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万年历黄历查询网站

历史故事《明朝皇帝为何热衷于“打屁股”?》


  鲁迅先生曾说:“身中间脖颈最细,古人则于此砍之;臀肉最肥,古人则于此打之。”看来,古人尤其是古代皇帝对人体的生理结构,拿捏得还是非常精准的。砍头,不过是一刀下去,血溅三丈,一命呜呼。而打屁股,尤其是在朝堂之上,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当场摁倒,脱下裤子,抡起板子,皮开肉绽,血肉横飞,受刑者除了感受肉体痛苦,还要忍受精神羞辱,这份生不如死的折磨,恐怕要比砍头还要难受得多。

  把大臣按在朝堂上公开打屁股,这种极其野蛮的所谓“廷杖”,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的汉明帝,隋唐皇帝也偶尔小试牛刀,但也只是做做样子,直到金、元等野蛮的少数民族皇帝执政时才开始流行开来。高呼“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口号的朱元璋,在接手华夏政权的同时,也把蒙古人偏爱的酷刑保留了下来。于是,朝堂之上公开打屁股,竟成为明朝皇帝教训大臣们的一道特色风景。

  明朝的廷杖,始于朱元璋鞭死开国元勋永嘉侯朱祖亮。朱亮祖父子倚仗功勋,作威作福,“所为多不法”,罪不可恕,直接砍头不就完了。可朱元璋却下令将其一下一下的活活鞭死,之后还假惺惺地以“念其有功,将其保留全尸”自我标榜。从此,明朝皇帝拉开了廷杖大臣的序幕。从开国皇帝朱元璋起,到亡国之君朱由检止,明朝的每位皇帝执政期间都无一例外的有过“廷杖”记录。

  明代前期,皇帝对于被打屁股的大臣们,多少还存了点体面,允许他们穿着裤子,还要拿一块毡子裹起来再打。被打者伤势不太重,一般养上几个月也就痊愈了。后来到了明武宗的时候,在太监刘瑾的教唆下,就开始在打屁股的时候扒下他们的裤子,让他们在众目睽睽之下,趴在地上,光着屁股“通过皮肉触及灵魂”。没有了“厚绵底衣,重毰迭帊”的隔层保护,只有板子和身体恶狠狠的亲密接触,很多被打者吃不消,在朝堂之上就断了气。

  明朝场面最壮观的两次廷杖,一为正德十四年的“谏南游”事件,两次共打了一百六十八人的屁股,打死一十五人;二为嘉靖四年的“争大礼”事件,一次就打了一百三十四人的屁股,打死十七人。而之后廷杖的起因更是五花八门、无所不有。大臣们弹劾奸臣当道要廷杖,上言后宫干政要廷杖,阻谏元夕观灯要廷杖,就连劝谏嘉靖勿服金丹也要廷杖。到了崇祯皇帝,廷杖的花样更上层楼。某次,一个大臣拒不承认错误,崇祯大怒,下令索性就在金銮殿上用刑。几个内阁大臣连忙奏道:“在殿上用刑,是三百年没有的事!”崇祯皇帝说:“这家伙也是三百年没有的人!”几打死。

  明朝是一个打屁股的朝代。没有哪一个朝代像明朝皇帝那样热衷于打臣子的屁股。朱元璋出身贫农,早年要过饭、放过牛、撞过钟,受尽了欺辱和虐待,由此心灵也扭曲变态,总怕别人瞧不起他。当上皇帝以后,为了证明自己是“皇帝”,为了让那些权贵适时“体验”民间疾苦,朱元璋早把“刑不上大夫”的观念抛到九霄云外,对出身高贵的士大夫的恶意侮辱,往往从最见不得人的私处(屁股)开始。朱元璋运用廷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威吓镇压,折辱士气,剥丧廉耻。”看到士大夫们在血肉淋漓之中,一个个俯首帖耳,如犬马牛羊,他这才满足。草莽皇帝式的报复狂、虐待狂,在朱元璋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和淋漓发挥。

  朱元璋的子孙皇帝们继承了他的基因和衣钵,大都残忍、暴虐,没有人性,视臣属为粪土,这固然是明朝廷杖盛行的主要原因。但也有不少士大夫文人硬着头皮主动找打,这则是明朝廷杖蔚然成风的另一重要原因。主动找打是傻子都不去愿意做的事情,但挨打之后能够被人“顶礼膜拜”,能够立即以“敢于廷争面折”而声名天下,能够得到贤良的美名和热烈的追捧,甚至只是屁股上挨几板子就可以名垂青史,在这种“屁股效应”的巨大诱惑下,那些善于投机取巧、乐衷沽名钓誉的知识分子,也只好让自己的屁股受些委屈了。

  张居正不用守父丧,留在京城继续当差,那是万历皇帝的意思,谁让年幼的皇帝须臾离不开他呢。可有些御史偏偏要挺起脖子较真,结果遭到了皇帝的白眼。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板子又派上了用场。受廷杖的那些大臣,屁股上挨了板子,精神上却得到了空前荣光,整个京城都在向他们致敬。因为他们坚持是纲常,是伦理,是道德,是礼教,是国之基石,是民之根本,好像只有他们才是明朝的中流砥柱,才是封建礼法的坚强捍卫者。当时,吴中行、赵用贤等五人一起受杖,时称“五贤”,而领袖人物吴、赵二人,竟成为举世景仰的“一时之直”,成了当时再红不过的“政治明星”。于是,群起仿效,不惜生命,抵死上奏,触犯天颜,冒险以求得一杖,想通过这种捷径,这种屁股开花的特殊方式,达到“一鸣惊人”的无上境界。

  中国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打屁股成风的年代里,其讨揍之发贱,其挨打之窃喜,其冒死之投机,其求名之卑鄙,其心灵之扭曲,已很难以正常人视之了。而尤为反常的是,赵用贤竟然把这种靠屁股挨打来邀名节的游戏,不知廉耻的推向了极致。据史书记载,赵用贤“体素肥”,臀部脂肪丰富,虽被打得“肉溃落如掌”,但命还是保住了。在奄奄一息之际,他居然让妻子把他屁股上那坨打烂尚未掉的臭哄哄的肉,割下来“腊而藏之”,并当作一次荣誉,一份荣耀,一种资本,一座丰碑,永久保存了下来。每次读《明史》至此,想到他这块风干人肉,免不了就要恶心一番。中国文人之丑陋,之下贱,就在于撅了屁股挨打以后,还如数家珍地加以炫耀,恐怕是最让人作呕,最下三烂的事情了。这,也能怪皇帝对他下狠手吗?

上一篇:历史故事《则天皇后》 下一篇:历史故事《虎牢关战役》
猜你喜欢
雪蛤胶囊
雪蛤胶囊的词语属性 拼音xu h jio nng拼音字母xue ha jiao nang拼音首字母xhjn 雪蛤胶囊的百科含义 雪蛤胶囊主要是以雪蛤为主原料,添加强化营养元素等进行科学配比,从而对某一功效达到1+1>2的目的,并用溶剂油、水,或者用硬胶囊包装,制造的雪蛤胶囊产品。
夏民
夏民的词语属性 拼音xi mn拼音字母xia min拼音首字母xm 夏民的百科含义 男,1961年出生,卒于2011年10月23日,汉族,皖阜阳市人。阜阳市第二届、三届政协委员,工程师,大学文化。1981年参加工作,现任安徽省丽丰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法人代表。阜阳市政协委员,阜
程葆
安徽歙县人。道光进士,充工部主事。咸丰二年,出任广东肇庆知府。途中受命回籍办练乡团。抗击太平军,五年,率乡团援休宁、石埭。后助守杭州,战死。
才旦寺
才旦寺的词语属性 拼音ci dn s拼音字母cai dan si拼音首字母cds 才旦寺的百科含义 才旦寺亦称“杏儿沟寺”、“杏儿寺”,藏语称“才旦具喜讲修洲”。位于川口镇南偏西45.5公里,在今杏儿藏族乡东北6公里处。初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清康熙五年(1666)建成释迦佛殿(觉康)
白云索道
白云索道的词语属性 拼音bi yn su do拼音字母bai yun suo dao拼音首字母bysd 白云索道的百科含义 白云索道,又称“白云山索道”,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内,于1984年4月动工兴建,1986年2月建成通车,是中国大陆第一条自行设计、建造的单线循环、双钳口
抓潜
抓潜的词语属性 拼音zhu qin拼音字母zhua qian拼音首字母zq 抓潜的百科含义 抓潜字面上理解就是抓住潜在客户,这里强调的是“抓潜”,什么叫“抓潜”?你要抓住对方的姓名、邮件地址,这是最起码的,然后如果你能够抓到他的电话号码,抓到他的家庭住址更好!你得到的信息越多
杨春花
杨春花的词语属性 拼音yng chn hu拼音字母yang chun hua拼音首字母ych 杨春花的百科含义 杨春花 ,女,1968年 6月出生,汉族,籍贯上海,全日制大专,中央党校研究生,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市虹口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少年郎
少年郎的词语属性 拼音sho nin lng拼音字母shao nian lang拼音首字母snl 少年郎的词语解释少年郎[ sho nin lng ] 少年郎泛指未成年的少年男女,尤其特指16岁以下的少男。
吳雅雯
吳雅雯的词语属性 拼音w y wn拼音字母wu ya wen拼音首字母wyw 吳雅雯的百科含义 吴雅雯,中国女演员,主要作品有《夏日情深深》等。
飘风苦雨
飘风苦雨的词语属性 拼音pio fng k y拼音字母piao feng ku yu拼音首字母pfky 飘风苦雨的词语解释飘风苦雨[ pio fng k y ] 形容天气恶劣。 飘风苦雨的百科含义 出处: 战国宋墨翟《墨子尚同上》:“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飘风苦雨
舞蹈记录法
舞蹈记录法的词语属性 拼音w do j l f拼音字母wu dao ji lu fa拼音首字母wdjlf 舞蹈记录法的百科含义 舞蹈记录法指的是记录舞蹈的方法,基本上可分为两类。
老司城
老司城的词语属性 拼音lo s chng拼音字母lao si cheng拼音首字母lsc 老司城的百科含义 老司城遗址,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城东20余公里处的灵溪镇老司城村。本名福石城,1724年司城迁至颗砂乡,为区别新老两座司城,福石城又名老司城,是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至清