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苦恼


苦恼的词语属性

拼音kǔ nǎo
拼音字母ku nao
拼音首字母kn

苦恼的词语解释

苦恼[ kǔ nǎo ]

痛苦烦恼:自寻~。为此事他~了好几天。

苦恼的百科含义

苦恼,常用来表示痛苦烦恼,最早见于《太平广记》。但也有用来指可怜的,出自《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同名作品有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契诃夫的小说《苦恼》和法国诗人魏尔伦的诗歌《苦恼》。

苦恼的详细含义

  1. 痛苦烦恼。

    《太平广记》卷三七八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陈良》:“我家厕屋后桑树中有一狸,常作妖怪,我家数数横受苦恼。”唐司空图《十会斋文》:“夫万殊苦恼,仁慈普救於幽冥;十会区分,王道同归於平等。”元蒋正子《山房随笔》卷二七:“天使今日押练使至此,度必无生理,曷若令速殞,免受许多苦恼。”巴金《春》二:“躺在床上总要想好多事情,越想越叫人苦恼。”

  2. 犹可怜。

    《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婆婆是个老人家,心慈,听説如此落难,连声叫道:‘苦恼!苦恼!小夫人在那里?’”

苦恼的近义词

忧愁,苦楚,烦恼,忧闷,忧虑,苦闷,郁闷,哀愁,烦闷,不快,纳闷,烦懑

苦恼的反义词

高兴,快活,安心,愉快,痛快,甜美,快乐

上一篇:口语化 下一篇:苦旅
猜你喜欢
竹林游
竹林游的词语属性 拼音zh ln yu拼音字母zhu lin you拼音首字母zly 竹林游的词语解释竹林游[ zh ln yu ] 见“竹林之游”。 竹林游的百科含义 词目:竹林游拼音:zhú lín yóu解释:指魏晋间阮籍、嵇康等七人在竹林的宴游。借指故友聚会。 竹林游的详细含义
失眠都要睡
失眠都要睡的词语属性 拼音sh min du yo shu拼音字母shi mian dou yao shui拼音首字母smdys 失眠都要睡的百科含义 《失眠都要睡》是香港歌手许志安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方杰作词,侧田作曲,收录在许志安2004年发行的粤语专辑《Back Up》中。
薛翊汉
薛翊汉的词语属性 拼音xu y hn拼音字母xue yi han拼音首字母xyh 薛翊汉的百科含义 薛翊汉(1937.3.18—2008.12.8),广东茂名人。曾任海军南海舰队驻珠海办事处主任、工艺美术设计师,海军南
《义方之训》来历意思解释
义方:为人遵守的道理。教人以为人之道的训言。《左传.隐公三年》:“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汉.蔡邕《司徒袁公夫人马氏碑》:“义方之训,如川之流。”《北史.李远传论》:“李远阙义方之训,又无先见之明,以至诛夷,非为不幸。”元.刘
把理想推远一点,你才能靠理想更近
比尔拉福是美国当代的着名企业家。 比尔从商的志向来自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在商界滚打多年却始终没有取得什么骄人的成绩。受父亲影响,比尔从小就立志要做一位成功的商人,更何况他的父亲也认为他做事机敏果断,敢于创新,非常具有商业天赋,所以一直鼓励比尔去读经济或者商贸
汗颜时刻
汗颜时刻的词语属性 拼音hn yn sh k拼音字母han yan shi ke拼音首字母hysk 汗颜时刻的百科含义 汗颜时刻是超级搞笑的俄罗斯整蛊节目,真实T拍,爆笑精彩。名称: 汗颜时刻[1]类型: 综艺产地: 俄罗斯语言: 俄语上映: 2012
吕树中
吕树中的词语属性 拼音l sh zhng拼音字母lv shu zhong拼音首字母lsz 吕树中的百科含义 吕树中(1935.1—) 山东掖县(今山东莱州)人。擅长版画。195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留校任教。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
中国音乐小史
中国音乐小史的词语属性 拼音zhng gu yn yu xio sh拼音字母zhong guo yin yue xiao shi拼音首字母zgyyxs 中国音乐小史的百科含义 《中国音乐小史》是2011年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许之衡。
特战中队
特战中队的词语属性 拼音t zhn zhng du拼音字母te zhan zhong dui拼音首字母tzzd 特战中队的百科含义 《特战中队》是一款的策略小游戏。
礼制馆馆长
北洋政府设置,原为礼制馆的长官,后在其上置总裁、副总裁。见“礼制馆”。
姜长森
姜长森的词语属性 拼音jing zhng sn拼音字母jiang zhang sen拼音首字母jzs 姜长森的百科含义 姜长森(1924年-1946年),男。生前为三野四纵六师十七团一营三连班长,1946年牺牲。
不可限量
不可限量的词语属性 拼音b k xin ling拼音字母bu ke xian liang拼音首字母bkxl 不可限量的词语解释不可限量[ b k xin ling ] 限量:限定止境、数量。形容前程远大。 不可限量的详细含义 【解释】:限量:限定止境、数量。形容前程远大。【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