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万年历黄历查询网站

壮族为什么以前称“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人口约1700万。但是,这个民族以前的自称和他称,都是“僮族”。

1952年12月,当时的广西省建置下建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广西省桂西僮族自治区,相当于行政公署一级,下辖宜山、邕宁、百色3个专区。建立自治区之前,广西省政府有关部门广泛征求自治主体民族群众的意见,他们都认定本民族应该称为“僮族”,由此确定了这个自治主体民族的族称。

1956年3月,经广西省上报国务院批准,桂西僮族自治区更名为桂西僮族自治州,自治主体民族仍为“僮族”。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广西僮族自治区,3月5日举行广西僮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宣告广西僮族自治区成立。此时的自治主体民族还是称为“僮族”,自治区主席韦国清的民族自称,也是“僮族”。为什么自称和他称都是僮族?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原来,这个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是百越的一支,在历史上被其他民族先后称为“乌浒”“俚”“僚”或“俚僚”。但这个民族的主体却始终自称为“布僮”,其分支有自称为“布越”“布雅伊”“布衣”“布沙”“布土”“布侬”“布央”“布曼”“布饶”“布傣”的。到了宋代,才在文献和史册中出现对该民族“僮人”或者“撞人”的称谓。

据宋代朱辅着《溪蛮丛笑》记载,五溪蛮种类有五:曰苗、曰俚、曰僮、曰仡佬。《宋史·李曾伯列传》记载:丁壮、土丁、民丁、保丁、义丁、效丁、撞丁,共九千余人。在这个记载中,把“僮”,写成了“撞”。《明史·广西土司传》记载:广西僮居多。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写道:僮则越人也,为秦时入山的瓯、骆人,东汉时称乌浒、俚僚人、僮人。到了宋代时,原来被称为乌浒人的,也被称为僮人。

这说明,在宋代,“僮人”有一个族群扩大的过程。明代时,广西大部分被称为僚人的,取“僮”字为自己的族称。这又说明,明代的僮人族群再次扩大。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将该民族侮译为“獞人”的现象,民国时期普遍流行“五族共和”(满、汉、蒙、回、藏)与“中华民族宗族论”的观念,民国政府对广西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以僮人、苗人和瑶人等分类称呼之。

那么,该民族为什么在自称中有“僮”字?这是因为该民族从古代就流传下来一种习俗——僮。僮实际上是指多种生产、生活、祭祀等仪式的总称。例如,春耕、秋收前的仪式,婚娶仪式,祭祖仪式,孩子出生时的仪式,过民族节日的仪式等等。这些仪式,是该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上逐步形成的,已经融入该民族生产、生活之中,久而久之,已经成为该民族的生活习惯。

僮的仪式中,包含了该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丰富文化、经验和智慧。其中虽然也包括一些原始宗教崇拜的成分,但主要内容,还是民族文化和习俗的传承。

在清代,这些仪式逐渐衰微,但在该民族一些聚居区内仍然保留一小部分。例如,广西浔州在民国前还保留着一种叫“降僮”的仪式。“降僮”的人不是祖传的,而是拜师学习而成的,被称为“僮子”。凡该民族群众家庭中有治病、求财、求子、求神消灾等事者,均请“僮子”来搞“降僮”仪式。仪式前或者仪式后,要给“僮子”一定物资(鸡、肉、布匹)或者直接给钱。

清政府为什么禁止这种仪式?因为太平天国时期,杨秀清、萧朝贵等借用这种“降僮”仪式,假托天父下凡,传达“天父皇上帝”指令。太平天国灭亡之后,清朝一律严格禁止“降僮”活动。这样一来,“降僮”到民国时期,除个别地方以改变的形式少量存在外,基本上消失了。

但是,以“僮”仪式而自称和他称“僮人”,则保留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僮人”仍然是该民族的自称,也是其他民族对这一民族的称呼。195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认定“僮人”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并顺应该民族群众自己的意愿,建立广西省桂西僮族自治区。一直到1958年建立广西僮族自治区,仍然认定该民族的族称为“僮族”。

1965年,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座谈会上说:“僮族的‘僮字有两个音,一个是,一个是,容易读混;特别是它还含有’仆人的意思,如‘书童,显得’对少数民族不尊重。这也反映了旧社会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的歧视。现在,解放了,少数民族和汉族—样是国家的主人,我们对少数民族要一视同仁,改变错误的看法。因此,我建议将‘僮族的’僮字改为‘壮字,它的意思就大变了,不仅是健壮、茁壮的意思,还有充满活力的意思。我们就是希望壮族兄弟身体健壮,壮族自治区发展蓬勃向上,好像充满活力的青年人一样……”

根据周恩来的提议,经国务院批准,僮族的“僮”字改为“壮”字,称“壮族”。所以1965年“广西僮族自治区”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现在,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历史上既有自己的文字也有自己的语言。唐宋以来,该民族民间使用方块壮字,俗称“土俗字”,以记录歌词等,但到清代使用者极少,已经濒临灭绝。

1956年,该民族在政府帮助下,用拉丁字母拼音方法创制壮文,出版有壮文书报,不过由于传播范围不大,没有流传下来,但壮族的民族语言壮语则流传下来。

历史上该民族的“布僮”自称,就是壮语,其中的“布”是“人”的意思,“僮”字在壮语中也不是多音字,就念僮(),自然也不包含“书僮”的意思。周恩来总理的上述讲话中只是强调:如果使用“僮”字,容易产生误解。

上一篇:蒋介石与阎锡山的密码暗战 下一篇:陈赓狱中唱和恽代英囚诗
猜你喜欢
我是个好老婆
我是个好老婆的词语属性 拼音w sh g ho lo p拼音字母wo shi ge hao lao po拼音首字母wsghlp 我是个好老婆的百科含义 于乐演唱的歌曲。由北京美乐文化举办的“PK超女和芙蓉 我是麦爸我怕谁-《我是个好老婆》网络征唱赛”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征集和投票,终于在近日揭晓谜底。 一
五消饮加减
五消饮加减的词语属性 拼音w xio yn ji jin拼音字母wu xiao yin jia jian拼音首字母wxyjj 五消饮加减的百科含义 辨证寒冷停食,凝结于下焦,壅滞不通。 【治法】消积滞,散寒邪。 【方名】五消饮加减。组成焦楂15克,麦芽10克,建曲10克,川朴1.5克,大白6克,炮姜5克,元胡1
司织署令丞
官名。见“织染署令丞”。
扩廓帖木儿
扩廓帖木儿的词语属性 拼音ku ku ti m r拼音字母kuo kuo tie mu er拼音首字母kktme 扩廓帖木儿的百科含义 扩廓帖木儿(Köke Temür,蒙古语意为“青铁”,?—1375年/1376年?)。蒙古伯也台部人,生于光州固始县,汉名王保保。元朝末年将领。他的父亲是元翰林学士、
植被类型
植被类型的词语属性 拼音zh bi li xng拼音字母zhi bei lei xing拼音首字母zblx 植被类型的词语解释植被类型[ zh bi li xng ] 是指覆盖一片区域的占绝对数量的植物种类。
乌氏
乌氏的词语属性 拼音w sh拼音字母wu shi拼音首字母ws 乌氏的百科含义 乌姓部分出自姬姓。相传上古时候东方部落有一个首领叫少昊,是黄帝的后代,他的氏族崇拜鸟图腾,他用百鸟名称作为百官的名称,其中有乌鸟氏。乌鸟氏的子孙中有的去掉鸟字,单用一个乌字,称为乌氏,是乌姓
矮婆
矮婆的词语属性 拼音i p拼音字母ai po拼音首字母ap 矮婆的百科含义 电影《矮婆》是一部由蒋能杰编剧的电影作品,影片主要讲述了留守儿童矮婆在经历了纯真童年、叛逆青春、家人病逝、发小的好友去广东打工。之后,随亲戚南下学会独自面对生活的故事。
厦门北辰山
厦门北辰山的词语属性 拼音xi mn bi chn shn拼音字母xia men bei chen shan拼音首字母xmbcs 厦门北辰山的百科含义 厦门北辰山位于厦门市同安区五显镇境内,为低山丘陵、花岗岩地貌,以十二龙潭瀑布为主要特色。十二龙潭两侧奇峰怪石,景色宜人。下游的竹坝水库,水面宽阔,岸
《华严经》
《华严经》的词语属性 拼音hu yn jng拼音字母hua yan jing拼音首字母hyj 《华严经》的百科含义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 (梵文 महावैपुल्यबुद्धावतंसकसूत्र Mahvaipulya Buddhvataṃsaka Stra),大乘佛教主要经典之一,华严宗亦贤首宗的立
鱼的泪
鱼的泪的词语属性 拼音y de li拼音字母yu de lei拼音首字母ydl 鱼的泪的百科含义 《鱼的泪》是一首由蓝又时填词、谱曲的歌曲,演唱者是蓝又时。
《阁楼》
《阁楼》的词语属性 拼音g lu拼音字母ge lou拼音首字母gl 《阁楼》的百科含义 阁楼,即指位于房屋坡屋顶下部的房间,是一种建筑结构,就是在楼房的空间比较高,在中间再重新制作一层阁楼楼板。阁楼一般用于储藏、办公、住人等的私密空间。
北京男排
北京男排的词语属性 拼音bi jng nn pi拼音字母bei jing nan pai拼音首字母bjnp 北京男排的百科含义 北京男排的正式组建是在1956年10月,地址在西城区的红五星大院,同在一起的还有女排、男篮、女篮和足球队,共一百多人,居住十分拥挤。北京男排建队于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