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行省


行省的词语属性

拼音xíng shěng
拼音字母xing sheng
拼音首字母xs

行省的词语解释

行省[ xíng shěng ]

金代“行尚书省”、元代“行中书省”的简称。中国古代地方官署名。元置丞相、平章等官总揽该地区政务,行省成为地方最高的行政区划名。明代改为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行省。清代恢复行省,现代的“省”制即源于此。

行省的详细含义

  1. 古代中央政府派省官出使地方称行省。

    《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十一年》:“乙巳,金曲赦辽东等路,以户部尚书瓜勒佳必喇(旧作谷夹必兰)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参知政事,行省于辽东。”

  2. 借指该省官。

    宋陆游《纵笔》诗:“行省当年驻陇头,腐儒随牒亦西游。”朱东润注:“古代中央行政机构有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称为三省。王炎为枢密使,官位极高,出使四川,故称行省。”《元史·百官志一》:“金人来归者,因其故官,若行省,若元帅,则以行省、元帅授之。”

  3. 元代除京师附近地区直隶于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外,又于河南、江浙、湖广、陕西、辽阳、甘肃、岭北、云南等处创设十一行中书省,作为普遍分设全国各地区的中央政务机构,简称十一行省,置丞相、平章等官以总揽该地区的政务。行省遂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的名称。

    明清以后虽不采用行中书省的制度,而行省(或简称省)之名已在习惯上代表大行政区,沿用至今。《元史·世祖纪五》:“今大师方兴,荆湖淮西各置行省,势位既不相下,号令必不能一,后当败事。”《明史·职官志五》:“明初,又於各行省置都镇抚司,设都镇抚,副镇抚,知事。”清薛福成《上李伯相论与英使议约事宜书》:“夫京师者,天下之首也,宜以全力护之;沿海、沿江各行省者,天下之肢体也,宜各自以其兵力守之。”梁启超《爱国歌》之一:“泱泱哉我中华!最大洲中最大国,廿二行省为一家!”参见“行臺”。

上一篇:新淦 下一篇:休征
猜你喜欢
《少衣缺食》来历意思解释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3回:“人都被拿去做工,荒功废业,家里一定弄得少衣缺食,这等苦恼。”
李浚之
李浚之的词语属性 拼音l jn zh拼音字母li jun zhi拼音首字母ljz 李浚之的百科含义 李浚之(1868—1953),号响泉,清朝画家、美术家,山东宁津县田家乡(现属长官镇)曹塘村人,祖籍山东即墨,自明朝初年迁居宁津县。
地藏经
地藏经的词语属性 拼音d cng jng拼音字母di cang jing拼音首字母dcj 地藏经的百科含义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一种经书。梵文:Kṣitigarbha-bodhisattva-prva-praṇidhna Stra 凡二卷。【通行本为三卷】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
胡装
后梁时曾被李嗣业荐授贵乡令。后唐庄宗时累署馆驿巡官、节度巡官、检校员外郎、给事中。学书无章法,工诗而不善作,又好题壁,为人所讥。庄宗末年,洛阳变乱,节度使刘训以私忿诛其族。【生卒】:?—926【介绍】: 五代时邵州邵阳人。胡曾孙。后唐庄宗还太原,装以公卿子孙候
岸上的月光
岸上的月光的词语属性 拼音n shng de yu gung拼音字母an shang de yue guang拼音首字母asdyg 岸上的月光的百科含义 《岸上的月光》是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20世纪初创作的一幅油画。
《桃蹊柳陌》来历意思解释
亦作“桃蹊柳曲”。指春景艳丽的地方。唐 刘禹锡《蹋歌词》之二:“桃蹊柳陌好经过,镫下妆成月下歌。”宋 周邦彦《迎春乐》词:“桃蹊柳曲闲踪迹,俱曾是大堤客,解春衣贳酒城南陌。”并列 风景绮丽的地方。唐刘禹锡《蹋歌词》之二:“~好经过,镫下妆成月下歌。”△多用于
户外仪表
户外仪表的词语属性 拼音h wi y bio拼音字母hu wai yi biao拼音首字母hwyb
周宝龙
周宝龙的词语属性 拼音zhu bo lng拼音字母zhou bao long拼音首字母zbl 周宝龙的百科含义 周宝龙(1895年-1932年),男,江西省铅山县人。生前为区苏委员,1932年在1932年在紫溪被害牺牲。
早安旅舍
早安旅舍的词语属性 拼音zo n l sh拼音字母zao an lv she拼音首字母zals 早安旅舍的百科含义 早安旅舍位于贝尔格莱德。
亡命者
亡命者的词语属性 拼音wng mng zh拼音字母wang ming zhe拼音首字母wmz 亡命者的百科含义 歌曲: 亡命者
《独一无二》来历意思解释
只此一个,别无其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七七回:“平生绝无嗜好,惟有敬信鬼神,是他独一无二的事。”《奴才小史.鹿传霖》:“力持压制主义,以锄遏新机,为独一无二之宗旨。”并列 世间唯有这一个。张贤亮《小说中国》:“这种人文景观在世界上是~的,难怪外国人看了
《博物多闻》来历意思解释
同“博物洽闻”。《后汉书.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典》之策,无所不览。”见“博物洽闻”。《后汉书周荣传》:“蕴椟古今,~,《三坟》之篇,《五典》之策,无所不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