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万年历黄历查询网站

民间故事《佛教圣地的传说》


  传说五台最早是道家的地盘,《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清凉山志》称佛教的文殊菩萨初来震旦 (古代印度人称中国为震旦) 时, 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观内, 这说明当时五台山为道家所踞。

  佛教最初传入我国时,只有少数人奉行。公元前二年, 大月支国(原居我国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的少数民族, 西迁中亚后建立的国家)国王的使者伊存来到当时中国的首都长安(即今西安),他口授佛 经给一个名叫景卢的博士弟子,这是中国史书上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的记录。

  佛教传入五台山,普遍的说法是始于东汉。 史籍记载,永平十年(公元67年)十二月,汉明帝派往 去西域求法的使者同两位印度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来到洛阳。

  永平十一年在洛阳城西雍门外御道之南, 建造一座僧院以供主两位印度高僧居住为纪念白马负经 (《四十二章经》)输像(佛像)之功,因名白马寺。

  永平十一年,迦叶摩腾、竺法兰从洛慢来到了五台山(当时叫清凉山)。 由于山里很早就有阿育王 的舍利塔,再加上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相传峨嵋山是普贤菩萨、普陀山是观世音菩 萨、九华山是地藏王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他二人想建寺,但由于当时五台山是道教根据地,他二 人颇受排挤奏知汉明帝。 据《国史旧闻》第一册五0二页载:“永平十四年正月十五日,明帝集诸道士于白马寺,使与摩腾、竺法兰二人塞法”。 双方达成协议--约期焚经,以别真伪(相传,焚经地点在今西安焚经台)。 焚经的结果, 道教经文全部焚毁, 佛教经文却尚未完全烧尽,他二人获得建寺的权利 。台内山多地广, 河流纵横, 何处建寺适宜?《清凉山志》载:“在大塔左侧,有释迦佛所遗足迹,其 长一尺六寸,广六寸,千幅轮相,十指皆现”。相传他二人不仅发现此足迹,而且还发现有“舍利”, 再加上营坊村这座山的山势奇伟,气象不凡,和印度的灵鹫山(释迦佛修行处)相似。 由于这三种原因 ,故决定在此建寺。寺院落成后,寺以山名--灵鹫寺。 汉明帝刘庄为了表示信佛,乃加“大孚”(即 弘信的意思)两字,因而寺院落成后的全名,叫做大孚灵鹫寺。大孚灵鹫寺是现今显通寺的前身。从那 时起,五台山开始成为中国佛教中心,五台山的大孚灵鹫寺与洛阳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院。

  南北朝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北魏孝文帝对灵鹫寺进行规模较大的扩建,并在 周围兴建了善经院、真容院等十二个寺院。北齐时,五台山寺庙猛增到二百余座。到了隋朝,隋文帝又 下诏在五个台顶各建一座寺庙。即东台望海寺、 南台普济寺、 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中台演教寺。也因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演教的地方,所以这五个台顶上的寺庙均供奉文殊菩萨,但五个文殊的法号完 全不同:东台望海寺供聪明文殊、南台普济寺供智慧文殊、西台法雷寺供狮子文殊、 北台灵应寺供无垢 文殊、中台演教寺供孺童文殊。从此以后,凡到五台山朝拜的人,都要到五个台顶寺庙里礼拜,叫做朝台。 此时五台山之名已经大量出现在北齐史籍之中了。

  盛唐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个高潮。《华严钞》载: “自太宗至德宗凡九帝(公元62 7-805年)莫不倾仰灵山,留神圣境,御札天衣,每光五顶……不可悉记。”这个期间据《古清凉传》 全山寺院多达三百所,有僧侣三千多人。 此时的五台山,不仅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而且是名副 其实的佛教圣地了,被誉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北周武帝建德三年( 公元574年)、唐武宗会冒五年(公元845年)、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955年),所谓“三武一宗”, 由于他们不信佛,曾经四次大灭佛法, 全国不少佛教寺庙遭到了毁坏,五台山也不例外,所有的寺院几 乎被焚毁殆尽,仅留下一座边远小庙南禅寺。后来,唐宣宗虽大兴佛法,五台山因元气大伤,难以复原。 到了北宋,台内、台外寺庙仅存七十二所。北宋的太宗、真宗和仁宗信奉佛教。 这三个皇帝留在五台山 上的“天书玉札”就达三百八十多轴。元至明初,五台山的寺庙建筑又有所恢复。

  明清时期,五台山佛教再度振兴,出现了第三个高潮。清代各帝,均信佛法。 康熙时,还在台怀、 射虎川和南台等地营建行宫,每隔两三年必朝山一次。乾隆时也是如此,直到嘉庆中年以后,才不复继 续下去。民国年间,仍有善男信女布施钱财,修建寺庙。据一九五三年成立的“五台山古迹保护所”调查,台内、台外、台顶、 台下青庙有九十九座,黄庙有二十五座, 共计一百二十四座(《五台山导游》 一书, 有124座寺院的名称表)。在抗日战争前,通常冬季五台山有僧尼一千余人,夏季的二千余人。 日寇侵占五台山以后,许多僧尼逃走,五台山佛教骤衰。一九四六年五台山解放后,这座举世闻名的佛 教名山才真正回到了人民手里。一九五二年,政府拔款对五台山的古迹进行整修。一九五三年,又正式 成立了五台山古迹保护所,对寺庙建筑和名胜古迹有重点在进行保养和修缮。在这方面,五台山民族事 务委员会和宗教事务委员会,作出了很大努力。使得五台山这位历经沧桑的历史“老人”,如今能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迎接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

上一篇:职场故事《招聘风波和“阿比勒尼悖论”》 下一篇:寓言故事《三只小鸟的故事》
猜你喜欢
大围子猪
大围子猪的词语属性 拼音d wi z zh拼音字母da wei zi zhu拼音首字母dwzz 大围子猪的百科含义 大围子猪是一种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动物。
高阳县
战国燕高阳邑,西汉初置县。以在高河之阳,故名。治今河北高阳县东旧城。属涿郡。东汉改属河间国。西晋改属高阳国。北魏为高阳郡治。隋改属河间郡,唐属瀛州。北宋为顺安军治。金属安州。明洪武三年(1370)迁治今县。明、清属保定府。
沥青砂
沥青砂的词语属性 拼音l qng sh拼音字母li qing sha拼音首字母lqs 沥青砂的百科含义 沥青砂是在油气田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砂,因包裹有石油等重油,所以长期以来只是作为一种筑路材料。为天然的混合物,内含有沥青、水、沙、粘土等物质,本身是一种胶状的黑色物质,可以用来生产
王埰
王埰的词语属性 拼音wng ci拼音字母wang cai拼音首字母wc 王埰的百科含义 一、[明]女。字悲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宠(一四九四至一五三三)女,适常熟归氏。书肖其父,工白描人物,写士女像尤入神。 《海虞画苑略》 二、[清]号筠亭,昭文(今江苏常熟)人。嘉、咸时(一
《抚胸呼天》来历意思解释
见“呼天抢地”。宋陈亮《祭章孟客文》:“今昔见君,累然在疚,~,天不我覆;余亦悲哽,惭不能救。”
兔狲
兔狲的词语属性 拼音t sn拼音字母tu sun拼音首字母ts 兔狲的百科含义 兔狲(学名:Otocolobus manul)体形粗短,大小似家猫,体重2~3千克,栖息于沙漠、荒漠、草原或戈壁地区,能适应寒冷、贫瘠的环境,常单独栖居于岩石缝里或利用旱獭的洞穴,通路弯曲,深2米以上。夜行性,
割舌树属
割舌树属的词语属性 拼音g sh sh sh拼音字母ge she shu shu拼音首字母gsss 割舌树属的百科含义 Walsura Roxb. 割舌树属,楝科,约30-4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其中W. cochinchinensis(Baill. )Harms 和W. robusta Roxb. 等3种,我国西南部和南部亦产之。
都市丹王
都市丹王的词语属性 拼音d sh dn wng拼音字母du shi dan wang拼音首字母dsdw 都市丹王的百科含义 《都市丹王》网络玄幻小说,是起点公众作家炽铅笔的又一力作,首发于起点中文网。
卡米洛特龙
卡米洛特龙的词语属性 拼音k m lu t lng拼音字母ka mi luo te long拼音首字母kmltl 卡米洛特龙的百科含义 卡米洛特龙(学名Camelotia)是原蜥脚下目或蜥脚下目的一属恐龙,生活于英格兰的晚三叠纪,古生物学家对于它的分类持不同的意见。
远缘
远缘的词语属性 拼音yun yun拼音字母yuan yuan拼音首字母yy 远缘的词语解释远缘[ yun yun ] [植物或动物]亲缘关系远的。
龙飞凤舞
龙飞凤舞的词语属性 拼音lng fi fng w拼音字母long fei feng wu拼音首字母lffw 龙飞凤舞的词语解释龙飞凤舞[ lng fi fng w ] 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宋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后多形容书法笔势有力,活泼舒展。 龙飞凤舞的百科含义 龙飞
蒋州
隋开皇九年(589)平陈,于石头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置。以蒋山(即钟山)得名。辖境相当今江苏南京、江宁、溧水、溧阳、高淳等市、县及安徽芜湖、马鞍山二市和当涂等县地。大业三年(607)改为丹阳郡。唐武德三年(620)改为扬州,七年又改为蒋州,八年复为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