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高朗


高朗的词语属性

拼音gāo lǎng
拼音字母gao lang
拼音首字母gl

高朗的词语解释

高朗[ gāo lǎng ]

1.气质、风格等高洁爽朗(高朗的气度) 2.[声音]清晰响亮。 3.天空看起来,既高远又晴朗(天气高朗)

高朗的详细含义

  1. 高而明净;高而明亮。

    汉王逸《九思·哀岁》:“旻天兮清凉,玄气兮高朗。”郭沫若《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诗:“济济一堂,万人殿群星高朗。”

  2. 高敞。

    明方孝孺《上巳约友登南楼》诗:“迢迢城上楼,高朗宜远临。”清刘大櫆《游黄山记》:“涧多礪石崭立。过涧陟岭,则豁然高朗。”

  3. 豁达开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大将军自目:‘高朗疎率,学通《左氏》。’”《北齐书·辛术传》:“文襄帝少年高朗,所弊者疏;袁叔德沉密谨厚,所伤者细。”明杨慎《封君乐隐李公墓志铭》:“赋性高朗,洞无城府,然立已峻,而矢言直。”

  4. 犹高明。谓高超美善。

    《诗·大雅·既醉》:“昭明有融,高朗令终。”《旧唐书·高适传》:“侍御史高适,立节贞峻,植躬高朗。”章炳麟《訄书·学变》:“会在易代兴废之间,高朗而不降志者,皆阳狂远人。”

  5. 高亢,响亮。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一:“要是你在隔房听到她那高朗爽脆的谈话,一定会猜她至多四十许。”杨朔《木棉花》:“他的嗓音高朗而圆润。”

上一篇:穿越之诱爱 下一篇:穿越之狼女
猜你喜欢
魏武挥
魏武挥的词语属性 拼音wi w hu拼音字母wei wu hui拼音首字母wwh 魏武挥的百科含义 魏武挥,男,知名博客ItTalks。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授课程有:互联网与新媒体实务、互联网与新媒体案例、社会化营销、网络传播研究(研究生
达林·赞雅
达林赞雅的词语属性 拼音d ln zn y拼音字母da lin zan ya拼音首字母dlzy 达林赞雅的百科含义 达林赞雅(Darin Zanyar),1987年6月2日在斯德哥尔摩出生,瑞典歌手。2004年春,达林参加了瑞典TV4电视台举办的“Idol”并获得亚军。随后,达林发行了他的第一首单曲《Money for n
周文伦
周文伦的词语属性 拼音zhu wn ln拼音字母zhou wen lun拼音首字母zwl 周文伦的百科含义 周文伦(1911年1月-1935年7月),男,湖北省人。1935年7月牺牲。
王绎
【介绍】: 元睦州人,迁居杭州,字思善,自号痴绝。幼习丹青,善写貌,绘小像尤妙,不徒得其形似,兼得神气。
风人
风人的词语属性 拼音fng rn拼音字母feng ren拼音首字母fr 风人的词语解释风人[ fng rn ] 1.指古代采集民歌风俗等以观民风的官员。 2.诗人。 3.见“风人体”。 风人的百科含义 风人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指古代采集民歌风俗等以观民风的官员。 风人的详细含义 指古代采集民歌风俗
《含牙戴角》来历意思解释
见“含牙带角”。《淮南子修务训》:“~,前爪后距。”
历史学基地班
历史学基地班的词语属性 拼音l sh xu j d bn拼音字母li shi xue ji di ban拼音首字母lsxjdb 历史学基地班的百科含义 本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是国家为培养优秀史学后备才、振兴人文基础学科而特设的,在学科建设、推免研究生等方面享受
《旧病复发》来历意思解释
原作“旧疾复发”,老毛病又犯了。典出晋郭舒事迹。郭舒,字稚行,有胆识,敢直言。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王澄每日酣饮,不以政务为意,郭舒时常劝谏。刺州士人宗廞因为喝酒触犯了王澄,王澄大怒,喝令手下人处以棒刑。郭舒严厉的对左右人说:“王澄大人喝得太醉了,你们怎
燃烧的雪花
燃烧的雪花的词语属性 拼音rn sho de xu hu拼音字母ran shao de xue hua拼音首字母rsdxh 燃烧的雪花的百科含义 《燃烧的雪花》是由杨韬执导,由苗苗,张立君 ,达达联合主演的爱情片。该片讲述了一群艺术学校的青年学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围绕“热线电话”的问题展开了一系
许志平
许志平的词语属性 拼音x zh png拼音字母xu zhi ping拼音首字母xzp 许志平的百科含义 许志平(1917—1984.4)原名许寿萼,又名许师谦,江苏无锡人。1935年参加了“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驾鼎湖龙》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帝王之死。唐李商隐《昭肃帝挽歌辞》之二: “始巢阿阁凤,旋驾鼎湖龙。” 参见:○乘龙
解县
①战国魏解邑,西汉置县。治今山西临猗县临晋东南。属河东郡。北魏太和十一年(487)改为北解县。②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今山西运城市西南解州。大业二年(606)废。九年移虞乡县于此,唐武德元年(618)改为解县。仍于蒲州界别置虞乡县,贞观十七年(643)并入虞乡县。二十二年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