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玉素布


玉素布的词语属性

拼音yù sù bù
拼音字母yu su bu
拼音首字母ysb

玉素布的百科含义

玉素布,清代新疆哈密王公。又译玉素甫、玉素卜、玉素富、岳素布等。札萨克固山贝子额敏长子。 乾隆五年(1740),袭镇国公爵。 十年(1745),晋固山贝子。 二十年(1755),率所部兵从清军击准噶尔部达瓦齐。 越一年,与副将祖云龙助平吐鲁番封建主莽噶里克叛乱,擒其子白和卓。复从清军征布拉呢敦、霍集占。授领队大臣,驻屯乌什。 以办事勤谨,越三年晋多罗贝勒。又晋封郡王。 二十五年(1760)春,进京朝觐。因遣人助垦塔勒纳沁田,授参赞大臣。寻受命赴叶尔羌(今莎车)代额敏和卓办事,以故留阿克苏,任事二年,复调往叶尔羌。 三十一年(1766)回哈密。后赴京朝觐,途中染疾,卒于山西灵石县。

上一篇:郁佢 下一篇:鱼圆
猜你喜欢
夏天的梦
“最近老闹耳鸣啊。” 在公园的长椅上,一个老人向旁边的男青年搭话。 “哦,这可不好哇。不过,是什么样的声音呢?”男青年露出深感兴趣的目光反问。 于是,老人有点得意地笑着回答:“‘唧──’地叫。好像有一只虫子藏在耳朵里,‘唧──唧──’,连续不断地叫。” “那可
苏宁馨瑰园
苏宁馨瑰园的词语属性 拼音s nng xn gu yun拼音字母su ning xin gui yuan拼音首字母snxgy 苏宁馨瑰园的百科含义 苏宁馨瑰园,建于2005-01-01,由南京苏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位于位于河西湘江路,建筑面积为68000平方米。
林海归真
林海归真的词语属性 拼音ln hi gu zhn拼音字母lin hai gui zhen拼音首字母lhgz 林海归真的百科含义 林海归真是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富文乡青田村的综合生态旅游景区。
王述
【生卒】:303—368【介绍】: 东晋太原晋阳人,字怀祖。王承子。少孤,事母至孝,不求闻达。袭父爵。年十三,未知名,人谓之痴。司徒王导以门第辟为中兵属,成帝咸和九年,司马岳为骠骑将军,召补功曹,出为宛陵令,迁会稽内史。莅政清肃,终日无事。累典州郡,禄赐皆散诸亲
名人故事《在嘲笑中前进的车轮》
  1781年,斯蒂芬逊出生于英格兰北部一个叫华勒姆的村庄。父亲是煤矿工人,母亲是家庭妇女,两人都不识字。 斯蒂芬逊和他的父母一样,从未上过学,八岁时就去给人家放牛,十岁时在煤矿上做些零活,十四岁就跟随父亲到煤矿上工。由于家境贫困、出身低微,斯蒂芬逊的童年是在
买骏骨
买骏骨的词语属性 拼音mi jn g拼音字母mai jun gu拼音首字母mjg 买骏骨的词语解释买骏骨[ mi jn g ] 战国 时,燕昭王 要招揽贤才,郭隗 喻以故事:从前有国君欲以千金求千里马,三年未得。有人花五百金买一死千里马的头回报,国君大怒,此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
财经视听
财经视听的词语属性 拼音ci jng sh tng拼音字母cai jing shi ting拼音首字母cjst 财经视听的百科含义 财经视听是一款提供专业精准原创的财经视频的app软件,囊括财经观察、投资学堂、财经汇客厅、特别节目、财经数据show和财经译点通六大栏目。
无锡灵山
无锡灵山的词语属性 拼音w x lng shn拼音字母wu xi ling shan拼音首字母wxls 无锡灵山的百科含义 无锡市灵山景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佳佛光普照景区,最美中国文化魅力旅游目的地景区,20个最受欢迎的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世界佛教论坛永久会址。无锡市灵
恽祖翼
【生卒】:1846—1901【介绍】: 清江苏阳湖人,字叔谋,一字菘耘。同治三年举人。光绪间累官至浙江布政使。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时,代浙抚刘树棠电两江、湖广二督,参加东南互保,旋擢巡抚,十二月丁母忧归,旋卒。
小海字村
小海字村的词语属性 拼音xio hi z cn拼音字母xiao hai zi cun拼音首字母xhzc 小海字村的百科含义 小海字村是北京郊区2000多个村子其中之一,隶属北京通州区,距离首都北京30余公里。小海字村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利、空气新鲜,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早在20世纪60年代“
海东市政府
海东市政府的词语属性 拼音hi dng sh zhng f拼音字母hai dong shi zheng fu拼音首字母hdszf 海东市政府的百科含义 海东市人民政府是海东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海东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海东市人民代表大会和青海省人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在海东市人民代表大会闭幕期
《人贵有自知之明》来历意思解释
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能正确认识自身。语本《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主谓 明,明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才是聪明的。比喻人以正确对待自己为贵。语本《老子》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张贤亮《小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