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万年历黄历查询网站

狂风吹跑了招牌


  很久以前,外祖父还是一个小孩。他戴红帽穿红衣,腰上系一块纱巾,帽子上插了一根羽毛。因为在他小的时候,要把小男孩打扮得漂亮,就得这样穿戴,和现在算是大不一样了。那时街上常常有欢聚游行的场面,这种场面现在我们看不到了,给取消了,因为太过时了。可是听外祖父讲起这些事,是非常有趣的。

  那时,在鞋匠们因换公会馆所而搬迁他们招牌的时候,那种场面才真是算得上热闹。他们的绸旗在飘扬;旗子上画着一只大靴和一只双头鹰。年纪最轻的徒弟捧着招待宾客的食品什物,衬衣袖子上飘着红色和白色的缎带;年纪大一些的伙计拿着出了鞘的剑,剑尖上插着一个柠檬。此外,有一个完整的乐队,最美妙的乐器是外祖父称之为"鸟"的东西。那上面系着一个弯月和各种会丁当响的东西,是地地道道的土耳其音乐。它被高高地举起,摇来晃去,发出清脆的丁丁当当的声音。太阳照在那些金的、银的或者铜制品上,真叫人眼花缭乱呢。

  跑在队伍的前面的,是一个化妆成小丑的人。他穿着用各种颜色的小布块缝起来的衣服,脸涂得漆黑,头上戴着好些小铃,像一匹拖雪橇的马。他用演戏用的薄木板敲打着队伍中的人,这东西打起人来有响声但并不疼痛。人们挤成一团,有的想往前挤,有的想后退。男孩和女孩踩进路边的水沟里,摔倒了;老妇人用胳膊肘推推搡搡,一副酸相,嘴里还在骂人。有人大笑,有人闲聊。台阶上站满了人,窗户前也挤满了人,连屋顶上也都是人。太阳照射着,虽然下了些雨,可是这对农民是好的,要是真把大家浇得浑身湿透,对土地来说还真吉祥呢。

  哦,外祖父多能讲啊!他小时候见过这种热闹非凡的场面。同业公会最年长的成员总要上台去讲一番,台子上挂着招牌。他的讲演还押韵,就好像是作诗一般,的确也是这样。他们一共三个人在作诗,事先还喝上一大杯混合酒,好让写出来的东西漂亮。台下的人都为演讲欢呼。但是当小丑登台做怪模样的时候,大伙儿的喝彩声更高了。小丑把傻瓜相表演得淋漓尽致。他用烧酒杯喝蜜酒,随后又把杯子投向人群,让人们争先恐后地抢它。外祖父就有这样一只杯子,是一位泥水匠抢到后送给他的。这真有趣。新同业公会的会馆挂起了牌子,牌子上缀着花草。

  不管你活了多久,这种场面你是永不会忘记的。外祖父这么说,他的确丝毫没有忘记这种场面。尽管他看到过许多其他的场面,也讲起过其他的盛况,但是最有趣的依旧是听他讲首都搬迁招牌的故事。

  外祖父小的时候同父母去过那里,他以前从来没有到过我们国家的这个最大的城市。街上到处是人,他以为要搬迁招牌了,要搬迁的招牌太多。要是把这些有画的牌子挂在屋子里而不是挂在外边的话,那招牌准能装满一百间屋子。裁缝画了各式各样的服装图样,都是他可以为顾客剪裁缝制的式样,并且粗料细料一应俱全。烟草铺子的招牌上画着小男孩在抽雪茄,就像真有其事;有的招牌上画着干酪、咸鲭鱼;有的画着牧师的硬领;还有的画着棺材。此外还有的写着字,有的介绍自己的生意。你可以花一整天的时间在街上逛来逛去,光看招牌就很累,这样你马上可以知道店铺里面住着的都是些什么人,因为他们把自己的招牌挂了出来。外祖父说这很好,很有教益,让人知道在一个大城市里的屋子里住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可是,就在外祖父到城里的那天,关于招牌却发生过这样的事。这是他自己讲的,他的耳朵后面没有那个鬼东西①。当他想让我们相信他的话的时候,母亲总说他耳朵后面有个鬼东西,他的样子很让人相信。

  他来到这个大城市的当天晚上,天气可怕极了,从来没有人在报纸上读到过这样的坏天气。那晚的天气在人们的记忆中不曾有过。满天屋瓦乱飞,旧栏栅被连根拔起。一辆手推车只不过是为了救自己的命,便自个儿在街上乱跑起来。天空里一片呼啸声,所有的东西都在摇晃,风暴就这么可怕。运河里的水一直涌到了岸上,它不知道自己该呆在什么地方。风暴刮过这座城市时,把烟囱也吹跑了,不止是一个教堂的塔尖被吹弯,而从那时起,它们一直没有恢复过来。

  那位德高的老消防队长的门前有一个哨所,他总是乘着最后一辆救火车出发的。风暴没有放过他那座小哨所,它被连根拔起,在街上滚来滚去。可是,怪极了,它滚到一个寒酸的木匠学徒住的屋子前便立了起来,站在那里。这位木匠学徒在上次发生火灾的时候,救过三条命;可是这哨所并没有想到这一点。

  理发匠的招牌——一块很大的铜盘子,也被刮走了,落到了司法参事的窗洞里。这简直是恶作剧,邻居们说,因为他们以及最亲密的女友都管司法参事夫人叫做"剃头刀"②。她精明极了,她知道别人的事比别人知道她的事多多了。一块画着干鳕鱼的招牌,飞到了一位给报纸写文章的人的家门口,这是狂风开的一个不大漂亮的玩笑。它显然记不住,它不该和为报纸写文章的人开玩笑,他是自己报纸之王,是自己意见之王。

  风信鸽飞到了对面屋子的房顶上面,站在那里,像是最令人难堪的恶作剧,邻居们说道。

  箍桶匠的桶被吹起来,挂在"妇女饰物店"的招牌下面。原来挂在门旁的镶在结实的木框里的饭店菜单,被风刮到了从来没有人光顾的戏院门口,成了一块很滑稽的海报"萝卜头汤,白菜头包子"。不过这样一来,有人来戏院了。裘皮商的一张狐狸皮子——他诚实的招牌③,被吹到了一个年轻男子的门铃索上。这个年轻人看起来像一柄收拢起来的伞,总是做晨祷,总是追求真理,是一个"楷模",他姨妈这么说他。

  写着"高等学府"的招牌被搬到了台球俱乐部,学府这边挂上了一块"这里用奶瓶喂养孩子"的牌子。这一点儿也不算卖弄文笔,而是淘气。但是,这是狂风干的,谁也管不了。

  那一夜简直可怕极了,到了早晨,想想看,全城的招牌都换了地方。有些地方受到的重创连外祖父都不愿说它。不过,他暗自发笑,我完全可以看得出来,这很可能就是因为他的耳朵后面有什么东西。

  这个大都市里的可怜的人们,特别是外来人见到的人完全不是他们要见的人。他们按照招牌去找,结果只能这样。有人要去参加处理重要事项的长者聚会,可是却跑进了乱哄哄的男童学校,这儿的孩子们都蹦到了桌子上。

  有人把教堂和剧院搞颠倒了,那真是可怕!

  这样一场狂风我们时代没有发生过,那是外祖父经历过的,那时他还很小。这样的狂风说不定不会在我们时代发生,而会出现在我们孙子的时代。我们真心希望、衷心祈祷,当狂风刮起的时候,他们都呆在屋里。

  ①丹麦谚语,说一个人的耳朵后面若是爬有什么东西,譬如说小精灵,那他讲的便是谎话。

  ②丹麦把狡猾尖刻的人称为剃头刀。

  ③这是一句讽刺话。丹麦人把狐狸皮看成是欺诈的代表。

上一篇:谎报夏 下一篇:跳舞吧,我的小宝宝
猜你喜欢
勋旧佐领
清代八旗世管佐领之 一。又称勋爵佐领。凡努尔哈赤时期率属归诚之女真各部落酋长,授为佐领,仍统其众,爰及子孙,世袭罔替者,均谓之“勋旧佐领”。
油车村
油车村的词语属性 拼音yu ch cn拼音字母you che cun拼音首字母ycc 油车村的百科含义 油车村位于福建省漳浦县绥安镇中部,处县城北近郊。北邻罗山村,南邻绥北村,东邻石斋村,西邻辕门村。源自水磨岭和坑内磨山的北溪流经本村,过东门兜,至炉尾汇入鹿溪。改线后的省道山旧线
杨鹏升
杨鹏升的词语属性 拼音yng png shng拼音字母yang peng sheng拼音首字母yps 杨鹏升的百科含义 杨鹏升 (1900--1968)中将。原名泰昆、蓬生,号劲草,别号铁翁,四川渠县人。
张舜民
字芸叟,邠州(今陕西彬县)人。第进士,为襄乐令,上书反对王安石新法。元丰中,从环庆帅高遵裕攻西夏,无功而归,赋诗中有“白骨似沙沙似雪”等句,被劾,谪监彬州酒税。赦还,司马光荐为监察御史。迁秘书少监,使辽。出为陕西转运使。徽宗立,擢右谏议大夫。陈陕西之弊,河
涟水保卫战
涟水保卫战的词语属性 拼音lin shu bo wi zhn拼音字母lian shui bao wei zhan拼音首字母lsbwz 涟水保卫战的百科含义 涟水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中野战军在江苏省涟水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防御作战。
电子互感器
电子互感器的词语属性 拼音din z h gn q拼音字母dian zi hu gan qi拼音首字母dzhgq 电子互感器的百科含义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是一种测量用的传感器。
劳动争议仲裁
劳动争议仲裁的词语属性 拼音lo dng zhng y zhng ci拼音字母lao dong zheng yi zhong cai拼音首字母ldzyzc 劳动争议仲裁的百科含义 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劳动争议在事实上作出判断、在权利义务上作出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根据《劳动争
牌楼街道
牌楼街道的词语属性 拼音pi lu ji do拼音字母pai lou jie dao拼音首字母pljd 牌楼街道的百科含义 牌楼街道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区西北部、鼓楼区南部。鼓楼区政府驻地。东起中山北路、徐运新河,西至机场路,南达二环北路,北抵九里山南。2008年末,面积4.45平方千米,人口27230人
比冲
比冲的词语属性 拼音b chng拼音字母bi chong拼音首字母bc 比冲的词语解释比冲[ b chng ] 又称“比冲量”、“比推力”。火箭发动机单位重量(力)推进剂产生的冲量,或单位重量(力)流量的推进剂产生的推力。其值决定于发动机的结构设计、工作参数和使用的推进剂。工作介质喷
胡全才
【生卒】:?—1656【介绍】: 明末清初山西文水人,字体舜。明崇祯十六年进士,官兵部主事。清顺治初起原官,累擢陕西汉羌道。守城拒贺珍凡三十余日。擢宁夏巡抚,疏请颁本朝律典及性理、《通鉴》诸书,令士子诵习。尝为捕蝗法授州县吏,颇有效。官至湖广总督。卒谥勤毅。
陶元淳
【生卒】:1646—1698【介绍】: 清江苏常熟人,字子师。康熙二十七年进士,知广东昌化县知县,自奉俭约,常至村落间,了解居民疾苦。署知崖州事,旋卒。有《南崖集》、《明吏传》、《广东志》等。
徐中行
【生卒】:1517—1578【介绍】: 明浙江长兴人,字子舆,号龙湾,因读书天目山下,称天目山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官至江西左布政使。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称后七子。性好客,卒于官,人多哀之。有《青萝集》、《天目山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