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万年历黄历查询网站

武侠中十八般武艺有多少是真实的


侠义精神与习武传统

先秦典籍《韩非子》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可见,中国功夫最早与“侠客”这一群体有着莫大的关系。关于“侠”的起源,说法不一。章太炎认为儒家与“侠”有关,其主张“以儒兼侠”,儒家尚勇,孔子说“勇者不惧”,儒家又尚义,“杀身以成仁”,这些都是“侠”所认同的精神品质。 鲁迅则认为“侠”与墨家关系紧密,其在《三闲集·流氓的变迁》中说:“孔子之徒为儒,墨子之徒为侠。”总之,侠的起源很复杂,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武术的两大基石就是侠义精神和习武传统。

先秦时期,会功夫的人讲求言信行果,倡导敢于为了解救别人而献身,标榜施恩而不图报,豫让、专诸、聂政、荆轲等都是这样的人。汉代则出现分化,一部分人保持着传统的武侠精神,扶危济贫,不计自身得失,如郭解、剧孟等;一部分人则开始走向豪暴,仗着武艺而作恶,成为匪盗。

唐代以前,习武之人要么充当门客依附于权贵,要么将习武作为晋升的途径。到了唐代,“义”被看作是行武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精神品质。宋明时期,习武之人仍以“忠孝节义”为主导精神,但有了自己独特的栖身场所——“绿林”和“武林“武林”的形成,则是为了抵抗异族入侵、维护社会治安,他们遵守公共秩序,承认官府的权威。总之,无论身处“绿林”还是“武林”,“江湖义气”都成为习武之人最为重要的观念。

真实的“十八般武艺”

习武是中国古代的一大传统,虽然后世文学作品多有夸大描写,但许多招式与兵器都有真实的历史源头。例如常说的“十八般武艺”,这种说法最早见于宋人话本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但没有详说究竟是哪十八样,到了《水浒传》里,才有明确的说法,即枪、戟、棍、钺、叉、锐、钩、槊、环、刀、剑、拐、斧、鞭、锏、锤、杵等,部分是古人实际使用的兵器。先秦时期,膂力过于常人,或者敏捷矫健的人就是武艺高强之人,他们最为主要的武艺之一是射箭。秦汉以后,剑术成为重要的武术,一些武功高手又被称为“剑客”或“剑士”,“剑”往往是习武之人的标配之一。

唐代文人崇尚侠义精神,尤好剑法,大诗人李白便是一个典型代表。《新唐书·李白传》载: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其《侠客行》有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在同一时期,剑也成为唐代文人们的标准配置,读书人佩剑并不是御敌的兵器,而是一种象征风雅的装饰。在古人眼中,宝剑有君子之德,文人佩剑,意味着尊贵的身份和地位。

不过,武侠小说中的中国功夫与现实中的功夫其实并不是一回事。就剑法而言,早在先秦两汉时就有了剑侠传说更是继承了这一点,如《聂隐娘》中,聂隐娘剑法出神入化,而后遇到对手妙手空空儿,其剑术远在聂隐娘之上,据说“人莫能窥其用,鬼莫得蹑其踪。能从空虚而入冥,善无形而灭影”。

到了清代,小说中的剑术更加离奇,甚至出现了“剑仙”。袁枚《子不语》记载了“姚剑仙”的故事,说“剑不出则已,一出的话就有了杀气,必须要斩杀一活物后才能收敛”。近代以来对剑术进行想象描述的武侠小说就更多了,如金庸作品中就有杨过的“君子剑”、小龙女的“淑女剑”、灭绝师太的“倚天剑”等等。

此外,中国传统武术本没有内功、外功之分,直到明末,黄宗羲、黄百家父子提出了内家拳,才有了“内家拳”和“外家拳”的区别。但在近代还珠楼主等人的武侠小说中,出现了“内功”,并被神秘化,还珠楼主的《青城十九侠》首次提到了“内功”,呼吸吐纳之法变成了高深莫测的武功招式,甚至超过了“外功”。后来金庸、梁羽生等人的武侠小说不断丰富“内功”的想象。

轻功、拳脚、暗器与点穴

侠客精神是“高来高去”,因此,古人想象出了飞檐走壁的“轻功”。“轻功”的表现很早就有,但对轻功最为精细的描述始于唐代的传奇小说,《红线》中的红线女,一夜能往返七百里,后世小说往往取象于此,如《水浒传》中的神行太保。唐代裴铏的《昆仑奴》中有一位高手,能背着人飞出十几重高墙。唐代文人的想象,造就了不少轻功高超的侠客,在后世小说中,“轻功”往往成为习武之人主要的技能之一。

至于拳脚功夫,有一些是真实存在的,也有一些是文人创作出来的。在古代,拳脚主要拼的是神力、速度与技巧。神力上往往表现为斗牛斗虎,我们常说“力大如牛”,这是因为古代习武之人有斗牛的传统,也有斗虎的,且更能表现神力,因此成为小说最喜欢表现的内容。速度和技巧也是拳脚走向高超的要求,但是随着元杂剧的兴起,很多技巧在舞台上为了适应观看的需求而失去了实用价值,观赏性成为打斗艺术的追求,导致很多人错认舞台艺术为传统武术。

暗器也是习武之人的兵器之一,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大概暗器的发展与箭有相通之处,只不过,“箭”用于远距离攻击,而飞镖、飞刀等则可以用于近距离内突然发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武侠小说中,对暗器较早进行描写的是清代小说《施公案》,其中的黄天霸善于使用金镖。受有清一代的小说影响,在近现代的武侠小说中,暗器也就成为习武之人常备的兵器之一,如古龙作品中的“小李飞刀”、金庸作品中的“冰魄银针”等等。

在中医经络穴道理论的启示下,武侠小说中还出现了一种神奇的武功,那就是点穴。较早出现点穴功夫的是清代的《三侠五义》,愈往后发展,点穴功夫越神奇,清末民初北方武侠小说作家郑证因的《鹰爪王》提到了“三十六手擒拿点穴术”,电视剧《武林外传》中又提到了“葵花点穴手”,这些都是想象出来的武术招式。

上一篇:正义不一定属于胜利者 下一篇:浮世绘:黄霸治吏等
猜你喜欢
仙禽
仙禽的词语属性 拼音xin qn拼音字母xian qin拼音首字母xq 仙禽的词语解释仙禽[ xin qn ] 指鹤。相传仙人多骑鹤,故称。语本《艺文类聚》卷九十引《相鹤经》:“鹤,阳鸟也,而游於阴,盖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騏骥也。”南朝 宋 鲍照《舞鹤赋》:“散幽经以验物,伟胎化之仙禽。
云俊
云俊的词语属性 拼音yn jn拼音字母yun jun拼音首字母yj 云俊的百科含义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滚到橡皮星
“这是哪儿呀?”阿夸醒来,头有些痛,看了看四周,他感到好陌生。天空离他是那么近,星星在头顶一闪一闪,仿佛一跳起来就可以摘到星星。可是阿夸没有这个兴致。他要弄清楚他到了哪里。 这是一幢高楼的楼顶,好大好高的一幢楼。阿夸走遍了整个楼顶也没有找到出口。阿夸想要呼
鲜肉汤团
鲜肉汤团的词语属性 拼音xin ru tng tun拼音字母xian rou tang tuan拼音首字母xrtt 鲜肉汤团的百科含义 鲜肉汤团是一道美食,制作原料主要有猪肉糜、虾仁等。’是著名的传统小吃之一,是元宵节最具有特色的食物。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外面用糯米粉
三十六峯
三十六峯的词语属性 拼音sn sh li fng拼音字母san shi liu feng拼音首字母sslf 三十六峯的词语解释三十六峯[ sn sh li fng ] 1.在 河南省 登封县 少室山,上有三十六峰。唐 李白《赠嵩山焦炼师》诗序:“余访道 少室,尽登三十六峯。”唐 高适《别杨山人》诗:“不到 嵩阳 动
天津安徽商会
天津安徽商会的词语属性 拼音tin jn n hu shng hu拼音字母tian jin an hui shang hui拼音首字母tjahsh 天津安徽商会的百科含义 天津安徽商会现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即天津市安徽经济技术发展促进会(天津安徽商会)。安徽商会是在已有8年历史的安徽促进会(1998年成立)基础上
《辱国丧师》来历意思解释
国家蒙受耻辱,军队遭受损失。《明史.彭泽传》:“琼遂劾泽妄增金币,遗书议和,失信启衅,辱国丧师,昆、九畴俱宜罪。”并列 国家蒙受耻辱,军队遭到毁灭。《明史彭泽传》:“琼遂劾泽妄增金币,遗书议和,失信启衅,~。”△贬义。多用于表示国家战争。方面
扁叶小瓢虫
扁叶小瓢虫的词语属性 拼音bin y xio pio chng拼音字母bian ye xiao piao chong拼音首字母byxpc 扁叶小瓢虫的百科含义 体长2.2mm,头、胸背黄褐色,前胸背板後缘中央有一枚三角形黑斑,翅鞘黑色,全身密生绒毛。
戴帽子的树
戴帽子的树的故事 河边住着一棵树。每天他都会围着小河散步。 树的记性不好,总是忘记家的位置。所以,每次散步前,他就晃一下身子,让树叶落下几片。然后仔细看看,记住了他们的样子。等走累的时候,再回到这里。树喜欢散步的时候,看路边的野蔷薇,还喜欢听林子里小鸟的歌声
牛家村
牛家村的词语属性 拼音ni ji cn拼音字母niu jia cun拼音首字母njc 牛家村的百科含义 位于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东南部,东邻金珠乡石砬子村,西与乌拉街满族镇二道村相邻,南邻金珠乡河弯子村,北与乌拉街满族镇丰口村相邻。处于半山地区,临近202国道,幅员面积28.4平方千米,耕
巴西白斑弄蝶
巴西白斑弄蝶的词语属性 拼音b x bi bn nng di拼音字母ba xi bai ban nong die拼音首字母bxbbnd 巴西白斑弄蝶的百科含义 【命名者】:Stoll 【翅展】:4.5--5.5cm 【形态】:翅暗褐色,缀有一些银白色斑。与宽阔而带有瓣状突起的后翅相比,前翅显得窄而尖,能够飞行很长距离。
遗失悸动
遗失悸动的词语属性 拼音y sh j dng拼音字母yi shi ji dong拼音首字母ysjd 遗失悸动的百科含义 薇珂Viike:阳光依旧明媚玫瑰还未枯萎然而有一些记忆已变得零碎当坚持被摧毁还有勇气追随即使身边不会再有你来相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