏惧。便说道:“若是你能担保我不发生什么意外,我可以同你去见狮王。”
  笛木乃允许了它,担保它没有什么事情。双方约定以后,黄牛就和笛木乃同来拜见狮王。
  狮王见了黄牛,十分高兴,便问道:“你是什么时候到这地方来的。你干的是什么事?”
  于是,黄牛把自己的经历,一一报告给狮王。
  狮王说道:“你可以终身住在这里,我自然会另眼看待你的。”
  黄牛感谢了皇恩,为狮王祝福。
  从此以后,狮王仔细观察,渐渐认识了黄牛的精明和贤能。因此,逐渐提拔黄牛,使它升任很高的职位。无论大小事务,心然要和黄牛商议,狮王和黄牛的亲密,也就日甚一日了。黄牛从此成了狮王的心腹,做了地位最高的大臣。
  笛木乃看见黄牛做了狮王唯一的重臣,一切国家大事,都握在黄牛手中,自己反倒做了黄牛的部下,不由得心中忌妒起来,因忌妒就生了痛恨。于是,它便去见它的好友卡里来。
  笛木乃对卡里来说道:“朋友!我告诉你一件事情,你必然要嘲笑我的无用,说我是自作自受,当初我为了狮王的利益,却忘记了自己的利益,以致把仇人引进家门,竟把黄牛带去朝见狮王。现在呢,黄牛的权力和地位已经居于各班文武大臣之上了。以我来说,也成了它的部下。你想一想,我怎能忍受呢?......”
  卡里来问道:“你现在要怎么办呢?你可以告诉我么?”
  笛木乃答道:“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要恢复原来的职位,并不异想大开,妄想做君王。聪明的人必须注意三方面:第一,过去的利弊,凡是有利的事,就加以保持和发展。并以过去的弊端为戒,避免再蹈覆辙;第二,现时的幸福,使幸福增长,灾祸消除。第三,注重未来,遇事小心谨慎,防患于未然,求取未来的幸福。我每每想到失掉地位的原因和恢复地位的计划,别无办法,只有谋害这头吃草的黄牛。迫不得己,就是牺牲它的性命,也在所不惜。这
  次要是真能离间狮王与它的关系,我的地位就可以马上恢复。这件事不但于我有利益,于狮王也有无限好处。因为,狮王过于接近这头无用的黄牛,未免对狮王的面子和事业不利啊!”
  卡里来说道:“狮王亲近这头黄牛,黄牛得到狮王的宠爱,也不见得对你有什么害处。”
  笛木乃说道:“有害于君王的事情有六件:远贤、祸患、纵欲、强暴、天灾、乱法。远贤就是对于有谋略才干的人,不去使用;祸患就是战争;纵欲就是好色淫乱;强暴就是言行都侵害人;天灾就是荒年,人畜死亡,五谷受害;乱法就是功过不分,赏罚不明。现在狮王宠爱黄牛,正是绝大的偏私。为君王的既有偏私,必然有害于事业。”
  卡里来说道:“黄牛的帮手比你多,力量比你大地位也比你高,你对它是无可奈何的。”
  笛木乃说道:“朋友!你不要以为我是弱小的。一件事情的成败,不在乎身体的大小强弱。有很多的事,是弱小者用谋略去做成功的;而身体强大的人,反而束手无策。你不知道老鸦用智谋杀黑蛇的故事么?”
  卡里来问道:“那是怎么一回事?”
  笛木乃答道:
  有一只老鸦,家住在某山中一棵大树上。树下有一个洞,洞里有一条黑蛇,每当老鸦孵出小鸦的时候,黑蛇必然把那些小鸦吃掉。老鸦异常痛恨,但总无法报复。于是去找它的好友胡狼,把实情告诉它,并且对它说道:“现在,我想了一个报复黑蛇的方法,特来同你商量,请你指教一番吧!”
  胡狼说道:“你想的什么妙法,请说给我听一听。”
  老鸦说道:“我的方法,就是等待黑蛇睡觉的时候,去把它的两眼啄了,使它没有眼睛可以看东西,我将来的子女,不致再受它的害,那时我就可以安居了。”
  胡狼说道:“这个井非善策。要想报复,必须有万全的策略,才能达到目的,而且可以避免危险,绝不可以像鸬鹚杀蟹的愚策。蟹没有杀了,反而害了自身。”
  老鸦问道:“那是怎么一回事?”
  胡狼答道:
  有一只鸬鹚住在一个鱼蟹很多的草原中,饮食很宽裕,生活很舒适。后来,鸬鹚年纪老了,没有力气捕取食物,渐渐产生了饥饿的忧虑。有一天,鸬鹚正在闷闷不乐,一只蟹从它面前经过,看见它愁眉不展,便走近它的身旁,问道:“你为什么这样满面愁容?”
  鸬鹚答道:“我怎能不忧愁呢?我自小生长在这个地方,素来以捕得的鱼做我的食物。今天,有两个渔翁来到这里,商议了半天,其中一个渔翁主张说,这里有不少的鱼,我们就先由这里下手吧,等把这里的鱼打完了以后,再到别处去。另一个渔翁主张说,某处的鱼,比这里的还要多,不如先把那边的打完了,然后再到这边来,把它们一网打尽。所以我知道,他们打完了那边的鱼以后,必定要来打这里的鱼。要是把鱼都拿走了,那末,我还能生活么?”
  蟹听到这个消息,立刻跑到鱼群那里去报告。不到一会儿,大大小小的鱼群都跑来见鸬鹚,想同它商量一个挽救的办法。大家说道:“鸬鹚,我们来见你的目的,是请你指教我们一个对付渔翁的好办法。”
  鸬鹚说道:“渔翁那么强暴,我是对它无可奈何的。依我的愚见,除了搬到附近一个相当的水塘去而外,别无更好的办法。离这里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宽大的水塘,里面鱼类、水草,无不应有尽有。若是你们真能搬家到那里去,那未,你们的幸福就无量了。”大鱼小鱼听了,都认为鸬鹚的话有理。它们对鸬鹚说道:“我们已下决心搬家了。但是,没有你的帮助,就不能完成这件事。”于是双方约定,每天由鸬鹚带着两尾鱼搬家。从此鸬鹚便得了机会,每天带着两尾鱼到附近一座小山坡上,安然饱餐一顿。
  有一天,鸬鹚照例来到塘边带两尾鱼搬家。先遇见了蟹,蟹也是想搬家的。它便对鸬鹚说道:“好朋友!我们这个住所,既然不可久居,那末,请你也带着我搬家吧!”
  鸬鹚并不推辞,慨然允诺,带着蟹飞去,快到达鸬鹚吃鱼的那个小山坡时,蟹向四面一望,看见一堆堆的鱼骨头。这时它知道中了鸬鹚的诡计,自己马上就要做它的早餐了它于是心里想道:“遇着了仇敌,无论你抵抗与不抵抗,它总是要伤害你的。在这种情形之下,必需用全力来自卫,就是死了,也死得光荣。”于是,蟹挣扎着把两个钳子伸到鸬鹚颈上,用尽平生的力量一夹,结果了鸬鹚的性命。蟹脱险之后,连忙去报告鱼群。
  胡狼接着说:“鸬鹚因为谋略不周,弄巧成拙,丧了性命。我现在贡献你一个计谋,若是你能照办的话,不但可以结果黑蛇的性命,除了你的大害,而且,对于你的自身,也没有丝毫危险。”
  老鸦说道:“你有什么高见,就请指教吧!”
  胡狼说道:“你去高高地飞在天空中,四处观看,也许会看见妇人的装饰品。等到有机可乘的时候,你就飞下去,把它衔住抢走。然后,慢慢的飞行,遇到必要时,还可以停下;然后,再慢慢的飞起来。务必使人们都能看见你,渐渐的把追逐你的人,引到黑蛇所住的洞口,再把夺来的装饰品,丢在洞口。追你的人,必然来拾取装饰品。这时你想这条黑蛇还逃得脱么?”
  老鸦听了,觉得这个计策不错。于是立刻飞上高空,向四面观看。它看见一位贵族妇女在屋顶上沐浴,她的衣服和装饰品都放在一旁。这时,老鸦便翻身下来,取了她的珍珠项链,又慢慢地飞起来。一班人看见它,都向它迫来。老鸦就随身落下,停在人们看得清楚的地方。然后,又慢慢的飞行,最后把追逐的人门,渐渐引到黑蛇的洞口。这时,老鸦才丢下项链。当追逐的人们,跑去拾项链时,便发现了洞里的黑蛇,大家当然不肯放过它。于是,把黑蛇杀死,断为几节。
  笛木乃说道:“由此可知,谋略可以办得到的事情,是超过武功的能力的。”
  卡里来说道:“倘若黄牛是有勇无谋的话,那末,你就说对了。但是,这头黄牛,除了武勇而外,又是足智多谋的,你又如何能制服它呢?”
  笛木乃说道:“不错,黄牛确是文武双全。但是,它对于我的才干,是非常钦佩的啊!我有一个方法害它。正像小兔杀害狮子一样。”
  卡里来问道:“小兔能杀狮子么?那是怎么一回事?”
  笛木乃说道:有一头狮子,住在水草丰美的地方。因为水草丰美,各物齐备,所以野兽众多。但是,那狮子暴虐横行,在这地方生活的野兽,个个都提心吊胆,不得安宁。于是,众野兽开会讨论,议定办法以后,就派代表去见狮子,报告狮子道。
  “狮王每天捕食,必然要费一番工夫。现在,我们有一个提议,可以免了狮王的劳苦,众兽也可以稍为安生,可谓两全的策略。我们的提议,就是每天在狮王用饭的时候,我们派遣使者,送一只野兽来献给狮王,”
  狮子当下接受了这个建议。于是,彼此履行约言,相安无事。有一天,众野兽抽签决定将谁送给狮王做食物,抽中了小兔。小免于是必须去给狮子当午饭了。小兔又惊又伯,一时计上心来。
  小兔对众野兽说道:“诸位弟兄!我有一个小计策。若是诸位肯帮忙,不但于诸位无损,而且,从此以后,大家都有安享太平的希望。”
  众兽说道:“兔兄有什么见教?凡是我们力所能及的,无不尽力去做。”
  小兔说道,“请诸位挑选一个平素有修养的使者,把我送去献给狮王。但是,在沿途上,我必须耽搁些时间,请使者不要计较,我自有道理。”
  众兽都同意这个主张,小兔和使者就去实施计划。直到狮子用午餐的时间已过了半晌,小免才只身走到狮子的面前。
  狮子肚腹饥饿,怒气冲天,向小兔吼道:“你由什么地方来的?”
  小兔答道:“我是送午餐给狮王的使者,另外有一只兔,就是狮王的午饭。但是,我们行到途中,忽然有一头雄狮追来,把那只兔子夺去了,当时,我曾对它说明,这是君王的午饭,我是奉着使命送去的,请它不要惹怒我们的狮王。那头雄狮不但不肯放松,反而说道,‘我是此地的君主,一切野兽,都是我的臣民,有我在此,谁敢再称狮王!’我对它没有办法,所以忙来禀告。”
  狮子听了大怒,吼道:“你引路吧!待我马上去同它决个雌雄。”
  于是,小兔引路,把狮于带到一个水很深的井边。井里的水,又深又清。
  小兔看着水井说道:“它就在这个地方。”
  狮子伸颈一看,果然看见井里有一头狮子和一只兔子,便信以为真,用尽平生的力量,直跳下水去扑那头狮子,想和它拼个你死我活。当时,这头狮子一则因为用力过猛,再则井水很深,难于逃出,便淹死在那口井里了。小兔转回去见了众野兽,把实情经过告诉了它们。没有一个不惊奇感叹,称小兔为最聪明的才子。
  卡里来说道:“若是你去杀害黄牛,而下殃及狮王,那末,你就可以去办了,倘若有害于狮王的话,你趁早不要冒险!”
  从此以后,笛木乃许久不去朝见狮工。过了很久,笛木乃才单身去见狮王。
  狮王问道:“你为什么很久不来见我呢?你在忙什么好事?”
  笛木乃答道:“但愿是好事。”
  狮王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笛木乃答道:“发生了一件狮王和它的臣民都不希望发生的事。”
  狮王问道:“那是什么事?”
  笛木乃答道:“恶劣的事。”
  狮王说道:“无论是什么,你都可以告诉我。”
  笛木乃说:“这话很难说,因为这话必定要使听的人怨恶,而使说的人不敢开口。狮王是贤明的君王,要说君王不愿意听的话,是最使人难受的。我相信,狮王是知道我的忠诚的,我爱护狮王,胜于爱护我自身。也许狮王不相信我说的话。但是,我想到狮王是万兽所依的君王,我是必得要进忠言的。即使狮王不接受我的意见,也该尽我的忠心。因为,不进忠言于君王,就等于不把病况告诉医生,这是有害于己的。”
  狮王问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你可以从实说来。”
  笛木乃这才说道:“有一个最忠实的心腹告诉我:黄牛近来和它的密友私谈:‘据我屡次的经验,深知狮王的谋略与武勇已逐渐衰弱了。不久的将来,我将要和它一决胜负。’我听了这个消息,才知道黄牛是一个大奸臣。狮王恃它,算是再好没有了。言必信,计必从,已算是信任到了极点。但是,它不但不知感皇恩,反而存着篡位的心肠,有非达目的不干休的野心。俗话说,‘君臣之位相齐,非君杀臣,即臣拭君,’黄牛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先发制人,就在此一举了。人分为三等:先知先觉的,后知后觉的,不知不觉的,先知先党的,能够防患于未然;后知后觉的,在事情临头时,不慌不忙,能够想方设法去应付;那不知不觉的,只存着侥幸的心理,至死不悟呀!”
  狮王问道:“此话怎讲?”
  笛木乃说道:“这里有三尾鱼的故事,可以说明这情况:有一个他塘,里面有三尾鱼;一尾是精明的,一尾是平凡的,另一尾是傻子。这塘池水,靠在一条河流的旁边。有一天,两个渔翁由河岸上经过,瞥见了这个池塘,便相约马上动手打塘里的鱼。精明的那尾鱼听见了,心里非常恐惧,毫不迟疑,从那通河的水道,逃到河里去了;那平凡的鱼听见了,仍然住在原处不做声。等到渔翁真来了,它才想由水道出去。殊不知这条水道已经被渔翁堵塞住了。它心里非常焦急,便谴责自己道:“我太迟疑了,所以落到这个地步,现在,要想逃脱,却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也不可以完全失望,不论用智谋,或是用武力,非尽力挣扎不可。于是,它便装作死鱼,浮在水面,有时翻过脊背来,有时翻过肚皮来。渔翁见了,以为它已死了,便把它拾起,顺手丢在河岸上。这尾鱼得到了机会,用力一跳,便跳到河里去了,因而得免于死。至于那尾麻木的鱼,依旧在水塘里来来往往,结果,就被渔翁打去了。”
  狮王说道:“我以为黄牛对于我,绝对不会有二心。因为,它并没有看见我做过越轨的事。而且,我对于它,也是无所不用其极的爱护,凡是它所好的,无不尽量使它满意。”
  笛木乃说道:“黄牛所以要犯上的原因,也就是为此了。不义的臣民,若是它的地位一旦高升,超过了它应得的职位,它就必会再要求更高的职位,尤其是这类好狡的小人。奸臣原是不会真心对君王尽忠的。平时的一切假殷勤,不过是因为畏惧君王的权威而做。一旦有了高等地位,便不再畏惧,露出本相来了。正如弯曲的狗尾巴,可以用绳把它拉直,等到绳一放松,便又恢复原状,弯曲如故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凡为人臣的,都应该促成君王行善,去做有益的事,劝止君王不做有害的事。不谄媚君王的,才是贤良的臣子;结果圆满的,才算是美好的工作;与丈夫和谐的,才是贤良的妇女;出于贤明口中的,才是优美的赞词;不暴虐的,才是贤明的君王;能够阻止罪恶的,才是最好的德性,俗言说:‘发觉朋友有害自己的恶念时,心胸的不安,胜于以火为床,以蛇为枕的人。’无志气而毫不顾及未来的人,就像大象一般的无用。昏庸的君王,遭遇了灾殃只说不算什么,等到把事情弄坏了,却又推到旁人的身上来。”
  狮王说道:“你刚才说的这些话,未免太过分。忠言呢,我自然是要接受的。至于说到黄牛,它即使在仇恨我,也决不致于有谋害我的心肠,它也没有那样的能力。它是吃草的,我是吃肉的。它只算是我的食品,只有它惧怕我,哪有我惧怕它。并且,我平素既然信任它,宠爱它,赞扬它,还有什么对不起它的。要是我对它的态度改变了,那就是我不讲信义了。”
  笛木乃说道:“请君王不要说它是你的食物,它决没有能力来吃你。因为,它自身虽然奈何君王不得,却可以利用别的人来谋害你的。俗话说,‘不知道性情的远客到来了,必须要提防三分。即使客人没有害你的心,也可能因他的原故,而有害于你的。’就像虱子和跳蚤的故事一样。”
  狮王问道:“那是怎么一回事?”
  笛木乃说道:“有一只虱子,住在一个富翁的床铺上。每天晚上,等富翁入了梦乡的时候,它便慢吞吞的爬到他的身上去,饱吸他的鲜血。天天如此,所以它的生活,异常舒适。有一天,跳蚤来虱子家作客,虱子对跳蚤说道:‘请你安心住下吧!这里有甜蜜的鲜血,有温暖的住所。’跳蚤照着虱子的话,安心的等候着。到了晚上,富翁刚一上床,跳蚤急不可耐,跳到富翁身上,用力一咬,富翁感到痛,立刻跳起身来,命仆役来翻看,只发现了虱子,仆役把虱子一捏,虱子的身体便四分五裂了。跳蚤看见了这惨状,连忙逃走了。”
  笛木乃又继续说道:“由此可见,恶人虽然没有能力害人,结果也难免要受它的累。狮王虽然不怕黄牛,然而可怕的是狮王的臣民。因为,它们都已被它蛊惑,有几分仇视狮王的意思了。”
  笛木乃的这席话,已经打动了狮王的心,于是,狮王慎重地向笛木乃说道:“事情既然如此,你又有什么意见?有什么主张?我又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对付它呢?”
  笛木乃说道:“虫蛀的牙齿,于天在疼痛。只有连根拔去,才可以止痛。
  肚腹中的臭物,不排泄出去,是不可以净身的。要想解除敌人的仇恨,除非结果它的性命。”
  狮王说道:“现在,我很讨厌黄牛,再不愿意和它见面。你就去同它说明我的意思,要它早早离开这个地方,快到别处去。”
  笛木乃不同意这个办法。因为,笛木乃害怕黄牛来见狮王,彼此直接交谈。那时必然会破坏自己的阴谋,对自己大大的不利。
  因此,它对狮王说道:“把实情去告诉黄牛,我以为不是善策。请狮王多多考虑这一点。恐怕黄牛知道自己的阴谋泄漏以后,畏惧狮王惩罚它,那末,它就必然要用迅雷不及掩耳的袭击来对付狮王。它同狮王交战,是预先有准备的;再说,若是叫它离开狮王,这是表示狮王的弱点,也就是狮王的耻辱。况且,惩罚罪人,必须先宣布它的罪状,犯罪有大小,惩罚也有轻重。犯了明罪的,应该明明惩罚,犯了暗罪的,应该暗暗惩罚。”
  狮王说道:“没有确实的证据,便轻易惩罚人,不是贤明君王的行为。”
  笛木乃说道:“狮王既是如此主张,等到黄牛来见你的时候,就请狮王事先准备好,谨防中了它的诡计。它来朝觐时,狮王必然会看见它有事在心的神态。它的态度,必然改变,它的四肢,必然颤抖。并且,东张西望,两耳扇动,表现出战战兢兢的样子,”
  狮王说道:“我自然要防备它,若是我真看见了你所说的这几点情状,便可以证实你的话了。”
  笛木乃进了谗言以后,知道狮王已受了相当的蛊惑,从此以后,必定要防备黄牛了。同时,笛木乃又想去见黄牛,并且,还想装做是狮王的代表,以免黄牛见了狮王泄露了自己的机密。
  于是,它便向狮王说道:“现在,我可以去见黄牛,观察它的情形,细听它的言语。也许会探出它的机密。那时,我便可将情形完全报告给狮王。”
  狮王允许了。笛木乃便去见黄牛,佯做愁苦的样子。黄牛一见笛木乃到来,忙表示欢迎。
  黄牛问笛本乃道:“好久没有见你来了,你好么?”
  笛木乃答道:“事事被管束的人,总不得自由。何时才能说得上好呢?我每时每刻都在危险中生活,没有一时不在忧愁。”
  黄牛说道:“有什么事么?”
  笛木乃说道:“有谁能够富贵而不骄奢;得意而不昏庸?有谁能够任性而不失败;向悭吝者求助而下绝望?有谁能够与坏人交往而不受牵连;对君王直言劝谏而得到安全?”
  黄牛说道:“我听你说这些话,似乎对君王有所怀疑。有什么事使你恐怖吗?”
  笛木乃说道:“是的!我对它产生了很大怀疑。但是,我怀疑它,却不是为我的事。”
  黄牛说道:“是为谁的事呢?”
  笛木乃说道:“你知道我同你的关系,和我对你所负的责任!当日,狮王派我去见你,我和你订了盟约,保证你的安全。我既是保证人,就有保护你的责任。现在,我把所知道的有害于你的事告诉你吧!”
  黄牛说道:“你听见什么事了?”
  笛木乃说道:“据一个从来不说谎的忠实朋友告诉我说,狮王曾经对他的亲信说,现在,黄牛的身体肥胖了,每个人看见,都要垂涎。它不过是一头牛,它活在世上,对于我们是毫无利益的,我已经决定了,早晚要解决它,把它的肉分给大家,让大家饱餐一顿。我听了这个消息以后,知道狮王的欺骗行为,它毁坏了当日的盟约,现在我特为这件事而来,预先卸脱我的责任,”
  黄牛听了笛木乃这席话,痴呆了半天,才慢慢回转过来。回想当日笛木乃同它立的盟约,因此相信笛木乃的话,认为是好朋友的忠实良言,出于心肝肺腑的。而且,这件事是很有可能的,所以,它异常的焦虑。一会儿,它又想道:“狮王为什么这样背信弃义?自从我来到这里,一直到现在,从未开罪过它,也没有得罪过它的臣民。狮王本不会这样暴虐,这其中一定有肖小之徒进谗言来害我了。狮王左右的一些坏蛋,据我过去的经验,谗害忠良,造谣生事,正是它们的惯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狮王现在已被它们恶化了,反把善良的认做恶人;把恶人认做良善君子。这种错误,正像傻鸭子一样,把水中的月影,误认为鱼,煞费苦心地走进水里去捞鱼,结果徒劳无功,才知道水里走动的是月影,到了第二天,看见一尾真的鱼在水里来往,它又以为是月的影子,并不是真鱼,因此,放过了机会。倘若狮王是听信了谗言来惩罚我,那就是把应该对付旁人的,拿来对付我了,倘若并没有人进谗,全是狮王的意志,那才真奇怪了。俗话说:‘友谊总是双方面的,单方面的友谊是没有的。’那末,现在呢,一方面讲友谊,他方面讲仇恨,岂不是古今罕有的事么?倘若狮王仇恨我,是有原因的话,那末,我们的交情还在,还有宽恕的希望;若是出于没有理由的仇恨,那就没有希望了。因为仇恨的发生,若是有原故,消除是容易的,若是没有原故,那就是根本的仇恨,决不能和解的。我曾经详细考虑过平素我同狮王丝毫没有隔膜,我也没有什么大小过错。但是,相处长久了,谁能事事谨慎,处处周密;谁能大小事务都不得罪朋友。但是,讲求道义的人,对于朋友的过失,必然加以思考,是否出于有意,或者是出于误会。同时又顾及到,原谅一种过失,是没有害处的。
  凡是可原谅的过失,必不加以谴责,狮王以为我是罪大恶极了,我却丝毫不知道。也许我所进的忠言里,大有违背它的意志的地方。因此,它就怀恨在心,一时不能解除。其实多对君王进忠言,并不算过失。何况我进忠言时,关于狮王违背道义的事,我从不让它的臣民知道,只是暗地里对它讲明,向来总是小心翼翼的。一般人的心理,我平素是知道的,在他们商讨问题的时候,希望同事们让步;疾病发作的时候,希望医生从轻治疗。这种心理,是有害无益的。也许这是做君王者应有的暴虐,服恃君王的人,虽然没有个个遭难,却很少有人幸免。也许是因为我有一二特长,这种特长,就成了害我的东西。再不然,就是命运应该如此。命运的魔力,可以使勇敢的人怯懦,可以使怯懦的人勇敢,可以使猛兽没有力量,可以使精壮的人进坟墓,可以使无力的人制服大象,可以使毒蛇服从玩耍它的人。”
  笛木乃说道:“狮王这次惩罚你,决不是肖小的怂恿,而是它残酷的真面目的表现。凡是残酷的人,他待客的食物纵然甘美,里面却有害人的毒药。”
  黄牛说道:“狮王甘美的食物,我已经饱尝过。现在已到了第二个阶段,到了结果我的性命的时候了。回想当年,要不是遭了患难,我决不肯到这里来。狮王是吃肉的,我是吃草的,怎么能长久相处呢?一失足成千古恨,我这次的错误,不亚于在牵牛花里采蜜的蜜蜂。那蜜蜂被美丽的花冠娇嫩的花蕊吸引着,恋恋不舍,等到太阳一落,牵牛的花瓣合拢了,于是蜜蜂就被困死在花瓣里面。欲望不满足的人,得一寸想进一尺,就像在香花绿树中游玩的苍蝇。馨香的花朵,甘美的果实,原来可以尽情享受。怎奈不知足的苍蝇偏偏要去吃象耳中流出来的臭水。等到象耳一扇动,苍蝇便死在象耳之下了:谁要和无情感的人要好,就像在无水草的沙漠里种树,是徒劳无功的;向骄傲的人建议,无异于对死人谈心。”
  笛木乃说道:“请你不要再说这些无益的话,赶快想办法自救,才是正事。”
  黄牛说道:“我还有什么办法自救呢?这种横暴的狮王,已经决意要结果我。即使这种恶意不是狮王的意志,而是它的侍从们的阴谋,我也是没有法子逃避的。因为,奸臣要谗害忠良,是最容易不过的。就像骆驼受害的故事一样。”
  笛木乃问道:“那是怎么一回事?”
  黄牛答道:
  有一个雄狮,住在大路旁的一丛森林中,它的侍从有乌鸦、狐狸和狼,有一天,骆驼队由那里经过,当中一只骆驼落后了,没有赶上队伍。它单独走进丛林中,渐渐来到了雄狮的住所。雄狮看见骆驼走来,便上前去问道:“骆驼先生!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骆驼答道:“我由某某地方来。”
  雄狮问道:“到此有什么贵干?”
  骆驼答道:“特来投奔狮王。”
  雄狮说道:“你安心住下吧,有我在此,你决没有生命的危险,况且,这个地方,水草肥美,粮食丰富,你可以在此安居乐业。从此以后,骆驼和雄狮相安无事。
  有一天,雄狮出去捕食,遇见一只大象。彼此厮杀了一阵,雄狮身受重伤,周身流血,便回家来休养。全身感到非常疼痛,不能再出去捕食了。乌鸦、狐狸和狼素来是吃雄狮的残羹剩饭,现在,雄狮不能捕食,它们也只得跟着挨饿。于是,大家因饥饿而憔悴了。
  雄狮见了这种情况,便对大家说道:“自我受伤以后,你们天天挨饿,真是太苦了。”
  侍从们都答道:“我们臣民倒不要紧。但是,我们看见狮王的痛苦,都很难受。但愿我们能够找到些食物来奉献狮王。”
  雄狮说道:“多谢你们的厚意。你们可以到各处去走走,也许能找到些食物,大家都能充饥。”
  于是,狼、乌鸦和狐狸离开了雄狮,齐集在某处,商议办法。乌鸦说道:“那只吃草的骆驼,同我们生活在一块儿,丝毫没有益处。我们可以向狮王建议,把它拿来做我们的食物,那就够我们饱餐几天了。”
  狐狸说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狮王已经允许保护它,哪能中途改变诺言?”
  乌鸦说道:“狮王这一方面,我可以负责。”
  商议已定,大家便来见雄狮。
  雄狮问道:“找到一些食物了么?”
  乌鸦答道:“需要眼睛明亮,能力强大,才能找得到食物。我们已经饿得四肢无力,头昏目眩,就是有食物,也看不见了。但是,我们大家有个意见,若是得到狮王的同意,不但有益狮王,就是我们也受福不浅,”
  雄狮说道:“有何妙计,可以告诉我。”
  乌鸦说道:“那吃草的骆驼,同我们为伍,丝毫没有用处。试问它对大家有什么利益,正可以把它拿来做我们的食物。”
  雄狮听了,叱道:“这成什么话?这样一做,我们的信义何在呢?你们既知道,我允许保护它,为什么又说这类不仁不义的话?阴功积德,莫过于救人于水人;最义气的,就是保护将受害的弱者,我既然允许保护它,就必须履行诺言,决不可负义的。”
  乌鸦说道:“狮王所说,很有道理。但是,为救一家的灾难,就不惜牺牲一个人;为救一族的灾难,就不惜牺牲一个家;为救一城的灾难,就不借牺牲一个族;为救一国的灾难,就不惜牺牲一个城。而全国的人民,都可以为国王而死。现在,狮王饥饿,是全体臣民的责任。至于狮王保护骆驼的责任,可以想方法来脱卸,务请狮王不受诺言的拘束。我们可以想一个周全的方法,完成了这件事,而又不使任何人承担破坏信约的责任。”
  这时,雄狮默无一言。
  乌鸦知道雄狮被它说动了。就立刻会见它的两个朋友。
  乌鸦对它们说道:“我已经报告过狮王,请它允许我们解决骆驼,已经得到几分同意了。现在,我有一个小计,不知道可行不可行?我们且邀骆驼一同去见狮王,申述狮王受饥的痛苦,我们非常担忧。我们每个都向狮王建议,宁愿牺牲自己,让狮王充饥。其他的两个,假怠出来反对,并且,申述吃这类食物,是怎样有害。这样一做,必然得到狮王的欢心。于是,我们的身体就不致于有害了,骆驼见了我们这种仁义的举动,必定也学着我们来说,愿意牺牲它自己。那时,我们就可以全体赞同,一齐动手解决了它。”
  狼和狐狸听了这个计谋,非常高兴。便约骆驼来到雄狮面前。
  雄狮问道:“有什么事情么?”
  乌鸦说道:“现在,狮王身体虚弱,必须滋补一下,大家都愿意为狮王而牺牲。倘使,狮王一旦有了不测,我们活着还有什么趣味?现在,我心甘情愿,愿意为狮王而牺牲,请狮王拿我充饥吧!”
  狼和狐狸争着说道:“请乌鸦兄不要见怪,狮王吃了你是不济事的;难道你就够狮王充饥了么?”
  狐狸接着说道:“我倒可以够狮王饱餐一顿。请狮王吃我吧!这是我诚心愿意的。”
  狼和乌鸦争着说道:“这断然使不得。你的肉又臭又脏。吃下肚腹,必然要生怪病。”
  狼又接着说道:“我不像你,所以请狮王吃我吧!我是心甘情愿的。”
  乌鸦和狐狸反对道:“这更是不可以的。医生曾经说过:‘谁要自杀,可吃狼肉。狼肉能够立刻制人死命。’”
  骆驼看见它们一个个献身给狮王充饥,都得到同事们的巧辩而免脱,心里想道:要是我学着它们去做,少不了它们也要代我巧辩的。于是,它便向狮王说道:“我的肉多而肥美,并且清洁无毒,我自己愿意牺牲,请狮王饱餐我的肉吧!然后,把剩余的再分给狮王的臣民。”
  这时,狼、乌鸦和狐狸异口同声地说道:“骆驼兄能舍己为群,毫不吝啬,真是慷慨。请大家动手吧!以便成全骆驼兄的这番美意。”
  于是,大家一拥而上结果了骆驼的性命。
  黄牛继续说道:“那只可怜的骆驼的境遇,就和我现在的境遇相仿佛。若是狮王的左右决意要害我,我是决没有能力抵抗,决没有方法逃脱的。就是狮王善意待我,也无济于事。因为,继续不断的谗言,能够改变慈善怜恤的心肠。石头虽硬,常被水点打击,也必然要渐渐的消失;人心虽善,怎能不受恶言的影响?”
  笛木乃问道:“现在,你要怎么办呢?”
  黄牛说道:“除了尽力抵抗以外,还有更好的办法么?”
  笛木乃说道:“若有别的方法可以解决,可不必出此冒险的策略。非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决不可轻易开战。我很希望你第一步先采取和平的方法。俗话说:‘敌人虽弱,不可小视;敌人的帮手,尤须提防。’像狮王那般骁勇,你决不可以轻敌。凡是轻敌的人,就像雌海鸥一样的危险。”
  黄牛问道:“那是怎么一回事?”
  笛木乃说道:有一对海鸥,住在海滨。雌鸥快要生蛋的时候,对雄鸥说道:“我们找个安稳的地方去生蛋吧!免得涨潮时,海怪来袭击。”
  雄鸥说道:“这里水草丰富,而且靠近海岸。日子过得正舒服,何必再搬家呢?”
  雌鸥说道:“看一件事情,应该有远见,免得将来后悔莫及。倘若我们的小儿出世,海怪来夺取。那时,有什么办法对付呢?”
  雄鸥说道:“这里毫无危险,你何必多虑?我们就住在这里吧!等到有危险的时候,再想办法。”
  雌鸥说道:“你总是这样固执。几次遭受的大惊恐,你都忘了么?俗言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正是说你了。”然而,雄鸥始终不同意她搬家的主张。
  雌鸥继续说道,“不接受忠言,未了必然要吃亏,正像乌龟一样。”
  雄鸥问道:“乌龟怎样吃亏的呢?”
  雌鸥便讲乌龟的故事:
  某处有一个水塘,里面长着很多水草,有一对野鸭和一只乌龟同住在里面。彼此之间,因此产生了相当的感情。后来,因为天旱,渐渐水涸草枯,不适合野鸭居住了,两只野鸭才来意搬家。于是,去同乌龟辞行。
  野鸭对乌龟说道:“敬祝龟兄,永远安居在这里。我们因为天旱,这里没有宽广的水,所以要离开此地了。”
  乌龟说道:“我像船一样,每天要在水里游行,要是没有水,我就没有快乐了。况且,我和两位相处得这么有趣,一旦分别,真令人感到孤寂。两位既要搬家,我们就一块儿搬吧!请两位帮帮忙。”
  两只野鸭听了,都很乐意,随即想了一个法子。然后告诉乌龟道:“我们可用一条木棍来运你。我们抓着棍的两端,你呢,紧紧咬着棍的中央,我们可以带你飞上天空,飞向目的地,但是,你必须留心,中途决不可以说话,免得危险。”
  约定以后,大家便照计划实行。沿途之上,只听得人们喊道:“真奇怪呀!天空上发现了乌龟,两只野鸭抬着飞。”
  乌龟听了很生气,忍不住说道:“愿你们都瞎了眼!”
  乌龟才一开口,嘴就离开了木棍。于是由半空中跌下地去。登时毙命。
  雄鸥说道:“你的意思,我完全明白了。但是,未来的事,又何必多忧愁,得过且过,到哪步说哪步吧!”
  从此以后,它们依然住在海滨。不久,它们的小儿出世了。正在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一只海怪,趁着潮水上涨,将它们的小儿夺去了。
  雌鸥发怒道,“这件事早在我的意料之中,现在还有什么办法?”
  雄鸥说道:“这件事情,非想法报复不可。我将去飞禽大会报告,请求它们帮忙。”
  雄鸥飞到飞禽大会去报告情形。说道:“朋友们!请你们帮助我,我受了海怪最大的欺侮。希望大家分头去约请鸟类朋友们,共同为我报仇。”
  群鸟说道:“凤凰是我们的领袖,我们应该去报告它,请它出来主持报仇大事。”
  大家商议停当,便去报告凤凰,把事情的始未,详细陈述给它。凤凰听毕,允许大家去报仇,于是立刻下令对海怪宣战,所有的飞禽,都不许迟疑,要一切听命去进攻。
  海怪看见强敌攻来,狼狈而逃,急忙把小鸥送还,要求讲和。一场风波,才算平息了。
  笛木乃继续说道:“黄牛兄!我对你讲这些话的目的,就是要你知道,去同狮王作战,不是妥当的办法。”
  黄牛说道:“我对于狮王,毫无仇恨,本当继续一贯的保持着感情。可是,它要袭击我,要我的命。为人所逼,也就不得不想法抵抗,其实,并不是我要同它作战啊!”
  笛木乃暗想道:“倘使狮工会见了黄牛,看不出黄牛反叛的行为。必然对我所说的话发生疑心。所以,黄牛只是抵抗而不进攻的政策,对于我,却是大大的不利。这是我的工夫还没有到家。”于是,笛木乃再对黄牛说道:“你见了狮王,只要仔细观察它的姿态,就可以看出它是要对付你了。”
  黄牛问道:“怎样才可以看出它要对付我呢?”
  笛木乃答道:“你去会见狮王时,留心它的姿态。若是看见它的尾巴向上立着,后身坐在地上;它的胸部,向你挺着;它的两耳直立,露着牙齿,那便是要袭击你的姿态。”
  黄牛说道:“我去见它时,若是它真有这种姿态,就可以证明这件事情是千真万确了。”
  笛木乃一方面怂恿黄牛去反叛狮王;另一方面又在狮王的面前谗害黄牛。然后,便去见卡里来。
  卡里来问道:“你的工作,还没有完毕么?”
  笛木乃答道:“将要达到我们的愿望了。”
  于是,卡里来和笛木乃同来观察狮王和黄牛的作战。看看动静如何,结局如何。
  黄牛去会见狮王。果然看见狮王怒气冲冲,状貌凶恶,正像笛木乃所说的一样。同时,狮王也在细细地观察黄牛,凡是笛木乃所说的怔兆,都一一地表现了。因此便毫不疑心,黄牛确是心怀叵测。
  于是狮王向黄牛猛扑过去,狮王和黄牛的搏斗开始了”,一个猛攻,一个抵抗。搏斗继续下去,鲜血流在地上。
  卡里来看见狮王身负重伤,便对笛木乃说道:“你这个恶毒的坏东西,怎么这样阴险。”
  笛木乃问道:“你怎么这样讲?”
  卡里来说道:“狮王负重伤,黄牛遭死亡。世上还有比怂恿人开战更阴险的事么?有智的人,处理事务,必然事先考虑。有成功的希望的事,才去办理;不会成功的事,就不必徒劳无功。现在,我确实替你担忧。你只顾巧言令色,而不善于埋头工作,你不是同我约定决不干危害狮王的事么?俗话说:‘言语之善,在于履行;法律之善,在于执行;钱财之善,在于施舍;生活之善,在于健康;安居之善,在于愉快。’聪明人有了学问,就更加精细;傻子有了学问,就更加糊涂;有眼睛的人,得了阳光,就更加明亮;蝙蝠得了阳光,就反而昏暗了。做君王的人,虽然明达,若是众臣不良善,他就不能执行仁政,贤能的人,也无从接近他,就像甘美的水,有鳄鱼在里面,人们无论怎样渴,也没有谁敢去喝。笛木乃呀!你不愿意旁人去接近君王,这是不行的。海之所以为海,必须有大浪的起伏。君王之所以为君王,必须有贤者的拥护,好交友而不讲信义,好损人而利己,好为名而行阴毒,这些都不是善良的行为。我屡次劝你,你都不乐意接受。正像俗话所说:‘不能正直的东西,不要去端正它;不接受教育的人,不要去教育他。’如同劝猴子的雀一样。”
  笛木乃问道:“那是怎么一回事?”
  卡里来说了下面的故事:
  有一群猴子,住在深山里,在风雨绵延的寒冷之夜,它们非常需要火来取暖。四处寻找的结果,看见了一只萤火虫在空中飞行,它们都以为是火,把萤火虫捉来以后,便堆架起柴草来,然后把萤火虫放置在柴上,大家都来用劲吹萤火虫,想借此燃起火来,以便取暖。当时,有一只雀在附近,看见了这种举动,高声叫道:“诸位!不必徒劳无功!你们所得到的这个东西,并不是火呀!”
  猴子们仍然不接受雀的意见,继续吹萤火虫。这个雀因为太热心了,很想飞到猴子们的近旁,作进一步的忠告。
  恰巧,有一个人经过这里,知道雀的意思。便对雀说道:“不能正直的东西,不要去端正它;不接受教育的人,不要去教育他;坚硬不破的石头,不可用剑去砍它:不能弯曲的木头,不可以拿去作弓。猴子们不接受你的话,你又何必自寻烦恼呢?”
  这只雀不肯接受忠告,仍然去到猴子们中间,竭力申辩说:萤火虫并不是火。其中有一只猴子,便抓住这只多话的雀,用力往地下一掷。雀大叫一声,登时毙命。
  卡里来接着说:“我同你的关系,也就是这样。现在,奸狡使你昏聩了。一定落不了好下场。现在我又想起了一个故事,可以告诉你”:
  一个傻子和一个坏人合股做买卖,两人约着同去购买货物。在途中,傻子要小便,留在后面,忽然发现了一个皮包,里面装着一千个金币,傻子毫不隐讳地照实告诉了他的坏人朋友,于是二人不去做买卖,一同转身回家了。走到城边,两人坐下来分钱。傻子愿意两个人平分,而坏人却想方设法要把全部占为己有。他对傻子朋友说道:“这份钱,不必分开,合在一块儿最好了。我们每人取用必要的一点就是了。其余的都埋在这棵大树下,随时要用,随时来取。但是,必须我们同来,同时,也决不可以给旁人知道。”
  于是,他们取了少数的一点钱,把其余的都埋在一棵大树下面。然后,两人便一同进了城。
  后来,坏人背着傻子,走到大树下,把钱完全取走了。然后,把土依旧耙平,如同原样一般。
  过了几个月,坏人来见傻子,说道:“现在我需要用一点钱,我们一同去取一点埋着的钱吧!”
  傻子毫不迟疑地起身。两个人一同来到大例下,挖开一看,并没有什么。坏人举起手来打自己的脸,一面说道:“我被朋友出卖了!你背着我把钱都取走了,”
  傻子盟了誓,并大骂偷钱的人。于是,坏人益加打自己的脸说道:“别人是不会知道的,除了你而外,谁还知道这个地方?”于是,彼此争执不下,只得到法庭起诉。
  法官出庭询问,坏人说,确是傻子私自取了钱。傻子一味否认。
  法官问坏人道:“你说他取了钱,有什么证据?”
  坏人说道:“大树对我证明,原是这个傻子取了钱的。”原来,这个坏人预先使他的父亲隐匿在大树干中,以备有人来问的时候,可以答复他。
  法官听得坏人说,大树能够做证人,觉得可疑,便同原告和被告来到大树下面,亲自观察。
  法官便问道:“大树!你知道是谁来这里把钱取了?”
  老头在树中答道:“是傻子把钱取了。”
  法官听了,更觉怀疑,命人去取柴火来,烧这棵大树,火焰才一起,老头便在里面大声喊救命。大家便把他救了出来。
  法官命他把事情照实说来。老头便把实情一一告诉了法官。法官把老头痛打了几个耳光,然后,命坏人把金钱悉数还给傻子。
  卡里来说:“这个故事是说,骗人的人,终究骗了自己;害人的人,终究害了自己。你呢,具备了骗人害人的各种恶行,你有两个舌头,两面造谣。所以,你的结果,很是令人担心的,并且,也是难免的。河水甘美,是在未入海以前;一个家庭的安宁,是在当中没有坏人挑拨的时候,你最像两个舌头的毒蛇,你的舌头上的毒,并不亚于它的。人群中的坏人,如同蛇一样。每天养育它的人,结果必然要受它的毒口的咬害。俗话说:‘不要离开聪明仁义的人。聪明的人,即使是不仁义的,也可以做朋友。人们可以取其智慧的长处,而防御其恶行的短处;仁义而不聪明的人,也可”以常常交好,人们可以取其仁义的优长,而以自己的智慧,添补他的不足。至于傻而毒的人,必须完全远离。照现在说,我是应该远离你的,做你的朋友,怎么能得到你的好感?狮王每每抬举你,你还对它施行这样的阴谋。你就像那商人说的一样:老鼠既然能吃掉一百斤铁,鹰能抓捕小孩也就不稀奇了。”
  笛木乃问道:“那是怎么一回事?”
  卡里来说道:
  某地有一个商人,他有一百斤铁。因为自己要到别处去谋生,便把这些铁寄存在朋友那里。等他旅行转回家来,便到那个朋友处去取铁。
  朋友说道:“你的铁,全被老鼠吃了。”
  商人说道:“不错!我听说老鼠的利牙,是最能吃铁的。”
  那个朋友见商人相信他的话,非常高兴。商人就此告辞而去。
  商人在路上走着,恰巧遇见了他这位朋友的儿子。商人便把他带到家里去隐藏起来。
  第二天,他的朋友来找儿子,便向商人问道:“你知道我儿子的消息么?”
  商人说道:“我昨天由你的家里回来时,看见一只鹰抓着一个小孩去了,也许就是你的儿子。”
  那朋友说道:“有人听见过鹰抓小孩么?”
  商人说道:“老鼠既然能够吃掉一百斤铁,鹰能够抓捕小孩也就不稀奇了。”
  朋友说道:“你的铁是我吃了,我现在赔偿你铁的价钱,请你从速把我的儿子带来还我!”
  卡里来继续说道:“我讲这个故事,是要你知道,你对朋友都用欺骗的手段,对于其他的人,无疑必然更加狠毒。一个人看见他的朋友骗人,必定知道这个朋友是不讲友谊的。给不知道感谢的人送礼物,跟不讲信义的人讲交情,把机密告诉不能保守秘密的人,对于不接受教育的人施行教育,这些事都是徒劳无功的。和好人交游,必然会受到好的陶冶:和恶人为伍,必然也要受到恶的薰染。风吹过香物以后,必然也会发出馨香;风吹过臭物以后,必然就要发出臭味。我说的话,很不少了,其中难免有得罪于你的地方,请你格外原谅!”
  卡里来的话,说到这里就完结了。
  狮王既把黄牛解决了,接着又把杀它的事回忆了一番,狮王的怒气,也就渐渐平息了。
  狮王想道:“黄牛的死,令人感到痛惜。它原是足智多谋的一位仁义君子,也许,它是受别人谗害了。”它越想越后悔。
  笛木乃从狮王的气色上,看出狮王有后悔之意。于是便离开卡里来,走近狮王,向狮王说道:“狮王消灭了仇敌,这是最可庆贺的事,何以还面带愁容呢?”
  狮王说道:“我很可惜黄牛的才智和谋略!”
  笛木乃说道:“狮王不必惋惜黄牛,精明的人,对于危险人物,不该同情。常有果断的人,同仇敌接近,为的是从中取利,正像力治病而吃苦药一样;又有人同他最亲爱的人远离,甚至杀害他所喜欢的人,为的是避免他的危害。正像手指头被蛇咬伤了,便立刻割去了手指,为了是避免它的毒走遍全身。”
  当时,狮王很以为然。后来经过详细的审问,才彻底明白笛木乃的全盘阴谋,因此,把它处以死刑。
  (林兴华译)
  ① 选自《卡里来和笛木乃》。《卡里来和笛木乃》实为印度《五卷书》的阿拉伯文本。由于文字优美,成为阿拉伯古代散文的典范,并对西方有极大的影响。
上一篇:制造鞭炮① 下一篇:虚言招谤
猜你喜欢
仁医第一季
仁医第一季的词语属性 拼音rn y d y j拼音字母ren yi di yi ji拼音首字母rydyj 仁医第一季的百科含义 《良医第一季》是由赛斯戈登、麦克利斯托执导,弗莱迪海默、尼古拉斯冈萨雷斯、希尔哈勃、理查德希夫领衔主演的医疗剧。该剧主要讲述了一个年轻﹑有学者症候群的外科医生加
时移世改
时移世改的词语属性 拼音sh y sh gi拼音字母shi yi shi gai拼音首字母sysg 时移世改的百科含义 时移世改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shí yí shì gi,意思是时代变了,世事也在改变。
女人就是恋爱
女人就是恋爱的词语属性 拼音n rn ji sh lin i拼音字母nv ren jiu shi lian ai拼音首字母nrjsla 女人就是恋爱的百科含义 《女人就是恋爱》是中国香港著名歌手陈慧琳的一首歌曲,收录于《Kelly Chen Bpm Dance Collectio》专辑中。
海洋国际
海洋国际的词语属性 拼音hi yng gu j拼音字母hai yang guo ji拼音首字母hygj 海洋国际的百科含义 中国威海海洋国际旅游度假公寓位于银滩东部白浪弯一带,属银滩仅存的一线海景房。这里沙滩舒缓、洁白细腻。涨潮时由于海底阻力小,在微风的作用下。海面会卷起层层白浪,因此得
天维公司
天维公司的词语属性 拼音tin wi gng s拼音字母tian wei gong si拼音首字母twgs 天维公司的百科含义 天维公司全称秦皇岛燕大天维教学设备有限公司是燕山大学产业集团所属的生产、安装现代化教学设备及办 公家具的大型企业。
毛藏乡
毛藏乡的词语属性 拼音mo cng xing拼音字母mao cang xiang拼音首字母mcx 毛藏乡的百科含义 毛藏乡地处祁连山东部腹地,东邻大红沟乡,西南与哈溪镇和青海省门源县接壤,北靠祁连和旦马乡,距县城168公里,总土地面积为586.36平方千米,是我县纯牧业乡之一。
管吻蓝子鱼
管吻蓝子鱼的词语属性 拼音gun wn ln z y拼音字母guan wen lan zi yu拼音首字母gwlzy 管吻蓝子鱼的百科含义 管吻蓝子鱼,Lo vulpinus (Schlegel et Müller, 1845),篮子鱼科管吻篮子鱼属的一种鱼类。体长椭圆形,甚侧扁,头小,自眼至吻端的背腹缘均内凹,吻颇细长,侧扁
装运前检验
装运前检验的词语属性 拼音zhung yn qin jin yn拼音字母zhuang yun qian jian yan拼音首字母zyqjy 装运前检验的百科含义 装运前检验(preshipment inspection,PSI),是国际商品贸易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检验方式,是检验机构对所有涉及到用户成员方的产品的质量、数量、价格、关
【介绍】: 北齐彭城丛亭里人,字君卿。刘逖从子。好文学,工草书。历瀛州外兵参军、司空功曹,待诏文林馆,除大理司直。隋文帝开皇中官鄜州司马卒。
灸草
灸草的词语属性 拼音ji co拼音字母jiu cao拼音首字母jc 灸草的词语解释灸草[ ji co ] 艾的别名。 灸草的详细含义 艾的别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艾》:“﹝艾,﹞医家用灸百病,故曰灸草。”
孙学君
孙学君的词语属性 拼音sn xu jn拼音字母sun xue jun拼音首字母sxj 孙学君的百科含义 孙学君(1936年-1956年6月),男,辽宁省人。生前为3606战士。1956年6月在黑龙江牺牲。
《临淄照水》来历意思解释
《艺文类聚》卷二三引汉.刘向《新序》:“齐王聘田巴先生而将问政焉。对曰:‘政在正身,正身之本,在于群臣。王召臣,臣改制鬋饰,问于妾:“奚若?”妾爱臣,谀臣曰:‘佞。’臣临淄水而观,然后自知丑恶也。今齐之臣谀王者众,王能临淄水见己之恶,过而自改,斯齐国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