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万年历黄历查询网站

民间故事《佛教圣地的传说》


  传说五台最早是道家的地盘,《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清凉山志》称佛教的文殊菩萨初来震旦 (古代印度人称中国为震旦) 时, 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观内, 这说明当时五台山为道家所踞。

  佛教最初传入我国时,只有少数人奉行。公元前二年, 大月支国(原居我国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的少数民族, 西迁中亚后建立的国家)国王的使者伊存来到当时中国的首都长安(即今西安),他口授佛 经给一个名叫景卢的博士弟子,这是中国史书上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的记录。

  佛教传入五台山,普遍的说法是始于东汉。 史籍记载,永平十年(公元67年)十二月,汉明帝派往 去西域求法的使者同两位印度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来到洛阳。

  永平十一年在洛阳城西雍门外御道之南, 建造一座僧院以供主两位印度高僧居住为纪念白马负经 (《四十二章经》)输像(佛像)之功,因名白马寺。

  永平十一年,迦叶摩腾、竺法兰从洛慢来到了五台山(当时叫清凉山)。 由于山里很早就有阿育王 的舍利塔,再加上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相传峨嵋山是普贤菩萨、普陀山是观世音菩 萨、九华山是地藏王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他二人想建寺,但由于当时五台山是道教根据地,他二 人颇受排挤奏知汉明帝。 据《国史旧闻》第一册五0二页载:“永平十四年正月十五日,明帝集诸道士于白马寺,使与摩腾、竺法兰二人塞法”。 双方达成协议--约期焚经,以别真伪(相传,焚经地点在今西安焚经台)。 焚经的结果, 道教经文全部焚毁, 佛教经文却尚未完全烧尽,他二人获得建寺的权利 。台内山多地广, 河流纵横, 何处建寺适宜?《清凉山志》载:“在大塔左侧,有释迦佛所遗足迹,其 长一尺六寸,广六寸,千幅轮相,十指皆现”。相传他二人不仅发现此足迹,而且还发现有“舍利”, 再加上营坊村这座山的山势奇伟,气象不凡,和印度的灵鹫山(释迦佛修行处)相似。 由于这三种原因 ,故决定在此建寺。寺院落成后,寺以山名--灵鹫寺。 汉明帝刘庄为了表示信佛,乃加“大孚”(即 弘信的意思)两字,因而寺院落成后的全名,叫做大孚灵鹫寺。大孚灵鹫寺是现今显通寺的前身。从那 时起,五台山开始成为中国佛教中心,五台山的大孚灵鹫寺与洛阳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院。

  南北朝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北魏孝文帝对灵鹫寺进行规模较大的扩建,并在 周围兴建了善经院、真容院等十二个寺院。北齐时,五台山寺庙猛增到二百余座。到了隋朝,隋文帝又 下诏在五个台顶各建一座寺庙。即东台望海寺、 南台普济寺、 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中台演教寺。也因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演教的地方,所以这五个台顶上的寺庙均供奉文殊菩萨,但五个文殊的法号完 全不同:东台望海寺供聪明文殊、南台普济寺供智慧文殊、西台法雷寺供狮子文殊、 北台灵应寺供无垢 文殊、中台演教寺供孺童文殊。从此以后,凡到五台山朝拜的人,都要到五个台顶寺庙里礼拜,叫做朝台。 此时五台山之名已经大量出现在北齐史籍之中了。

  盛唐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个高潮。《华严钞》载: “自太宗至德宗凡九帝(公元62 7-805年)莫不倾仰灵山,留神圣境,御札天衣,每光五顶……不可悉记。”这个期间据《古清凉传》 全山寺院多达三百所,有僧侣三千多人。 此时的五台山,不仅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而且是名副 其实的佛教圣地了,被誉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北周武帝建德三年( 公元574年)、唐武宗会冒五年(公元845年)、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955年),所谓“三武一宗”, 由于他们不信佛,曾经四次大灭佛法, 全国不少佛教寺庙遭到了毁坏,五台山也不例外,所有的寺院几 乎被焚毁殆尽,仅留下一座边远小庙南禅寺。后来,唐宣宗虽大兴佛法,五台山因元气大伤,难以复原。 到了北宋,台内、台外寺庙仅存七十二所。北宋的太宗、真宗和仁宗信奉佛教。 这三个皇帝留在五台山 上的“天书玉札”就达三百八十多轴。元至明初,五台山的寺庙建筑又有所恢复。

  明清时期,五台山佛教再度振兴,出现了第三个高潮。清代各帝,均信佛法。 康熙时,还在台怀、 射虎川和南台等地营建行宫,每隔两三年必朝山一次。乾隆时也是如此,直到嘉庆中年以后,才不复继 续下去。民国年间,仍有善男信女布施钱财,修建寺庙。据一九五三年成立的“五台山古迹保护所”调查,台内、台外、台顶、 台下青庙有九十九座,黄庙有二十五座, 共计一百二十四座(《五台山导游》 一书, 有124座寺院的名称表)。在抗日战争前,通常冬季五台山有僧尼一千余人,夏季的二千余人。 日寇侵占五台山以后,许多僧尼逃走,五台山佛教骤衰。一九四六年五台山解放后,这座举世闻名的佛 教名山才真正回到了人民手里。一九五二年,政府拔款对五台山的古迹进行整修。一九五三年,又正式 成立了五台山古迹保护所,对寺庙建筑和名胜古迹有重点在进行保养和修缮。在这方面,五台山民族事 务委员会和宗教事务委员会,作出了很大努力。使得五台山这位历经沧桑的历史“老人”,如今能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迎接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

上一篇:职场故事《招聘风波和“阿比勒尼悖论”》 下一篇:寓言故事《三只小鸟的故事》
猜你喜欢
饿求齐颗粒
饿求齐颗粒的词语属性 拼音 qi q k l拼音字母e qiu qi ke li拼音首字母eqqkl 饿求齐颗粒的百科含义 饿求齐颗粒是一种中成药。
黄鳍蛇绵鳚
黄鳍蛇绵鳚的词语属性 拼音hung q sh min wi拼音字母huang qi she mian wei拼音首字母hqsmw 黄鳍蛇绵鳚的百科含义 黄鳍蛇绵鳚,为辐鳍鱼纲鲈形目绵鳚亚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南冰洋海域,属深海底栖性鱼类,栖息深度在水深771至1056公尺。
波特山
波特山的词语属性 拼音b t shn拼音字母bo te shan拼音首字母bts 波特山的百科含义 波特山是南极洲的山峰,位于维多利亚地的斯科特海岸,以曾在该地区工作七季的冰川地学家命名,现时由南极条约体系管理。
刘广海
刘广海的词语属性 拼音li gung hi拼音字母liu guang hai拼音首字母lgh 刘广海的百科含义 刘广海,男,满族,1960年12月出生,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现任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省人民代
《首尾相卫》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互相援救。《晋书.温峤传》:“至于首启戎行,不敢有辞,仆与仁公当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卫,又唇齿之喻也。”参见“首尾相应①”。见“首尾相救”。《晋书温峤传》:“至于首启戎行,不敢有辞,仆与公当如常山之蛇,~,又唇齿之喻也。”
异邦警察
异邦警察的词语属性 拼音y bng jng ch拼音字母yi bang jing cha拼音首字母ybjc 异邦警察的百科含义 《异邦警察》是由松田翔太主演的漫改剧。该片讲述了隐藏在东京的外国偷渡者们为了自我保护而成立了自治组织,以及在这个组织中负责保护这个地下世界的警察久保冢早纪的故事。
济洛路
济洛路的词语属性 拼音j lu l拼音字母ji luo lu拼音首字母jll 济洛路的百科含义 济洛路,是济南市天桥区,贯穿济南南北的一个主干道。
美波なみ
美波なみ的词语属性 拼音mi b拼音字母mei bo拼音首字母mb 美波なみ的百科含义 美波那美(美波なみ、みなみなみ)),1994年5月11日出生于东京都,日本AV女优。
掘苗
掘苗的词语属性 拼音ju mio拼音字母jue miao拼音首字母jm 掘苗的百科含义 Lifting 裸根苗栽植于田间或移植床前,自苗圃播种床或栽植床挖掘并取出幼苗的步骤。
九龙藤叶
九龙藤叶的词语属性 拼音ji lng tng y拼音字母jiu long teng ye拼音首字母jlty 九龙藤叶的百科含义 九龙藤叶为豆科植物龙须藤的叶。植物形态详九龙藤。嫩枝和花序被紧贴的小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2.5cm,纤细,略被毛;叶片纸质,卵形或心形,长3-10cm,宽2.5-6.5cm,先端锐
柳楷
【介绍】: 明浙江永嘉人,字文范,号万竹山人。宣德间值内阁。诗、文、书、画皆佳妙,山水尤苍秀有致。
《无何有之乡》来历意思解释
《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虑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成玄英疏:“无何有,言无有也。莫,无也。谓宽旷无人之处,不问何物,悉皆无有,故曰无何有之乡也。”后多用以指空洞虚幻的境界。宋 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公今年八十一,杜门却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