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炮烙


炮烙的词语属性

拼音páo luò
拼音字母pao luo
拼音首字母pl

炮烙的词语解释

炮烙[ páo luò ]

旧称炮格。相传是商朝纣王所用的一种酷刑。铜柱上涂油脂,下面用炭烧,令人在上面行走,人往往滑下落入炭火中。烙(luò)。

炮烙的详细含义

  1. 亦作“炮格”。相传是殷纣王所用的一种酷刑。

    《荀子·议兵》:“紂刳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史记·殷本纪》:“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裴駰集解引《列女传》:“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輒堕炭中。妲己笑,名曰炮格之刑。”《隋书·刑法志》:“若紂能遵成汤,不造炮格,设刑兼礼,守位依仁,则西伯敛轡,化为田叟。”

  2. 指用烧红的铁烙人的刑罚。

    清孔尚任《桃花扇·归山》:“俺正要省约法,画狱牢,那知他铸刑书,加炮烙。”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二商》:“盗破扉,执大商及妇,炮烙之。”鲁迅《彷徨·祝福》:“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

  3. 用以比喻难以忍受的痛苦。

    宋苏辙《历代论·孙仲谋》:“吴越之民陷于炮烙之地,国随以亡。”

  4. 古代烤肉用的铜格。

    《韩非子·喻老》:“紂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俞樾《诸子平议·韩非子》:“盖为铜格,布火其下,欲食者於肉圃取肉,置格上炮而食之也。”

  5. 殷纣王所造刑具。铜柱上涂油脂,下烧炭火,令人行柱上,堕炭火而死。后亦泛指酷刑。

    清王韬《瓮牖馀谈·张继庚小传》:“於是贼悮杀其党百数十人,炳垣卒以砲烙死。”

上一篇:炮灰兔 下一篇:炮炮
猜你喜欢
小狗改行
  小狗黄黄想找个工作,可他找来找去,都没找到自己满意的职业。 一天,黄黄在小路上遇见小花猫。他俩举起前爪,打了个招呼。小花猫说:“狗大哥,最近老鼠实在太猖狂了,我来不及逮,你帮个忙好吗?” 黄黄一听,很不高兴,说:“去!去!去!捉老鼠是你们猫眯的事,找我干
问题天天都多
问题天天都多的词语属性 拼音wn t tin tin d du拼音字母wen ti tian tian du duo拼音首字母wtttdd 问题天天都多的百科含义 《问题天天都多》是欧倩怡演唱的歌曲,作曲织田哲郎,作词胡人。
《余韵绕梁》来历意思解释
茅盾《关于长篇历史小说的通信》:“行文如曼歌缓舞,余韵绕梁,耐人寻味。”
《羽翮飞肉》来历意思解释
把羽毛集合成翅膀,鸟就可以使它的身体飞翔起来,借以说微细的力量只要能聚集起来,也就很可观了。《汉书.景十三王传》:“丛轻折轴,羽翮飞肉。”主谓 翮,鸟羽的茎状部分,引申为鸟的翅膀。羽毛虽轻,集许多羽毛成了翅膀,就能使身体飞上天空。《汉书景十三王传》:“丛轻
朱幼
【生卒】:?—476【介绍】: 南朝宋东阳人。宋明帝泰始初为外监典事,从张永征讨,有济办之能。以功为南高平太守,封安浦县侯。宋后废帝元徽五年与阮佃夫等谋废立,事泄,赐死。
精灵古怪
精灵古怪的词语属性 拼音jng lng g gui拼音字母jing ling gu guai拼音首字母jlgg 精灵古怪的词语解释精灵古怪[ jng lng g gui ] 一般形容活泼好动,性格外向,不拘小节,想法新奇。
赖远航
赖远航的词语属性 拼音li yun hng拼音字母lai yuan hang拼音首字母lyh 赖远航的百科含义 赖远航,男,1975年10月生,汉族,石城县屏山镇人,中共党员,1997年10月参加工作。
匡智会
匡智会的词语属性 拼音kung zh hu拼音字母kuang zhi hui拼音首字母kzh 匡智会的百科含义 匡智会(Hong Chi Association,前称香港弱智人士服务协进会)于1965年成立,是香港最大型专为智障人士服务的非牟利机构,初期只为4名智障学童提供特殊教育服务,至今共开设64个服务单位
祝向军
祝向军的词语属性 拼音zh xing jn拼音字母zhu xiang jun拼音首字母zxj 祝向军的百科含义 祝向军 男 所在单位: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毕业院校:南开大学 职 称:讲师研究方向:保险经济学、国际保险
至正条格
书名。元法令类编。顺帝至元四年(1338)平章政事阿吉剌监修。五年书成,六年颁行。内制诏一百五十条,条格一千七百条,断例一千零五十九条,凡二千九百零九条。系增删《至元新格》、《大元通制》诸书而成。原书已佚。《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录出者凡二十三卷,分祭祀、户令
曲春晓
曲春晓的词语属性 拼音q chn xio拼音字母qu chun xiao拼音首字母qcx 曲春晓的百科含义 1963年11月 出生,辽宁大连人,1984年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计算机专业学士学位,港口自动化工程技术专家,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计算机与自动化研究员。
《取与不和》来历意思解释
述补 拿取或给予,态度不和气。语本《唐律名例》“取与不和”。[例]上级对下级~,必然会丧失威信。△贬义。多用于形容以不正当的方式索取或强加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